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句看似真诚的承诺,让29名受害者放下了所有戒备,最终集体损失683.7万元。近日,上海牙科诊所员工徐多凡(化名)因涉嫌合同诈骗罪被提起公诉,她编织的“奢侈品6折渠道”骗局彻底崩盘。
“我一个上海人,没必要骗你。”
这句看似真诚的承诺,让29名受害者放下了所有戒备,最终集体损失683.7万元。近日,上海牙科诊所员工徐多凡(化名)因涉嫌合同诈骗罪被提起公诉,她编织的“奢侈品6折渠道”骗局彻底崩盘。
令人震惊的是,受害者中包括她的同事、同学甚至看牙的病人。骗局背后,是40余万元直播打赏、高档生活维持费,以及一个从网贷窟窿演变成的庞氏骗局。
骗局揭秘:“6折奢侈品”背后,是经典的庞氏结构
徐多凡的骗术并非创新,而是庞氏骗局的奢侈品版本:
1. 初期“诚信”铺垫:
- 先自掏腰包全价购买奢侈品,以6折价格卖给首批受害者(如李小姐),建立信任;
- 专柜提货、销售默契配合,营造“有内部关系”假象。
2. 中期滚动资金池:
- 用后批受害者的货款填补前批的差价漏洞;
- 伪造“恒隆广场高管陈小婷”身份(微信小号),以“货被扣”“限量抢购”拖延发货。
3. 后期疯狂收割:
- 引诱受害者“合资炒爆款”(如劳力士熊猫迪),承诺“公价买入、高价转卖”;
- 资金链断裂后,主动提议“去派出所协商”,实则缓兵之计。
法律解析:
- 合同诈骗罪成立的关键:是否在签订/履行合同时虚构事实。
钱去哪了?诈骗资金的“三大流向”和追偿难题
审计显示,683万赃款流向:
1. 直播打赏40余万:用于打赏主播,营造“富婆人设”;
2. 高端消费维持形象:出国旅游、奢侈品活动摆拍,朋友圈包装成“名媛”;
3. 填坑前期漏洞:大部分资金用于填补前期受害者的“折扣差价”。
受害者能追回损失吗?
- 刑事追赃:检察机关可扣押嫌疑人财产(徐多凡舅舅阿姨已用养老钱部分退赔);
- 打赏资金能否追回?
- 若主播明知打赏款系诈骗所得,需全额退还;
- 若主播不知情,则追回难度极大。
骗局背后:虚荣心与熟人社会的双重崩塌
徐多凡案折射出更深层问题:
- 诈骗者:从付不起房租的牙医助理,到豪掷40万打赏主播的“假名媛”,虚荣心驱使其铤而走险;
- 受害者:对“熟人关系”的过度信任,取代了理性判断;
- 社会警示:奢侈品消费主义泛滥,让“捡漏心态”成为骗局温床。
最后强调一点:
- 根据《刑法》第224条,合同诈骗数额特别巨大(100万元以上),法定刑为10年以上至无期;
- 徐多凡虽部分退赔,但因金额巨大,仍可能面临10年以上刑期。
转发提醒身边人!下一个“6折LV”骗局,可能正藏在你的朋友圈!
来源:智慧案件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