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名与特朗普政府关系密切的美国人,近期秘密潜入格陵兰,策划“影响力行动”,彻底点燃了这场博弈。
特朗普的格陵兰野望
北极圈内的冰雪世界不再平静,一场围绕格陵兰岛的外交风暴正在酝酿。
特朗普对格陵兰岛的执着追求,正把美国推向欧洲盟友的对立面。
三名与特朗普政府关系密切的美国人,近期秘密潜入格陵兰,策划“影响力行动”,彻底点燃了这场博弈。
01 特朗普的执念:从公开宣称到秘密行动
特朗普刚上台,就对格陵兰岛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兴趣,甚至想直接收购。
他曾在国会联席会议上明说:“出于国家安全乃至国际安全的需要,我们必须拥有格陵兰岛”,还不排除用武力实现目标。
今年年初,他的动作更频繁:1月派儿子去格陵兰考察,3月又让第二夫人、国家安全顾问等高层赴岛对接,收购计划一步步推进。
02 秘密行动曝光:渗透、煽动与情报收集
丹麦广播公司曝出猛料:至少三名和特朗普、白宫关系密切的美国公民,多次往返美格两地。
他们一边建私人网络、渗透当地社会,一边散布分裂言论,煽动格陵兰脱离丹麦。
更过分的是,他们还在整理格陵兰公民名单,寻找愿意加入分离主义运动的人,想从内部切断格陵兰与丹麦的联系。
03 丹麦强硬回应:召见美外交官直言“不可接受”
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彻底怒了,直接指示外交部召见美国驻丹麦使馆临时代办斯特罗。
他当面强调:“任何干涉丹麦王国内政的企图都绝不可接受”。
拉斯穆森还放话:“我们早观察到外国势力盯着格陵兰,但这种行为,我们绝不忍”。
04 格陵兰岛态度:拒绝成为大国博弈棋子
格陵兰自治政府总理尼尔森也态度明确,称美国的渗透活动“不可接受”,对盟友缺乏尊重。
他在采访中说:“别以为能轻易影响格陵兰人,我们是盟友,得被尊重,不然没法合作”。
虽然格陵兰和丹麦有分歧,但多数岛民都不愿被美国接管——他们的前途,要自己决定,不是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05 法国挺身而出:巴罗外长亲访格陵兰示团结
法国没有坐视不管,外交部长巴罗8月30日直接到访格陵兰。
他登上停靠在格陵兰首府努克的法国军舰,直言格陵兰面临“新形式的侵略”,法国作为海上强国,要站出来。
第二天,巴罗再次表态:美国的干涉无礼又不可接受,法国要传递欧洲团结一致的信号。
06 格陵兰战略价值:资源与地缘政治
格陵兰岛虽然只有约5.6万人口,却是全球最大的非大陆岛屿,地下藏着“宝贝”。
稀土、铀、铁,还有锂、钛等对现代制造业至关重要的矿产,欧盟委员会都把它列为“关键原材料”产地,有25种关键矿物。
这也正是特朗普想要的——能帮美国扩产高科技产品,强化制造业能力。
07 北极战略格局:大国博弈的新战场
北极地区正变天,海冰消融让北极航道通航期延长到120天,中俄95%的北极货运量,已经证明了它的经济价值。
美国为抢航道控制权,计划投20亿美元升级破冰船队,还想靠格陵兰的皮图菲克太空基地,强化对北极空域的监控。
美国副总统万斯3月去考察这个基地时,还拉拢格陵兰:“在美国安全保护伞下,比在丹麦好得多”。
08 北约内部裂痕:盟友信任危机显现
丹麦一直是美国在北约的坚定盟友,还允许美军驻扎格陵兰的图勒基地。
可这次丹麦毫不留情批评美国,在历史上都少见。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也站丹麦这边,强调“主权是国际法基石”。
但美国副总统万斯反而怼丹麦“不是好盟友”,暗示要施压改变格陵兰地位。这种分歧,让北约在北极的协同防御都要受影响。
09 美方回应:否认官方 参与
面对质疑,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只说斯特罗和丹麦外长的会晤“富有成效”,双方“重申了稳固关系”。
被问是否推动格陵兰分离主义,发言人就甩锅:“美国公民的私人行为,我们不置评”,还嘴硬“尊重格陵兰人民决定未来的权利”。
10 未来走向:冰原上的持久博弈
特朗普这么执着格陵兰,不只是为战略,还想靠“扩张领土”留政治遗产,把格陵兰当“轻松战利品”。
可他低估了丹麦和欧洲的决心,也没看清格陵兰的民意。现在军事冒险不行,经济诱惑没用,秘密行动又被揭穿,他手里的牌没几张了。
更糟的是,美国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法,暴露了战略焦虑,还侵蚀国际信誉——毕竟嘴上喊“尊重主权”,背地里搞分裂,谁还信?
北极的冰层在消融,国际政治的温度却因格陵兰争端骤降。
法国外长站在努克的军舰上谴责“新型侵略”,丹麦首相一句“不可接受”,是小国对超级大国的硬气。
特朗普的格陵兰梦还没醒,但这场冰原暗战,注定要重新定义未来十年的国际格局。
来源:看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