摘要:如果无需耳机或耳塞就能听音乐或播客,同时不干扰周围人,会怎样?或者在公共场合进行私密对话,而他人无法听到?我们新发表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创建"可听区域"的方法——这些局部声场能与周围环境实现声学隔离。简而言之,我们开发的技术能让声音精准地在需要的位置产生。
如果无需耳机或耳塞就能听音乐或播客,同时不干扰周围人,会怎样?或者在公共场合进行私密对话,而他人无法听到?我们新发表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创建"可听区域"的方法——这些局部声场能与周围环境实现声学隔离。简而言之,我们开发的技术能让声音精准地在需要的位置产生。
这种定向传声能力可能彻底改变娱乐、通信和空间音频体验。
声音的本质是什么?
声音是空气中传播的振动波。当物体前后运动时,通过压缩和解压空气分子形成声波。这些振动的频率决定音高:低频对应深沉声音(如低音鼓),高频对应尖锐声音(如哨声)。
声音由连续波动中的粒子运动构成。
控制声音传播方向极具挑战性,因为存在衍射现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自然扩散。低频声音由于波长较长,这种扩散效应尤为明显,几乎无法将声波限制在特定区域。
某些音频技术(如参数阵列扬声器)能创建定向声束。然而,这些声束在传播路径上所有位置仍可被听到。
可听区域的科学原理
我们发现了一种向特定听者传递声音的新方法:通过自弯曲超声波束和非线性声学原理。
超声波指频率高于人类听觉范围(20 kHz以上)的声波。这些波像普通声波一样在空气中传播,但对人耳不可闻。由于超声波能穿透材料并与物体独特互动,它被广泛用于医学成像和工业领域。
在我们的研究中,超声波充当可听声的载体。它能无声传输声音,仅在目标位置转为可听声。如何实现?
通常,声波以线性方式叠加(即按比例组合成更大波形)。但当声波足够强烈时,它们会产生非线性互动,生成原本不存在的新频率。
这正是我们技术的核心:使用两束不同频率的超声波(本身完全无声)。当它们在空间交汇时,非线性效应会产生新的可听频率声波,且仅在该区域被听到。
两束超声波交汇处形成可听区域。
关键在于我们设计了能自主弯曲的超声波束。通常声波直线传播,除非被物体阻挡或反射。但通过声学超表面(操控声波的专用材料),我们能塑造弯曲的超声波束。
类似光学透镜弯曲光线,声学超表面改变声波路径。通过精确控制超声波相位,我们创建了能绕过障碍物并交汇于目标位置的弯曲声路。
核心现象是差频生成:当两束频率相近的超声波(如40 kHz和39.5 kHz)重叠时,会产生等于两者频率差的新声波(此处为500 Hz,属于人耳可听范围)。声音仅在波束交叉处可闻,其他区域超声波保持无声。
这意味着,您可以将音频传递至特定位置或个体,而声波传播路径上的其他人不受干扰。
声控技术的进步
可听区域技术具有广泛潜在应用:
来源:MBTI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