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创新构建全周期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 筑法治阶梯 护青春成长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1 19:26 2

摘要:青少年是希望的一代,他们的健康成长时刻牵动着社会的神经。“八五”普法期间,我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写入全省“八五”普法规划,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创新构建“法治成长阶梯”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打造“玩中学”童趣阶梯、“做中悟”

青少年是希望的一代,他们的健康成长时刻牵动着社会的神经。“八五”普法期间,我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写入全省“八五”普法规划,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创新构建“法治成长阶梯”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打造“玩中学”童趣阶梯、“做中悟”实践阶梯和“辨中明”思辨阶梯,实现从法治意识到法治能力的全周期培育,让法治教育如春风化雨,全程护航青少年向阳而生。

“玩中学”童趣阶梯

在童心里种下法治种子

当法治遇上童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我省给出了答案。

“八五”普法期间,省司法厅抓住幼儿和小学生时期的“黄金启蒙时间”,精心设计“玩中学”童趣阶梯,通过法治小游戏、法治儿歌、手抄报比赛等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让法治启蒙在欢声笑语中悄然完成,在童真的土壤中播下法治的种子。

今年4月14日至18日,省司法厅、省教育厅联合开展教育系统法治教育宣传周活动。4月15日,在镇平县石佛寺镇大仵营小学五年级三班的“学法明理”主题班会上,一场“法治变形记”精彩上演。学生王天浩举着自制的“法律盾牌”道具,化身“小法官”。“原来未成年人保护法就像钢铁侠的战甲!”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真切感受到法律不是遥远的条文,而是能时刻守护自己的“超能力卡片”。这种沉浸式教学,将抽象的法治概念具象化为可触摸的正义力量。课后,王天浩兴奋地说:“它(法律)就像个超级盾牌,一直在保护着我们!”

“黄帽一戴,安全常在!”这句话在我省小学生中广为流传。“八五”普法期间,省司法厅向全省小学生发放170万顶“安全小黄帽”。一时间,街头巷尾戴着“安全小黄帽”的身影,构成一道亮丽的法治风景线。“安全小黄帽”不仅是交通安全的移动标识,更是行走的法治宣言。省司法厅还配套编印发放《法治护航成长校园安全知识手册》,通过漫画形式,把防拐骗、防诈骗、防欺凌、交通安全和校园安全知识等转化成朗朗上口的安全口诀,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自己的“首席安全官”。

每年春秋开学季,全省小学生都会收到一份特别的开学礼:“新时代省普法宣传员”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法律故事,“百名法学专家普法讲师团”以专业视角解析法治精神,法治副校长结合校园实际,通过真实案例和互动问答,让法律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深入人心。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省2.2万名法治副校长积极履职,累计上法治宣传课4万余次,覆盖数百万名师生。

法治教育摆脱枯燥的说教,便拥有了改变未来的力量。如今,在全省校园里,法治的种子正以最温柔的方式发芽。它们藏在孩子们绘制的精美法治手抄报里,体现在“小法官”们稚嫩却认真的“判决书”中,闪耀在“安全小黄帽”守护的平安上学路上。

“做中悟”实践阶梯

在实践中深化法治认知

5月30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活动在平顶山市实验高中开展。该校模拟法庭社团的学生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公诉人等角色,将法庭审判场景真实完整地再现,“庭审”过程环环相扣、严谨有序。

“这次模拟法庭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网络诈骗可能就在身边,我们一定要小心防范。”扮演公诉人角色的高一学生李丹说,“模拟法庭像一扇窗,让我们看到法律如何让世界变得更有序,也坚定了我未来参与法治建设的决心。”

进入中学,青少年的思维愈发活跃,社会参与意识逐渐增强,对法律知识的渴望也更加强烈。“八五”普法期间,我省为中学生搭建丰富多样的法治实践平台,不断夯实线下、线上普法阵地,通过集中式、立体式普法,让中学生深刻理解法治的内涵。

“大家好,我是安全小主播王俊焯,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安全小知识是:一盔一带,安全常在……”省司法厅采用学生讲述结合动画包装的方式,拍摄《我是安全小主播》系列普法视频,推送给各个学校,并在地铁、地面公共交通电子显示屏上循环播放,为广大青少年打造移动的沉浸式普法小课堂。截至目前,系列普法视频累计播放量已超30万次。

当聚光灯照亮舞台中央,小演说家们用青春的声音叩击法治之门。“宪法之光,照亮我心;遵纪守法,从我做起!”2024年11月,第九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河南赛区总决赛汇报展示暨法治宣传教育成果展演在新乡举行,来自全省17个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的青少年齐聚一堂,弘扬宪法精神,争做宪法卫士。据了解,我省教育系统已连续9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争当宪法小卫士已成为全省中学生的新风尚。

“八五”普法期间,我省青少年法治教育走出课本。演讲台上,中学生从“如果我是被起绰号的同学”的共情视角剖析校园暴力的表现形式;征文活动中,法治理想与少年心事碰撞出别样火花;话剧社里,民法典条文被改编成生动的校园情景剧,引得师生纷纷鼓掌……这些融入青少年自身思考和感悟的特色活动,在寓教于乐中,将法治理念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此外,我省各地还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创新推出“法治+”多元融合模式,打造了一批集趣味性、互动性、教育性于一体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2024年,我省评选出的70个“省级优秀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中,以青少年为主题的有23个。这些基地通过互动体验、法治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让青少年在亲身参与中感悟法治精神,在实践中深化对法治的认知,更让尊崇法律、维护正义的理念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为法治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辨中明”思辨阶梯

激活法治思维与创新能力

“如果个人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那推动社会进步从何谈起?”2024年12月2日,全省第八届“卓越杯”法治辩论赛决赛现场,来自南阳师范学院、许昌学院的两支代表队围绕“个人信息的利用和保护孰轻孰重”这一辩题展开激烈交锋。

据了解,“卓越杯”法治辩论赛是我省举办的法学专业大型辩论赛,自2014年以来已连续举办8届,如今已成为省内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高校进行交流互鉴的特色品牌赛事。

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较强。省司法厅针对这些特点,以培养法治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精心搭建以思辨为主的法治教育平台。

每年12月国家宪法日前后,我省各高校都会开展宪法动漫视频征集活动。在一个月的创作周期里,来自不同高校的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枯燥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动漫故事。这场创意与法治的碰撞,不仅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艺术才华,还彰显了青年一代对法治建设的思考。

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法治滥觞,向古代先贤借鉴治理智慧。省司法厅制作的普法栏目《古今探法》,由大学生担任“探法体验官”,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访谈、情景再现等方式,生动还原从商、周青铜铭文到唐、宋律令,再到明、清乡规民约的法律文化演进历程,成为青少年学习传统法律文化的新教材。

《古今探法》栏目是我省探索以“青言青语”讲好传统法律故事的缩影。“八五”普法期间,省司法厅制作青少年法治文化读本《跨越千年的对话》,带领青少年穿越时空,对话周公、子产等古代法治人物,领略先贤的法律智慧;与河南大学合作,由大学生全程编排、出演,创作普法短剧《子产铸刑鼎》,并在高校网站、视频号播出,深受师生喜爱。

在乡村土地上,一群孩子的眼中闪烁着对法律知识的渴望。这个夏天,郑州大学法趣公益普法团队走进全省乡村,用话剧演绎法治故事,让青少年在欢笑中感受法律的力量。

在封丘县和寨村小学,公益普法团队将操场变为“法治乐园”,通过普法飞行棋、大转盘等游戏,让学生在奔跑嬉戏中学习法律知识。在林州市黄华镇大屯学校,公益普法团队表演话剧《网络的迷途与救赎》,还原网络交友陷阱等场景,演员与学生即兴互动,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在新县箭厂河乡列宁小学,公益普法团队结合红色精神,生动演绎法治故事,创新设置“树洞传情”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明信片传递温情……

今年暑假,省司法厅、省教育厅联合多部门印发方案,对大学生暑期法治实践活动进行专题部署。一个个大学生法治宣传团奔赴乡村,将高校法学专业优势与乡村治理实际深度融合,通过排演法治情景剧和法治小品、开展入户问诊式普法等形式,让晦涩的法律条文化作滋润民心的春雨,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乡村法治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采访札记

从幼儿园孩童手中挥舞的“法律盾牌”,到高中生模拟法庭上严谨的“庭审”流程,再到大学生法治辩论赛中激烈的思辨交锋——“八五”普法期间,我省构建的“法治成长阶梯”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以精准适配不同年龄段的创新模式,为青少年铺就了一条从“感知法治”到“践行法治”再到“思辨法治”的成长路径。

“玩中学”童趣阶梯,通过“安全小黄帽”、法治游戏、漫画等,让法治种子在懵懂心灵中悄然扎根;“做中悟”实践阶梯,通过模拟法庭、安全小主播、法治基地等多元载体,让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把抽象条文转化为生活智慧;“辨中明”思辨阶梯,借辩论赛、宪法动漫、传统法治文化探索活动,激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与创新能力,让他们在深度思考中展现法治建设的青春担当。

三级阶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仅突破了传统法治教育“一刀切”的局限,还实现了从灌输式普法到沉浸式体验,再到主动性思辨的跨越。当越来越多青少年能在模拟法庭上运用法律逻辑分析问题,能在辩论赛中围绕法治议题据理力争,公平正义就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融入血脉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追求。

来源:中原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