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县大地震(7.5级):华北平原的惊魂一夜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6 11:17 2

摘要:‌道光十年闰四月廿二日(公元1830年6月12日)‌直隶广平府磁州城(今河北磁县)的夏夜闷热异常,城隍庙的梆子刚打过戌时初刻(晚七点),城南绸缎庄的伙计赵顺才正踩着梯子收幌子。忽然手上一颤,悬挂多年的鎏金招牌竟发出细碎的叮当声。与此同时,城西漳河边的渔夫王老七

道光十年闰四月廿二日(公元1830年6月12日)
直隶广平府磁州城(今河北磁县)的夏夜闷热异常,城隍庙的梆子刚打过戌时初刻(晚七点),城南绸缎庄的伙计赵顺才正踩着梯子收幌子。忽然手上一颤,悬挂多年的鎏金招牌竟发出细碎的叮当声。与此同时,城西漳河边的渔夫王老七看见水面无风起浪,系在岸边的三条渔船像被无形的手拽着,船头齐刷刷转向东南。

地鸣如雷

戌时二刻(晚七点半),城内魁星阁顶的铜铃突然疯狂作响。正在衙门值夜的捕快李德彪冲出班房,看见马厩里的六匹官马齐声嘶鸣,前蹄腾空乱蹬。此时地底传来闷雷般的轰鸣,由远及近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城北豆腐坊张寡妇后院的古井猛地喷出三丈高的黑水,带着刺鼻的硫磺味浇透了半条街。

未等人们反应过来,地面突然剧烈起伏。临漳县举人周之冕在《震灾记》中写道:"初时如坐浪船,继则似簸箕颠粟,终则人如丸跳。"磁州文庙的守夜杂役亲眼看见重达千斤的孔子牌位从神龛飞出,将西厢房的砖墙砸出个窟窿。城内最高的钟鼓楼在持续二十秒的震动中,像根被巨人摇晃的竹竿般左右摆动,最终带着千斤铜钟轰然倒地。

人间炼狱

剧烈的震动持续约三分钟后,磁州城已面目全非。据广平知府呈报:"城墙塌陷十之七八,四门瓮城尽毁,衙署、监狱、粮仓俱为瓦砾。"南大街的百年老字号"德盛昌"当铺,三层木楼像被揉碎的纸盒般叠压在一起,掌柜全家七口仅三岁幼子被甩进街对面酱缸幸免于难。

漳河在此刻展现出骇人威力。二十里长的河道出现四段决口,浑浊的河水裹挟着上游冲下的房梁、牲畜,将彭城镇十七座瓷窑尽数吞没。窑工刘大柱的遗物中留有半块未烧制的瓷枕,上面赫然印着五个指痕——现代考古学家推测,这是窑炉坍塌时工匠最后的挣扎痕迹。

生死竞速

子时(晚十一点),幸存者开始自发救援。城南铁匠铺的周铁头带着徒弟,用烧红的铁条熔断横梁救出十二人;城东药铺的坐堂郎中在瓦砾堆上支起布棚,用烧酒消毒剃刀为伤者截肢。最令人动容的是北关外土地庙的哑和尚,这个无人知晓来历的游方僧人,竟凭一己之力从倒塌的戏台下挖出十九个孩子。

黎明时分,通往磁州的官道上烟尘四起。邯郸县丞带着二十辆牛车星夜驰援,车上除了粮食药材,还有三十口临时征用的棺材。晨雾中,劫后余生的人们看见城墙上歪斜的"磁州"石刻,半截"州"字已坠入护城河,残存的"磁"字在朝阳下泛着血色。

余震中的众生相

此后二十日,大小余震四十六次。富户王员外家地窖震塌,埋在地下的八缸白银引得灾民哄抢,县太爷不得不调兵镇压;城南关帝庙的断壁下,三个不同姓氏的婴儿被废墟阻隔的产妇接力哺乳;更有游方道士在街头散播"地龙翻身,需献童男童女"的谣言,被愤怒的窑工捆了沉入漳河。

六月初八,直隶总督那彦成抵磁州巡视。他在奏折里记述了震撼一幕:年过七旬的郑寡妇每日在废墟上焚烧纸钱,火堆旁整整齐齐码着五双儿女的布鞋。当问及为何不领赈灾银两时,老妇叩首答:"民妇但求在地动遇难处立个标记,来日他人建房可避此凶地。"

灾痕永铸

这场波及直隶、河南、山东、山西四省三十余州县的大地震,最终造成五万余人死亡(仅磁县一地记载的死亡人数就超过一万人),八万户房屋损毁。漳河改道形成的月牙湾,至今可见当年没顶的瓷窑残迹;磁州城南的"地动坡"遗址上,歪斜的明代石碑仍保持着震后姿态。

彭城镇在这次地震中受到破坏尤重,直隶总督那彦成奏折中记载“州西有巨镇曰彭城,多缸瓦窑场,人烟辐辏,客民尤夥,震时顷刻都尽。”涉县北岗村《关帝庙碑记》记载:“地震之灾磁州为最,磁州于彭城为最……及彭城唯有土地庙中间尚在,其它殿宇、民居、基址俱倾,并无半楹存留者,访伊父老,所伤性命一千七百有奇,异乡贸易于兹被伤而没者,未可计数。”彭城镇一条繁华街道地震后只剩街

西的部分商铺半壁断壁残垣,此后被称为“半壁街”。

1932年,地质学家在磁州城旧址钻探时,于地下六米处发现完整的清代街道层。破碎的瓷碗与碳化的账本紧紧贴合,仿佛封印着那个地动山摇的夏夜。当钻头继续深入,岩芯管带出的不再是瓦砾,而是属于公元前1300年的商代陶片——原来这片土地,早将数千年的震颤都写进了地壳的年轮里。

地址学家对磁县大地震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并且已经初步确认北西西走向的磁县—大名断裂西段(南山村—岔口断层)为1830年磁县7级地震的发震断层。

来源:小源说天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