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市场监管局企业注册科的办事大厅里,电子屏正滚动播放 “证照分离” 改革的最新政策,陈曦站在前台,耐心指导一位 elderly 经营者填写电子表单。作为科室主任,她主导的这项改革已推行三个月,将企业开办时间从 7 个工作日压缩至 1 个,办事群众的满意度节节攀
市市场监管局企业注册科的办事大厅里,电子屏正滚动播放 “证照分离” 改革的最新政策,陈曦站在前台,耐心指导一位 elderly 经营者填写电子表单。作为科室主任,她主导的这项改革已推行三个月,将企业开办时间从 7 个工作日压缩至 1 个,办事群众的满意度节节攀升。可没人知道,此刻她的口袋里,手机正不断弹出恶意短信 ——“靠关系上位的女主任,迟早要栽”“收了多少好处费,敢这么折腾流程”。
“陈主任,刚才审批系统收到一份举报,说您在‘XX 科技公司’的营业执照办理中,违规简化流程,还收了企业的购物卡。” 科员小郑拿着平板电脑匆匆走来,眉头紧锁。陈曦接过平板,看着举报信里 “证据确凿” 的字眼,指尖微微发凉。XX 科技公司是上周刚注册的小微企业,经营者是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帮对方赶上政策补贴 deadline,她确实协调各窗口开通了 “绿色通道”,但全程有记录、可追溯,所谓的 “购物卡” 更是无稽之谈。
“把这家公司的审批材料调出来,我要重新核查。” 陈曦的声音依旧平稳,可心里已经掀起了波澜。她知道,这不是第一次收到匿名举报。自从三个月前她从副科长提拔为主任,接替退休的老主任主持工作,谣言就没断过 —— 有人说她是靠市局领导的 “关系” 上位,有人说她离婚后 “私生活不检点”,甚至还有人编造她 “挪用办公经费买奢侈品” 的谎言。
最让她心寒的是同事的态度。以前关系不错的副主任李梅,最近总是刻意疏远她,开会时从不支持她的提议;资历最老的科员老张,更是在背后散布她 “只会搞形式主义,不懂实际业务” 的言论。有一次,她路过茶水间,听到李梅跟老张说:“一个女人家,刚离婚就抢着当主任,指不定用了什么手段。” 陈曦攥紧了拳头,却没进去争辩 —— 她知道,空口无凭的解释,只会让谣言传得更凶。
下班后,陈曦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市图书馆。离婚后,她一直独自住在老房子里,父母远在外地,身边连个能倾诉的人都没有。她坐在靠窗的位置,翻看着《市场监管行政许可规范》,可目光却总停留在手机上 —— 母亲发来微信,问她 “最近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听老家亲戚说你在单位受了委屈”。陈曦鼻子一酸,回复 “没事,都是误会,过段时间就好了”。
她想起自己刚进局里的时候,只是个普通的窗口办事员。为了熟悉业务,她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单位背政策,下班后留在大厅整理材料,周末还去企业调研,很快就成了科室的业务骨干。三年前,她牵头优化了 “企业变更登记流程”,减少了 5 项冗余材料,被评为 “全市政务服务先进个人”;去年,她主动申请去基层分局锻炼,解决了 20 多起企业投诉纠纷。她以为,凭自己的努力,总能赢得认可,可没想到,提拔后迎来的不是掌声,而是漫天谣言。
谣言的发酵速度远超陈曦的预料。一周后,本地论坛上出现了一篇标题为《市监局女主任滥用职权,违规审批中饱私囊》的帖子,里面附带了几张模糊的照片 —— 有她和企业经营者在大厅交谈的画面,还有她开车上班的照片,配文称 “开着几十万的豪车,哪来的钱?” 帖子发布不到两小时,点击量就破了万,评论区里满是恶意揣测。
陈曦的母亲看到帖子后,急得连夜打电话过来,哭着让她 “别干了,回家找份安稳工作”。陈曦强忍着眼泪安慰母亲,挂了电话后,她坐在沙发上,第一次萌生了辞职的念头。可转念一想,要是现在辞职,不就等于默认了谣言?那些辛苦推进的改革,那些信任她的办事群众,该怎么办?
第二天一早,陈曦准时出现在办事大厅。她没有去办公室,而是直接走到前台,拿起扩音喇叭:“各位办事群众,最近有关于我的谣言在传播,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所有审批流程都符合规定,我从未收过任何企业的好处。如果大家有疑问,欢迎查看我们的审批记录,也可以向市局纪检组举报。” 她的声音坚定,大厅里瞬间安静下来,有人拿出手机,开始拍摄这段视频。
随后,陈曦主动向市局纪检组提交了书面说明,并申请对 XX 科技公司的审批流程进行专项核查。纪检组工作人员很快进驻科室,调取了所有审批材料、监控录像,还约谈了相关企业经营者。三天后,核查结果公布 —— 所有流程合规,谣言中的 “违规简化”“收受贿赂” 均不属实,帖子里的 “豪车”,其实是她离婚时前夫留下的旧车,市值不到十万。
真相大白后,市局官方账号发布了澄清公告,论坛上的不实帖子也被删除。可陈曦知道,谣言造成的伤害不会轻易消失。李梅和老张虽然没再公开散布谣言,但看她的眼神里依旧带着疏离;还有些同事,虽然表面上跟她打招呼,却总在背后窃窃私语。
就在陈曦以为事情会慢慢平息时,又一件事发生了。辖区内一家餐饮企业因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擅自营业,被执法人员查处。企业老板找到陈曦,哭着说 “家里有生病的老人,要是店被查封,一家人就没活路了”,还拿出一沓现金,想让她 “通融一下”。陈曦拒绝了现金,却帮老板联系了审批专员,指导他准备材料,还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审核进度。最终,老板在一周内拿到了许可证,特意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 “公正执法,为民服务”。
这件事被本地媒体报道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陈曦的工作。有之前误解她的群众,专门到大厅向她道歉;科室里的年轻科员,也开始主动向她请教业务问题。李梅看着陈曦每天忙碌的身影,看着办事群众对她的认可,心里渐渐有了愧疚 —— 其实,她一直嫉妒陈曦的能力,担心自己会被取代,才会被谣言影响,做出了不理智的事。
一天下班后,李梅主动拦住陈曦,低着头说:“陈主任,之前是我不对,不该轻信谣言,还在背后说你的坏话,对不起。” 陈曦看着她,笑了笑:“没事,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以后咱们一起把工作做好,让更多企业和群众受益,比什么都强。” 李梅抬起头,眼里满是感激,用力点了点头。
年底,市市场监管局召开年度总结大会,陈曦带领的企业注册科被评为 “先进科室”,她本人也再次获得 “政务服务标兵” 称号。局长在讲话中特意提到:“陈曦同志面对谣言,没有退缩,而是用扎实的工作和坦荡的态度证明了自己。这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誉,更是我们全局干部职工学习的榜样。”
台下掌声雷动,陈曦看着身边的同事,看着台下熟悉的办事群众,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职场中的谣言就像一阵风,虽然会带来短暂的寒冷,但只要坚守原则、脚踏实地,总能等到风过天晴。
后来,有人问陈曦,面对谣言时,是什么支撑着她坚持下去。她笑着说:“是办事群众的信任,是对工作的热爱。我始终相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只要我对得起自己的岗位,对得起老百姓的期待,就不怕任何谣言。”
陈曦的故事,在市市场监管系统传开了。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以她为榜样,不仅努力提升业务能力,还学会了在面对误解和谣言时,保持冷静和坦荡。而陈曦,也继续在企业注册科的岗位上,推进着一项又一项改革,用实际行动证明,女性干部同样可以在官场中发光发热,用自己的力量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如今,走进市市场监管局企业注册科的办事大厅,总能看到陈曦忙碌的身影 —— 她或是在前台指导群众,或是在办公室审核材料,或是在会议室讨论改革方案。她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眼神里满是坚定,仿佛在告诉所有人:只要坚守初心,勇往直前,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击碎不了的谣言。
来源:十洪都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