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注重养生。然而,一些错误的养生观念却在悄然蔓延,给他们的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位刘阿姨的故事,她就是这些误区的受害者之一。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注重养生。然而,一些错误的养生观念却在悄然蔓延,给他们的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位刘阿姨的故事,她就是这些误区的受害者之一。
刘阿姨今年65岁,患有糖尿病已经好几年了。虽然一直有在服药,但她总是吃一顿忘一顿,血糖控制得并不理想。这天,刘阿姨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看着各种保健品直播。直播间里,主播们口若悬河,声称这些保健品能降糖、能强身健体。刘阿姨听得心动不已,于是花了好几千块钱买了不少保健品。
刘阿姨还听直播说肉吃多了不好,就减少了肉类的摄入,认为多吃肉会危害健康。刚开始吃保健品的几天,刘阿姨测量血糖发现确实降了,于是她便放心地继续服用。然而,一个月后的一天,刘阿姨在公园散步时,突然感到浑身乏力、口干,正想回家休息一下,结果没走几步路,就晕倒在地了。幸好被路人发现了,及时拨打了急救电话,将刘阿姨送到了医院。一查竟然是低血糖,医护人员分析,刘阿姨吃的所谓保健品中,可能添加了快速降糖的西药成分,才导致她的血糖急剧下降出现昏迷。
老年人到底该如何正确养生呢?
肉类:老年人的营养“加油站”
很多老年人都有一种“千金难买老来瘦”的想法,觉得老了就不敢多吃肉了。但其实,上了年纪的老人该吃肉也得吃。就像一辆汽车需要燃料来驱动一样,老年人的身体也需要足够的蛋白质来维持正常运转。在心脏衰竭和世界急性心力衰竭大会上,一项11国的联合调查研究发现,摄入较高的蛋白质(主要来源于肉和鸡蛋)的老年人,比吃素多的老年人患癌的风险更低,活得更加长寿。实验结果显示,每天摄入蛋白质40克以上的老年人,死亡率只有18%,而蛋白质摄入低于40克的老年人,死亡率高达31%。老年人适当多吃肉,能够预防营养不良,避免骨质疏松、肌少症,而且吃肉可以提高体内的抗氧化物浓度,延缓大脑的衰老。
不过,一定要学会健康的吃肉。建议老年人少吃羊肉、猪肉、牛肉等红肉,多吃鸡肉、鸭肉、鱼肉等白肉。另外,最好不要吃加工肉、腌制肉,制作肉类时尽量选择炖肉,少用煎、炸、烤的烹饪方式。
保健品:不是万能的“救命稻草”
很多老年人被各种保健品宣传洗脑,总以为吃保健品能“包治百病”。但保健品毕竟不是药品,靠保健品来治病不太现实。保健食品,是用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或者有一定保健功能的食品。这类食品适合一些特定人群来调节机体功能,属于一种特殊的食品,不能取代药物来治疗疾病,一定要和药物区分开。
下面这几种所谓的营养品,不建议老年人吃。三七被一些广告吹嘘得神乎其神,声称能补血、降糖、降血脂、控制血压、活血化瘀、增强免疫力等,但其实关于三七的各种功效还在研究当中,暂时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能证明三七有那么多功效。老年人可不能盲目相信三七的多种功效,甚至取代确切疗效的药物,导致慢性病控制不佳。
冬虫夏草也被一些商家炒作得身价倍增,但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指出,冬虫夏草属于一种中药材,并不能药食两用,食用不当要小心重金属砷超标。而且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冬虫夏草对人体健康有特殊功效,因此还是不要乱买来食用了。
蜂王浆被很多人当成一种神奇的保健品,人们发现蜜蜂幼虫只吃蜂王浆,能发育成蜂王,而且寿命更长。但实际上蜂王浆对人类的效果并不佳,而且也没有充分的证据能证明它有特殊的功效。
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很容易头脑发热就对各种保健品买买买,但其实健康的饮食习惯,或许比保健品带来的益处更多。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2020年在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上指出,以精制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很难支撑人们活到90岁以上。精制碳水化合物,指的是人们吃的精白米面包括米饭、馒头、面条,以及蛋糕、甜点等精细加工的食物。有些老人吃主食,蔬菜摄入很少,甚至不敢吃肉,一味吃素还是被三高疾病盯上了,这是因为精白米面吃多了超过人体所需,就会转化为脂肪在人体内积累。
其实,老年人真正要多吃的是下面几种食物。蔬菜就像大自然的馈赠,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我国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要摄入0.6-1斤的蔬菜,而且尽量要多吃应季的蔬菜。水果也是营养宝库,各种各样的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我国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要摄入200-350克的水果,而且要多吃应季的水果。粗粮更是老年人的健康好帮手,多吃高粱、各种豆类、燕麦、玉米、荞麦等五谷杂粮、粗粮,其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预防便秘,也可以和白米搭配起来吃,进行氨基酸互补。
老年人饮食健康很重要,与其相信各种保健品,不如少吃精白米面,多吃粗粮、蔬菜、水果,拥有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另外,老年人该吃肉还得吃,毕竟肉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适当食用对身体有不少益处。
来源:生活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