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6日上午,阳光透过落地窗,在湖北中和信(十堰)律师事务所郭云律师的办公室里织就斑驳光影。办公桌上,一叠按“起诉状-证据清单-佐证材料”分类码放的文件泛着纸张的温润,旁侧几本《民法典》的书页间,密密麻麻的笔记藏着经年累月的沉淀。刚结束婚姻家事案件起诉状材料
8月26日上午,阳光透过落地窗,在湖北中和信(十堰)律师事务所郭云律师的办公室里织就斑驳光影。办公桌上,一叠按“起诉状-证据清单-佐证材料”分类码放的文件泛着纸张的温润,旁侧几本《民法典》的书页间,密密麻麻的笔记藏着经年累月的沉淀。刚结束婚姻家事案件起诉状材料准备工作的郭云律师,她眉眼间盈着温和的笑意,与我漫谈深耕婚姻家事法律领域的岁月——那些藏在起诉状材料里的故事、当事人眼中的光,都成了她执业初心最生动的注脚。
从100+案件里,读懂婚姻家事法律的“特殊性”
“总有人说,婚姻家事案件无非是写份起诉状、交些材料,可他们没见过,当事人坐在我这张椅子上,掏出皱巴巴的转账记录时颤抖的手;没听过,有人说起‘孩子抚养权’时,声音里藏不住的慌乱。”谈及执业多年的触动,郭云律师的语气添了几分郑重。截至如今,她已成功主办超100件婚姻家事案件,办公桌上那叠逐年增厚的起诉状材料案卷,每一页都记录着一个家庭的悲欢,也见证着她对这个领域的深刻理解。
“就像处理彩礼返还纠纷,起诉状里不能只写‘要求返还彩礼XX元’,材料准备时要把‘彩礼怎么给的’‘双方有没有共同生活’‘十堰本地习俗是什么’都揉进去——有次一位小伙子来咨询,说给了18万彩礼后没结婚,女方不肯退。我帮他梳理材料:不仅要收集转账记录、媒人证言,还要补充他和女方的聊天记录,里面女方说‘这钱是你自愿给的’,还有社区出具的‘本地彩礼多用于婚后共同生活,未结婚应返还’的证明。后来这些材料成了关键,法院支持了他的诉求。”
郭云律师随手翻开一本贴着“抚养权纠纷”标签的案卷,里面夹着一张孩子的接送记录单,字迹歪歪扭扭却记得详细:“去年有对夫妻闹离婚,男方说‘我收入高,孩子该跟我’,女方急得哭,说‘孩子每天都是我接,他连孩子班主任是谁都不知道’。我帮女方准备起诉状材料时,除了让她整理收入证明、居住证明,更重点收集了‘孩子3年的接送记录’‘病历本上妈妈的签名’‘孩子写的“最喜欢妈妈”的作文’,甚至去学校找班主任录了证言。开庭时,法官看到这些材料,当场问男方‘你知道孩子怕黑吗’,男方答不上来。最后抚养权判给了女方,男方后来还主动说‘这些材料让我明白,我确实没尽到当爸的责任’。”
在她心里,婚姻家事律师从不是“帮人写起诉状的人”,而是“帮人把诉求落地、把证据做实的人”。既要精准吃透《民法典》及司法解释的每一个条款,让起诉状的诉求合法、明确;更要在这间办公室里,帮当事人把那些“说不出口的委屈”,变成纸上扎实的证据,用专业帮他们从家庭变故的泥沼里,稳稳地走出第一步。
面对新规与复杂案件:“专业是唯一的‘定心丸’”
今年《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二)》公布时,郭云律师的办公室亮了好几个晚上的灯。书架上那本新添的“新规材料准备指引”笔记本,扉页写着“十堰实务应用”,里面贴着“房产赠与纠纷材料清单”“父母出资购房证据要点”,甚至还有她标注的“某小区案例可参考:补充出资时的聊天记录”的手写备注——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都是她为应对新规、帮当事人准备起诉状材料做的铺垫。
“新规里‘父母为子女购房出资’的条款变了,有位当事人慌慌张张来问‘我爸妈婚前给我买的房,现在离婚算不算共同财产’。我翻出笔记本,里面有我整理的‘新规前后对比表’:旧规侧重‘房屋登记’,新规更看‘出资时的意思表示’。我帮他梳理材料:让他找父母当年的转账备注‘给女儿个人购房’,补充父母与他的聊天记录‘这钱是给你一个人的’,再调取房屋购买合同上的‘单独所有’登记信息。最后这些材料证明房子是他个人财产,当事人松了口气说‘幸好你帮我把材料准备得这么细’。”
她笑着拿起笔记本,里面夹着一张去年整理的“近5年婚姻家事案例材料清单”,“我把最高院的案例按‘房产’‘抚养权’‘继承’分类,每个案例都标了‘关键证据’‘十堰可参考细节’。前不久所里分享会,我还拿本地一起‘继承纠纷’的案子举例,讲新规下准备起诉状材料时,怎么区分‘遗嘱真实性证据’和‘赡养义务证据’,帮青年律师少走弯路。”
说起复杂案件的材料准备,郭云律师提到两个词:“细致”与“共情”。“去年有起继承纠纷,四个兄弟姐妹为老父亲的拆迁房吵得不可开交,老大说‘我跟父亲住了十年,房子该归我’,老二老三说‘我们也掏了赡养费’,最小的妹妹红着眼说‘父亲生前偷偷跟我说,想给我留个念想’。我花了三天时间准备起诉状材料:先帮他们梳理老父亲的遗嘱,找笔迹鉴定机构确认真实性;再调取房产登记记录,核实房子的购买时间;甚至去社区居委会,收集老父亲晚年的生活照料记录——阿姨说‘老爷子晚年常说,老大每天给我做饭,老二老三常来送药,小女儿每周都来陪我说话’。后来我把这些材料整理成‘证据清单’,在调解时一一出示:老大的照料记录、老二老三的医药费单据、小女儿的陪伴照片,还有老父亲日记里‘希望孩子们好好的’的话。最后四个人达成协议:拆迁款按份分,给老大多补了‘长期照料补偿’,妹妹也拿到了父亲生前想留的首饰。临走时他们说‘这些材料让我们明白,父亲最在意的不是房子,是我们兄妹情’。”
她常说,婚姻家事案件没有“标准化材料清单”,但“专业”永远是最稳的“定心丸”。既要细到核查每一份证据的真实性——连一张聊天记录截图都要确认时间、地点,一份转账记录要核对开户行信息;也要共情到每一个人的诉求,哪怕是看似“强势”的当事人,背后也可能藏着“怕被欺负”的不安——只有把这两点都做到位,才能让起诉状材料真正为当事人维权“说话”。
执业初心:“让法律既有力度,也有温度”
郭云律师的执业初心,藏在办公室的很多小细节里:会客椅旁的靠垫是柔软的棉麻材质,桌上放着随时能泡的菊花茶,起诉状材料清单上贴着“重点标注”的便利贴,甚至抽屉里还备着纸巾——这些细碎的温暖,都是她为当事人准备的。
“刚执业那年,有个阿姨坐在这哭了一下午。她和老伴离婚时,不懂‘夫妻共同财产’,在没准备任何材料的情况下,就签了‘自愿放弃所有财产’的协议。后来生活困难才来找我,却已经过了诉讼时效。她握着我的手说‘早知道起诉状要准备材料,我就不那么傻了’,那句话我记了很多年。”从那以后,郭云律师就暗下决心:不仅要帮当事人准备好起诉状材料、打赢官司,更要让他们在这间办公室里,感受到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能给人公平、给人尊重的力量。
如今她还保持着这样的习惯:当事人来的时候,先递一杯温水,听他们把“心里的委屈”说完,再一步步教“起诉状要写什么诉求、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材料准备过程中,会把每份证据按“对应诉求”分类,在清单上标注“这份材料要证明什么”;哪怕材料提交后,也会提醒当事人“后续可能需要补充的证据方向”。“有个当事人后来给我发消息,说‘拿到判决书那天,我翻着你帮我整理的材料,突然觉得特别踏实——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些’。看到那句话,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说起这些,郭云律师的眼里闪着光。
采访尾声
聊到未来的规划,郭云律师望向窗外——十堰的街景在阳光下格外清晰。“我想继续做婚姻家事案件,多总结些‘不同类型案件的起诉状材料模板’,比如‘离婚纠纷要准备哪些财产证据’‘抚养权纠纷要收集哪些生活细节材料’,帮青年律师更快上手;也想多走进村居、社区,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讲法律,教大家‘遇到家庭矛盾,怎么提前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这些关键材料’‘写起诉状前要先理清楚哪些诉求’。其实我没什么大目标,就想让更多村居里的人知道,遇到纠纷不用怕,只要把该准备的材料弄好,法律就能帮他们守住该有的尊严。”
离开时,已经傍晚时分,一抹斜阳透过落地窗撒在办公桌堆积如小山的案卷上。郭云律师正低头整理一份“抚养权纠纷证据清单”,指尖划过纸张的动作轻柔又坚定——在婚姻家事这个满是情感纠葛的领域,她用专业做矛,通过扎实的起诉状材料帮当事人劈开纠纷的迷雾;用温度做盾,在材料准备的细节中守护那些濒临破碎的期待;而那份“让法律有力度也有温度”的初心,就像这办公室里的阳光,温暖又坚定,照亮了很多人前行的路。
来源:大众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