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塞公安:以民族团结为基 创执法示范之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1 18:02 1

摘要:当法治精神穿上民族文化的“外衣”,便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在普法宣传中,阿克塞县民辅警把法律词条编成“双语顺口溜”为牧民群众普法,并将法律条文改编成哈萨克族“阿肯弹唱”开展“冬不拉”宣传;在帮助牧民转场的同时,民辅警把交通安全知识转化为牧民熟悉的生活场景表述,让

民族团结铸魂 夯实执法工作根基

当法治精神穿上民族文化的“外衣”,便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在普法宣传中,阿克塞县民辅警把法律词条编成“双语顺口溜”为牧民群众普法,并将法律条文改编成哈萨克族“阿肯弹唱”开展“冬不拉”宣传;在帮助牧民转场的同时,民辅警把交通安全知识转化为牧民熟悉的生活场景表述,让交通安全意识跟着转场的脚步扎根在草原深处;“每月毡房走访”是民辅警的铁规定,他们带着入户登记表和双语宣传册,坐在牧民的毡房里,听他们讲牧业的艰辛、邻里的琐事,也通过普法宣传,讲解法律对草场的保护、对牲畜的保障,真正让牧民知法懂法、主动配合执法。

在阿克塞的戈壁草原上,民族团结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滋养执法根基的“源头活水”。阿克塞县公安局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树立“民族大团结 法治大格局”工作理念,让“团结”成为破解治理难题的密钥。纠纷调解时,各族群众愿意听民警的劝解;普法宣传时,老人们会主动把年轻人叫到跟前认真听讲;甚至有牧民骑着马,带着受伤的牲畜到派出所求助。这份“铸魂”之功,让执法工作的根基深扎在了民族团结的沃土中,让警民同心的暖流在草原上生生不息,为每一次公正执法注入最坚实的民心力量。

民族团结赋能 提升执法治理效能

如何立足多民族聚居、牧民居住分散、语言各异,执法信息传递常遇“梗阻”等特点,因地制宜破解执法难题,是阿克塞公安这些年一直在探索的课题。阿克塞县公安局以“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为抓手,发掘培养“民族联络员”,让他们成为执法前哨,他们熟悉每一片草场的边界、每一户人家的难处,能第一时间将治安隐患、群众诉求转化为“双语情报”反馈给基层派出所。一次,一位牧民发现陌生车辆在禁牧区徘徊,通过联络员用哈萨克语描述特征,民警结合视频技术和卫星定位快速拦截,避免了非法采矿事件发生。这种“群众吹哨、民警报到”的联动,让治理触角穿透了草原的广袤,织就出一张警民连心的平安经纬。

同时,阿克塞公安民辅警还成立了草原便民综合服务队,以分片区、定牧户的方式逐户开展巡访宣传,他们除携带双语普法资料外,增配简易医疗包、户籍业务预审材料、紧急联系卡等。一次,派出所民警小刘在走访中得知,牧户阿某因不懂手续迟迟办不了户籍,他积极联系户籍民警协调解决,还陪着阿某去县城户籍大厅提供相关手续,终于办下了证件。如今,阿某成了派出所的“义务宣传员”,常对牧民群众说:“穿警服的娃娃,心里装着咱们牧民,真帮咱们办事。”民族团结的“赋能效应”让执法从“单向管理”变为了“双向奔赴”,治理成本悄然降低,而效果却愈发扎实,群众对执法工作的满意度持续提升。阿克塞公安在守护家园的实践中,正以一件件暖心事、一桩桩利民举动诠释着 “团结越深,治理越优” 的深刻内涵,书写着草原治理的崭新篇章。

民族团结聚力 践行执法责任力行

在阿克塞这片多民族共生的草原上,各民族如戈壁胡杨般根系相连,执法责任的践行始终与民族团结的脉动同频。阿克塞公安以“聚力”为钥、以“力行”为径,走出了一条浸润着民族温情的执法之路。民辅警深知,执法责任的落地离不开各族群众的同心参与,于是将“枫桥经验”与草原智慧相融,组建由“马背巡护员”“双语普法员”“便民服务员”等组成的“民族联合执法队”,在转场季时守护牧民平安,在草原防火期里巡查隐患、宣讲防火条例,在草原接羔育幼期帮助牧民做好牧业生产,在闲时集中开展草场纠纷调解与法治宣讲,在节日集会时维护现场秩序。执法力量始终跟着群众需求走,既让执法触角延伸到草原深处,更让责任的履行成为联结人心的纽带。

“力行”更体现在对群众急难愁盼的即时回应。冬季暴雪封路时,民辅警们顶着风雪送药品、救病畜;牧户家的羔羊走失,执法记录仪变成“寻羊启事”的载体,在微信群里接力传播。正如老民警所说:“草原上的警灯,既要亮在违法犯罪的现场,更要暖在牧民需要的每一个瞬间。”这种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放在心上的实践,让民族团结的聚力效应持续发酵,执法责任的践行,早已超越单纯的履职范畴,化作各民族共同守护家园的自觉行动,在戈壁草原上书写着“团结愈紧,责任愈实”的生动答卷。

民族团结凝情 锻造执法温情彰显

2025年6月的一天,阿克塞县公安局红柳湾派出所的“奶茶暖心调解室”中正在进行一场民事调解,辖区牧民因草场引水问题产生纠纷,双方僵持不下,矛盾逐渐升级演变为肢体冲突。在调解中,派出所民警塔依尔给双方当事人倒上了“热腾腾”的奶茶,耐心听取双方矛盾产生根源和调解诉求,并利用“哈萨克谚语”中“睦邻里、重情意、互帮助、如兄弟”等道理,对双方进行教育和法律科普,最后双方就引水划分了具体范围,和谐相处。

为让执法既有雷霆力度,又有民生温度,阿克塞公安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上精耕细作,推出“流动调解室”“一壶奶茶工作法”等特色品牌,实现“受理—调解—转办—反馈—回访”工作闭环。其中,极具民族特色的“一壶奶茶工作法”是阿克塞公安精心打造的民族团结实践载体与基层治理金名片。这一创新机制将哈萨克族“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文化传统融入执法服务全过程,通过“以茶为媒、以情化事、以法促和”的立体化模式,在日常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不仅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提高了调解效率,还增强了民族团结和谐氛围,构建起“矛盾调解有温度、警民互动有热度、民族团结有厚度”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来源:阿克塞县融媒体中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