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王聪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马拉松是对人类耐力的终极考验,参赛者要在长达 42 公里的艰苦赛程中将身体机能发挥到极限。在马拉松比赛中,参赛者主要依靠碳水化合物(尤其是储存在肌肉中的糖原)作为主要能量来源。然而,随着比赛的进行,糖原储备逐渐耗尽,身体会逐渐转而利用脂肪作为燃料。这种代谢转换对于在长时间运动中维持能量水平至关重要,但同时也给大脑带来了挑战——大脑通常主要依靠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那么,在马拉松比赛中,大脑如何应对能量来源不足的问题?当我们赞叹马拉松选手的惊人耐力时,一项最新研究却发现了令人震惊的事实——马拉松选手在持续 42 公里的极限奔跑后,竟会改变大脑结构,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剧烈运动对大脑髓鞘的动态影响。该研究以:Reversible reduction in brain myelin content upon marathon running 为题,于 2025 年3月24日,发表在了 Nature Metabolism 期刊。该研究使用磁共振成像研究了马拉松运动对人类大脑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跑完 42 公里的马拉松比赛后,大脑结构会发生可逆性改变——大脑髓鞘含量会显著降低,但在 2 个月内恢复,该研究揭示了剧烈运动对大脑髓鞘的动态影响,表明了在极端条件下,髓鞘中的脂质被用于代谢产能。这一发现重新定义了我们对大脑能量代谢的认知,髓鞘不再只是静态结构,而是动态的能量调节系统。摘要:撰文丨王聪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马拉松是对人类耐力的终极考验,参赛者要在长达 42 公里的艰苦赛程中将身体机能发挥到极限。在马拉松比赛中,参赛者主要依靠碳水化合物(尤其是储存在肌肉中的糖原)作为主要能量来源。然而,随着比赛的进行,糖原储备逐渐耗尽,身体会逐渐
来源:涵馥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