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学后亚宁一直是“学霸”,高中毕业后,进入了国内顶尖的北京医科大学。
提起亚宁,很多年轻观众的第一反应是“爱奇艺高层”。
但在二十年前,他是央视镜头里当之无愧的“颜值天花板”。
在《同一首歌》舞台上,他一身白西装,连聚光灯都多了几分温柔。
但是因为贴了“最帅”的标签,随之而来的是不堪入耳的“黄谣”。
在舆论最喧嚣时,他干脆把话筒一搁,转身玩起了更大的棋局。
01
亚宁1969 年生于昆明,童年随父母迁入北京。
家里没人干电视这一行,父母只是普通职员,却极其重视教育。
上学后亚宁一直是“学霸”,高中毕业后,进入了国内顶尖的北京医科大学。
按照剧本,他的人生应该是:门诊室、听诊器、主任医师。
但命运在1992 年拐了个弯——北京电视台到学校招兼职主持人,为健康栏目《人人健康》找“既懂医又敢说话”的年轻人。
老师随手推荐了“看上去最不怕镜头”的亚宁。
第一次试镜,他紧张得把“心肌梗死”说成了“心里塞梗”,却意外因为青涩的真实感被留下。
就这样,白大褂口袋里多了一张“临时出入证”:周一到周五上课,周六日进演播室。
大学毕业后,两条路同时摆在面前:
一个是北大医院眼科,正式编制;另一个是北京电视台专职主持人,合同制。
父母希望他选前者,但亚宁把档案袋往包里一塞,“我先干一年试试。”
这一试,就试出了央视的敲门砖。
02
1995 年,他被借调央视青少部,《我们》栏目让他彻底出圈:
西装笔挺、语速飞快,笑起来左边酒窝像盛了酒。
观众来信用麻袋装,一半问他有没有女朋友,一半问他用啥发胶。
真正让他家喻户晓的是《同一首歌》。
2000 年,户外万人演唱会模式刚起步,他站在升降台上喊“现场的观众朋友,你们好吗!”
声音被收进磁带,传遍大街小巷。
那一年,他31 岁,“央视最帅男主持”成了百度热门搜索词。
但标签的另一面是暗箭。
2002 年,某八卦杂志抛出“疑似同性传闻”,配一张他与央视体育频道男编导并肩走路的模糊照片。
舆论海啸来袭,广告商撤单、节目停播审查,连家门口都被蹲点。
他第一次发现,原来“帅”也能成为原罪。
03
2003 年春晚结束后,亚宁做了一个让台里震惊的决定:不再出镜,转入幕后。
领导挽留,“你正当年,扛一扛就过去了。”他却摇头:“我想试试自己除了这张脸,还能靠什么吃饭。”
他去了央视电影频道,从编导助理干起,名片上连名字都省掉,只印“策划”。
那几年,他像一块疯狂吸水的海绵:
北京电影学院编导研修班,周末上课;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在职研究生;
每天写3000 字策划案,打印出来用红笔改到纸面起毛。
2008 年,他署名“总导演”的《光影星播客》拿下频道年度收视冠军。
颁奖礼上,同事起哄让他上台领奖,他摆摆手:“镜头留给主持人。”
2016 年,爱奇艺创始人龚宇找到亚宁,开门见山:“我要做影业,缺个既懂内容又懂管理的人。”
亚宁只提了一个条件:“别让我再出镜。”
2024 年爱奇艺世界大会上,龚宇透露:“影业板块累计票房破 350 亿,亚宁是头号功臣。”
台下掌声雷动,镜头扫过去,他正低头回工作微信,一抬头,鬓角已全白。
从眼科准医生,到国民主持,再到百亿影业掌门,亚宁把每一次转身都变成了升级打怪。
有人问他:“如果当年没进电视台,你现在会在干嘛?”
他想了想:“可能在眼科门诊给人测视力吧——但一定也会把灯箱做成最酷的那个。”
命运给了他一张好看的脸,他却用这张脸之外的东西,把人生写成了另一种剧本。
来源:秦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