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们中国人最爱聊历史,一到饭桌上,说着说着就有人问:谁是千古一帝?有的说嬴政,有的举刘邦,有的搬出李世民,还有汉武帝和老朱元璋。你抬头望,头顶上那五座大山,总能拍扁一切争论。但这话说太快,心里总觉得堵得慌——是不是把这话题聊浅了?就像班里同学排座位,谁做头,谁
谁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咱们中国人最爱聊历史,一到饭桌上,说着说着就有人问:谁是千古一帝?有的说嬴政,有的举刘邦,有的搬出李世民,还有汉武帝和老朱元璋。你抬头望,头顶上那五座大山,总能拍扁一切争论。但这话说太快,心里总觉得堵得慌——是不是把这话题聊浅了?就像班里同学排座位,谁做头,谁能服众,真就凭会背课本那点本事?
好,怎么着,反正今天闲着不忙,我就挑几个皇帝,聊聊他们的真章。闲话少说,咱们从嬴政聊起。
其实秦始皇火起来,多半还是因为“开天辟地,天下归一”,不统一行吗?谁都知道,这一仗打得惊天动地;统一六国,不是光灭了几个县,而是端了几个老牌大国。这事放到以往,没人敢想,三千年木有头。可是等到秦国这一锅底,嬴政上来了,剩下的六国合起来都不够他吃。家底子承得稳,有前人铺路,有富国强兵,有那一群黑脸白脸的丞相,如同牌局到了最后一手,再硬的人也拦不住。
嬴政收官,的确漂亮。但你要说真难,未必有那么神;到了那个转折口,山洪决堤,挡也挡不住。做最后一锤,咱们给他记个大功没错,可这份幸运,可能换谁都挑得起来。他只是在风口上浪了一把。
可惜风口过后,鸦雀就乱了。嬴政这个人吧,熟读史书的都知道他有点狠:没收天下武器,监控百姓,还把读书人一锅端,焚书坑儒,坑杀无数。上一代的文化精魂,在他手里,烧成一滩灰。统一朝堂,确实大功一件,可若单看老百姓受的苦,那些苛政重刑、无尽徭役,让忍辱负重的中华民族,从刚劲有为变得小心翼翼,躲在角落里求温饱。
有人说他酷,被虐出敬畏,其实这说法不大对。打天下不是本事,治天下才是难事,新朝开局能不能让百姓安生,能不能让族群和谐,才见功夫。嬴政自个儿天下一统,两分功,八分罪,善恶夹杂,这就是他给华夏留下的谜题。
说到刘邦,那又是另一个味道。民间而来,一路鸡毛伴着稻草。有人骂他是小人,偷寡妇、抢饭碗的事,坊间传得呱呱叫。可你看得细致些,就会觉得,刘邦顶多是有点小滑头。大节上的事,他还算有风度,对平民宽厚,对手下敢信敢用,有点厚道人情。项羽那种钢铁直男打天下,打得好看,收得惨烈;刘邦呢?不是输得慢,而是赢得巧,用人不疑,带人不弃。你要说封他个草根逆袭典范,我也服。
当然了,他不是完人。治国才干算不上出类拔萃,带兵打仗也有师傅帮衬,关键是他有识人之明:张良、韩信、萧何,每个都是一段传奇。你说刘邦靠自己能打下多少?很难说。但你要是给他评个“识人善任第一名”,我觉得挺合适,和现在公司里的HR有一拼。
有三分不足,七分可取。五大皇帝里,比德行,比韧劲,刘邦算是最实在最有烟火气的那个。也许正因为他像普通人,网上认可他的声音不小,大家总爱看底层翻身。只是有些人说他是小人,那就太一刀切了。谁没点脏事?做人别光看外头,尺子要拉长点。
接下来就说说汉武帝——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他的名头响亮:拓土开疆,四处征伐,还派张骞出使西域,搞出一个“丝绸之路”。听起来风光,实际上他把国家折腾得够呛。前半生热血沸腾,后半生鬼迷心窍,沉迷炼丹,乱杀功臣,谁劝都不听。结果呢?汉朝一半人口被搅了下去,赋税分三用,其一要去修皇帝自己那“金屋藏尸”的大墓室。他是个远见卓识的人没错,却也是被理想烧坏了脑子的躁动君主。
你说北击匈奴,大家都说是千古功业。可是你细看,每次都是重兵出击,伤亡俱大,最后匈奴还在边上逍遥。不是没成绩,就是干得太狠,伤了自家筋骨。晚年还动不动痛杀宗族,折腾了自己一地鸡毛,临死才像突然开窍,忙着收拾烂摊子。换个角度看,他就像个没够的老大爷——能干,折腾,最后累自个儿一身病。
说到李世民,唐史写得花团锦簇,谁不服气?唐太宗,是“真龙天子”不假,可唐朝真格的开国皇帝是李渊,这点常有人搞混。李世民能打仗,没话说,盛世贞观,泱泱大唐,可他靠武力和智谋抢来皇位,骨子里还是有点争权夺利。有些历史记载,说他带兵南北,分天下的一半归他一半归李孝恭,其实远没有那么简单。李渊老爹上阵杀敌,还被人淡忘,李建成被黑成了“大反派”,这都是史书一手调色,写给后人看的。
李世民能力锋芒毕露,权谋一流,可德行上总是让人打个哆嗦——玄武门一战,手足残杀,几场家庭内讧没完没了。贞观盛世看着太平,其实内外动荡,小规模叛乱层出不穷。你要说他是“千古一帝”,跟刘邦比,能力有过,德行有缺,整体上看也就是魏晋南北朝之后第一流的帝王之一。人挑了一条明线,背后阴影总不少。
讲到朱元璋,说实在的,赞他的人不少。一说“草根出身”;二说“驱逐胡虏,还我河山”。这些话听起来有点热血,可就凭种田出身,后来当皇帝,不等于会治国家。大明王朝刚开局,朱元璋折腾的是自己人,诛杀功臣,那叫一个铺天盖地,风声鹤唳。你要说他“再造华夏”,大部分还是他在蒙古人后面捡了个顺水人情。说起来,千古一帝的牌看着光鲜,如果朱元璋也能坐头把交椅,那这把椅子怕是坐得刺人屁股。
这些皇帝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有一批被埋在时光里的好人:汉文帝节俭仁政,光武帝中兴大汉,隋文帝草创盛世,宋仁宗温润如玉。谁是真正的千古一帝?这问题就像咱们过年相亲,总有无数人来应征,谁最合适,还得用心细看。
要论事业,光武帝和隋文帝自底翻盘,小人物做大事,不比刘邦朱元璋差。比本事,光武帝似李世民,隋文帝像刘邦,你来我往,不分上下。德行呢?光武、仁宗堪称温厚仁德的典范,隋文、汉文略逊一筹,但也不弱。
如果非要在华夏大地的那些帝王里排个五强,我私心更服光武帝:低调实干,开国再造;隋文帝功过均衡,汉高祖人情味儿十足;唐宗气场足,宋仁宗温润如水。他们都不是完人,也都不够传奇,但就是有点“看完想多聊一会儿”的气质。
谁是“千古一帝”,或许没人说得清。这事儿其实跟问“谁家大儿子最好”一样,每人心里都有个答案。历史长河留下的,不都是帝王的影子么?能不能服众,还是回到咱们自个儿的心眼儿。五位皇帝列在那儿,“不服来辩”,边喝茶边聊,也未尝不是人生乐事。所以,你心中的帝王是谁?
来源:于峡谷欢快踏溪流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