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增长黑客之父的重磅力作,它早该成为所有创业者、运营者的案头书,却因不迎合短平快的流量焦虑,被很多人忽略。
今天小五要给大家推荐3本很经典,但却不是很好的书。
尤其是第一本,堪称增长黑客领域的开山之作,读懂它的人,早已用书中方法实现低成本破局。
一、《增长黑客》
提到增长黑客,绕不开肖恩・埃利斯的这本《增长黑客:如何低成本实现爆发式成长》。
作为增长黑客之父的重磅力作,它早该成为所有创业者、运营者的案头书,却因不迎合短平快的流量焦虑,被很多人忽略。
书中最颠覆的观点,是打破增长 = 砸钱投广告的误区。
作者用 Dropbox 的案例给出答案:早期Dropbox获客成本高达 400 美元/人,直到团队发现1/3 用户来自推荐,设计出推荐好友得免费存储空间的策略。
既契合产品存储 + 分享的核心价值,又让用户主动传播,最终14个月内用户从10万暴涨到400万,且零传统营销支出。
它还提供了一套可落地的增长方法论:先通过不可或缺性调查验证产品是否让用户离不开(40% 用户回答非常失望才算达标);再搭建跨职能增长团队,用快节奏试验(分析→提想法→排优先级→测试→复盘)挖掘用户全生命周期(获客、激活、留存、变现)的机会。
不管你是初创公司想破局,还是大公司想优化增长效率,这本书都能帮你跳出流量陷阱,找到靠数据驱动的增长捷径。
二、《精益创业》
埃里克・莱斯的《精益创业》,和《增长黑客》堪称创业双璧,却同样因不教速成技巧,被追求立竿见影的人冷落。
但它揭示的最小可行产品(MVP)+ 快速迭代逻辑,至今仍是无数创业公司活下来的核心秘诀。
书中最核心的观点,是反对闭门造车。
作者提出:与其花几年打磨完美产品,不如先做出能满足核心需求的最小版本,推向市场后根据用户反馈快速调整。
比如 Dropbox 早期没先做复杂的存储功能,而是发布了一个 3 分钟的产品原型视频,就吸引了 7.5 万早期用户,验证了需求可行性。
它还提出validated learning(验证性学习)的思路:通过构建 - 测量 - 学习的循环,用数据验证假设,避免在错误方向上浪费资源。
就像很多创业者想当然地认为用户需要 A 功能,却靠 MVP发现用户真正在意的是B功能。
这种用小成本试错的思维,不仅适用于创业,也适用于职场中的项目推进。
如果你正陷入想太多、做太少的困境,或是担心投入太大却没结果,这本书会帮你理清思路:先行动,再优化,比等准备好更重要。
三、《影响力》
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影响力》,严格来说不算增长专书,却被无数增长高手奉为心法手册。
书中拆解了影响人决策的核心逻辑:
互惠(比如好市多靠免费试吃提升购买率)、承诺一致(亚马逊心愿单让用户更易完成购买)、社会认同(Booking.com提示 已有10人正在看这间房”刺激下单)、权威(明星代言提升信任)、喜好(用真人照片拉近与用户距离)、稀缺(限时折扣促使用户行动)。
这些原则不是套路,而是对人性的洞察。
比如 Airbnb 在推荐邮件中加入推荐人的照片,靠喜好原则让注册量提升 300%;推特引导新用户关注 30 人,靠社会认同让用户觉得这个平台有价值。
懂这些逻辑,你不用靠低价促销,也能让用户主动选择你的产品。
如果你觉得增长策略没效果,或许不是方法错了,而是没摸透用户决策的心理。这本《影响力》,能帮你找到四两拨千斤的关键。
写在最后:
这 3 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速成的技巧,却藏着穿越周期的增长智慧。
它们不火,或许是因为太实在,不迎合焦虑,只解决问题。
但对于真正想做好增长、做成事的人来说,这些慢下来才能读懂的经典,才是最值得收藏的工具书。
因为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靠追热点,而是靠扎扎实实地掌握底层逻辑。
来源:爱生活的Lamer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