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开学季,哪些传染病需要重点提防?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20:41 1

摘要:新学期的铃声已敲响,孩子们背着书包重返校园,秋季天气多变,时寒时暖,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开学后学生近距离频繁接触,开学后的一至两周是校园内出现各种流行性传染病的“高风险期”。第九八二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今天就为大家整理一份“开学传染病预防指南”,帮孩子远离

新学期的铃声已敲响,孩子们背着书包重返校园,秋季天气多变,时寒时暖,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开学后学生近距离频繁接触,开学后的一至两周是校园内出现各种流行性传染病的“高风险期”。第九八二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今天就为大家整理一份“开学传染病预防指南”,帮孩子远离传染病,安心开启新学期!

【 流行性感冒 】

流行性感冒:秋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流感病毒传染性强,容易引起爆发。学生们在集体生活中,一旦有人感染,很容易迅速传播,造成更多的人感染。因此,建议大家在开学前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增强抵抗力。接种疫苗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与生病的人密切接触。

【 支原体肺炎 】

支原体肺炎: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

【 腺病毒感染 】

腺病毒感染:腺病毒有很多种分型,大多数病例临床症状较轻,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等。极少数会引起较重的腺病毒肺炎,可能持续高热1周以上。如果孩子正规治疗没有缓解,同时伴有呼吸费力、反复高热、明显咳嗽喘息等情况时,需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通过飞沫、密切接触,或者触摸被病毒污染过的物品来传播,所以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被感染,特别是 5 岁以下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重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尤其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中较为常见。预防手足口病,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 水痘 】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呼吸道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和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发病较多,易在学校和托幼园所内引起聚集性疫情。预防水痘,除了接种水痘疫苗外,还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

【 诺如病毒 】

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主要通过食物、水、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等方式传播。秋季开学后,学生们在食堂就餐的机会增多,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同时,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预防指南

疫苗接种:最有效的 “保护伞”

流感疫苗:建议在每年 9~10 月接种,尤其是儿童、老年人、教师等重点人群,可降低流感发病率和重症风险。

水痘疫苗:未接种过水痘疫苗或未患过水痘的儿童,建议及时接种,接种 2 剂次可获得更持久的保护。

手足口病疫苗:EV71 型手足口病疫苗可有效预防由 EV71 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建议 6 月龄 ~ 5 岁儿童尽早接种。

个人防护:细节之处阻断传播

勤洗手:教孩子掌握 “七步洗手法”,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打喷嚏后及时洗手,避免用脏手揉眼睛、摸口鼻。

戴口罩:在流感高发期、雾霾天,或身边有同学咳嗽、打喷嚏时,建议佩戴口罩,减少飞沫传播风险。

少聚集:放学后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通风差的场所,如游乐场、商场等,降低接触病原体的机会。

校园环境:营造健康的学习空间

教室通风:每天至少开窗通风 2-3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病毒、细菌浓度。

定期消毒:学校应定期对教室门把手、讲台、课桌椅、水龙头等高频接触部位进行消毒,食堂餐具需彻底清洗消毒后再使用。

隔离患病学生:若孩子出现发热、呕吐、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居家休息,待症状完全消失后再返校,避免带病上课导致病毒扩散。

饮食卫生:从源头杜绝 “病从口入”

喝开水:教育孩子不喝生水,只喝烧开的水或安全的瓶装水,避免饮用被诺如病毒等污染的水源。

吃熟食:学校食堂应确保食物彻底煮熟煮透,尤其是肉类、蛋类、海鲜等,家长给孩子准备的午餐也需注意新鲜卫生,避免吃隔夜菜。

拒食 “三无食品”:提醒孩子不购买校园周边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的 “三无食品”,减少肠胃感染风险。

作息与运动:增强免疫力是关键

规律作息:秋季应早睡早起,保证小学生每天 10 小时睡眠、初中生 9 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

适度运动:每天安排 30 分钟以上的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打球等,增强孩子的体质和抵抗力。

注意保暖:秋季昼夜温差大,早晚气温较低,提醒孩子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因受凉引发感冒。

健康监测:早发现、早处理

家长每天上学前检查孩子的健康状况,若发现孩子有发热(体温≥37.3℃)、咳嗽、呕吐、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并告知学校老师,避免隐瞒病情。

学校应做好晨午检工作,对体温异常的学生及时隔离观察,必要时联系家长接回,防止传染病在校园内传播。

★第九八二医院提醒您:秋季开学之际,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和身边人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就医。同时,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提高自身免疫力,共同抵御传染病的侵袭。让我们一起为健康、快乐的校园生活努力吧!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