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种压力来自德国媒体持续渲染的“中国设备风险论”,有趣的是该公司曾多次承诺所有数据管控和核心部件均采用欧洲标准,甚至详细到控制元件的采购地,却仍难逃政治干预。
近日,德国汉堡资产管理公司Luxcara突然撤换中国明阳智能的风机订单,改用西门子旗下产品!
这个看似普通的商业变更,暴露出欧洲新能源领域正在被政治左右,而这也直接令欧盟商会气急败坏!
一纸订单背后的拉锯战
Luxcara公司对外宣称运营考量是主因,但董事总经理马蒂森的采访却暴露了实情:“我们感受到了压力。”
这种压力来自德国媒体持续渲染的“中国设备风险论”,有趣的是该公司曾多次承诺所有数据管控和核心部件均采用欧洲标准,甚至详细到控制元件的采购地,却仍难逃政治干预。
其实类似情景正在多国上演,西班牙某光伏电站去年被迫拆除中国逆变器,波兰港口曾扣留中国制风电塔筒,欧盟中国商会指出,这些行为往往仅以"原产地"为依据,就像因担心刀叉伤人而禁止整个餐厅营业一样!
技术优势与信任赤字
被劝退的中国风力公司明阳智能拥有全球领先的超大型海上风机技术,其16兆瓦机组发电效率比欧洲同类产品高15%,中国制造商过去五年为欧洲节省了约120亿欧元新能源投资成本,但当技术优势遭遇信任赤字,商业逻辑开始扭曲!
德国《商报》透露,部分官员私下承认:若全面排斥中国设备,德国风电成本将激增40%,这解释了为何柏林政府急于撇清与本次撤单的关系,他们既想安抚国内保守势力,又怕掐断廉价技术来源。
安全焦虑的双面镜
所谓“安全风险”从未拿出实质证据。挪威能源咨询机构Rystad数据显示,中国风机在欧洲的故障率仅为0.8次/台年,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真正的风险或许是保护主义:欧盟风电产业目前负债率已达98%,若失去中国供应链,到2030年可能面临270亿欧元的产能缺口。
荷兰鹿特丹港的案例值得玩味,该港使用中国起重机时被质疑“间谍风险”,但调查发现其数据系统完全由德国西门子控制,这就像担心外卖员会偷看菜谱,却放任自家厨师直播厨房监控。
气候目标的政治价签
欧盟计划2030年风电占比达42%,但各成员国设备招标中,中国企业的中标率已从2021年的28%降至如今的9%。布鲁塞尔智库Bruegel指出,这种"去风险"操作每年将延缓可再生能源部署进度1.2个百分点。
更深的矛盾在于价值观冲突,德国经济部去年悄悄放宽了本国风电项目的环保标准,却对中国设备提出严苛的生物多样性认证要求,这种“自我松绑+对外设障|的双标,正在消解欧洲的气候领导力。
风机叶片可以360度旋转捕捉风向,但某些决策思维却卡死在政治刻度上。
当欧洲商会疾呼不要用产地代替实力时,其实是在挽救自己的绿色未来,能源转型本就是全球协作课题,若每台风电机都要先通过意识形态检测,人类对抗气候变化的武器库恐怕只剩下一纸空文!
来源:昕昕科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