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喂?”
“是我。”
电话那头沉默着,只听见窗外落雨的声音,淅淅沥沥,敲在一种空洞的物件上。他等了一会儿,又问了一句。
“你怎么不说话?”
那头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过来,带着一点潮湿的凉意。
“没什么。听听你的声音。”
01
林岚把耳机往上推了推,指尖在微凉的桌面上划过一道无声的轨迹。监听室里只有设备运转的低沉嗡鸣,像一群被囚禁在铁盒里的夏蝉。
一个月了,代号“渔夫”的陈默,和他妻子苏晴的通话,像一只精准的钟摆,在每晚七点准时响起,不多不少,晃动三分钟,然后归于沉寂。起初,这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常规的情感维系,对于一个在境外执行长期任务的卧底来说,是必要的精神补给,也是一种伪装。张凯队长拍板同意的,他说,别把弦绷得太紧,会断。
但林岚觉得那根弦,已经在断的边缘了。
“今天吃了什么?”
苏晴的声音总是很轻,像羽毛拂过耳廓。
“食堂,番茄炒蛋。”
陈默的声音传过来,隔着电流,显得有些失真。
“味道还行。”
“孩子今天在学校被老师表扬了,数学测验考了九十八分。”
“嗯,让他别骄傲。”
“你呢?工作累不累?”
“老样子,晚上回宿舍看了半小时新闻,没什么特别的。”
林岚面无表情地在记录本上写下:番茄炒蛋,新闻。这是本月第七次。
她换了一支笔,在旁边画了一个小小的问号。一个人的口味和习惯可以固执,但一个人的语言,不该像复读机一样精准。
又过了几天,还是七点整。
“我今天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可惜你吃不到。”
苏晴的语气里带着一点撒娇的意味。
“嗯,等我回去。”
陈默的声音听不出波澜。
“我昨天晚上做了个梦,梦见你出差的地方刮台风,房子都塌了,吓死我了。”
线路里传来一阵极细微的静默,大约两秒钟。林岚的指尖停住了。
两秒,对于一段日常对话来说,是一个漫长的裂谷。
“别多想,我很好。”
陈默的声音重新响起,但速度比之前快了一点。
“孩子呢?作业写完了吗?上次让他练的字,有没有偷懒?”
话题被生硬地转移了。林岚在记录本上写下:危险话题,停顿2秒,加速转移。
她抬起头,看着对面墙上无声滚动的波形图,那两秒钟的空白,像一道平滑水面上的突兀凹陷。她把这段录音单独截了出来,存进一个命名为“异常”的文件夹。
张凯端着一杯热茶从她身后经过,看了一眼她的屏幕。
“有发现?”
“说不准,”
林岚摇摇头。
“可能是我太敏感了。他只是不想让家里人担心。”
张凯拍了拍她的肩膀,杯子里的茶叶沉沉浮浮。
“继续听。有时候,一千句正常的话里,才藏着一句有用的。”
02
“番茄炒蛋”第十次出现的时候,林岚终于坐不住了。她把近一个月的通话记录全部打印出来,铺满了半张桌子。
白纸黑字,像一片沉默的墓碑。
“今天在公司吃了食堂的番茄炒蛋,味道还行。”
“晚上回宿舍后看了半小时新闻,没什么特别的。”
“明天要去仓库核对一批货物,估计会晚点回。”
这些句子,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散落在陈默和苏晴的每一次通话里。有时候是回答,有时候是主动提起。
它们像是一些标准化的零件,被陈默熟练地嵌进对话的缝隙里,不突兀,但冰冷。林岚找来了另一位监听员小李,指着那些被她用红笔圈出来的句子。
“你看看这个,像不像我们培训时学过的‘安全词’?”
小李凑过来看了半天,挠了挠头。
“有点像,但不完全是。安全词通常是某个特定的词,用来在紧急情况下示警。他这个……像是在报菜名,还是每天都一样的菜名。”
“一个人,真的会连续一个月,在电话里跟老婆重复说自己吃了十次番茄炒蛋吗?”
林岚问。小李想了想,笑了。
“要是我,我老婆会以为我疯了,或者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用这种蠢办法敷衍她。”
这个玩笑让监听室里凝重的空气松动了一点,但林岚没有笑。她觉得陈默不是在敷衍,他像一个被设定了程序的机器,在固定的时间,吐出固定的词汇。
这本身就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状态。她向张凯汇报了自己的怀疑。
张凯坐在椅子上,十指交叉,听完她的陈述,沉默了很久。
“你的意思是,这些重复的日常,可能是一种加密信息?”
“我不知道,”
林岚说。
“我破解不了。我试过用词频分析,也试过用谐音或者字形拆解,都说不通。但我的直觉告诉我,这里面有问题。”
张凯站起身,在房间里踱了两步。
“陈默是我们最顶尖的卧底之一,他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都是顶级的。如果他选择用这种方式传递信息,那一定是他认为最安全,也是唯一的方式。这说明,他所处的环境,比我们想象的要严峻得多。”
他停下脚步,看着林岚。
“你做得很好。继续跟进,把这些‘菜名’都记下来,也许有一天,我们能找到那本‘菜谱’。”
03
线索的突破口,出现在一个看似平常的下午。那天,苏晴在电话里说起孩子。
“儿子今天在幼儿园跟小朋友打架了,就因为别人说他的风筝没爸爸的好看。”
苏晴的语气有些无奈。
“他回来就问我,爸爸什么时候回来陪他放风筝。”
电话那头,陈默的呼吸声陡然加重。林岚立刻调大了音量,连背景里微弱的电流声都变得清晰可闻。
“等我忙完这阵子就回去。”
陈默的声音变得很急,像是在抢时间。
“你记得给孩子买他喜欢的那个蓝色风筝,要最大号的那个。”
“买风筝做什么,家里不是有吗?”
苏晴不解地问。
“那个旧了。”
陈默的语速更快了。
“听我的,买个新的。对了,家里的水电费该交了,你别忘了。我先挂了,这边有人叫我。”
电话被匆匆挂断。林岚摘下耳机,心脏在胸腔里咚咚直跳。
不是因为那句“买风筝”,而是因为陈默在说出那句话时,几乎要破音的急促。一个沉稳内敛,习惯于控制自己一切情绪的人,为什么会因为一只风筝而失态?
她反复播放着这段录音,把“蓝色风筝”四个字单独摘了出来,在屏幕上放大。蓝色……风筝……
这不像之前的“番茄炒蛋”,这是一个全新的,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指令。这更像是一种强调,一种暗示。
她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张凯。张凯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蓝色风筝……会不会是某种交易的代号?或者,是某个接头人的特征?”
“有可能,”
林岚说。
“但更让我不安的,是他语气里的恐慌。他好像很怕苏晴不按他说的去做。”
就在这时,技术组的小王敲门进来,脸色有些严肃。
“张队,林岚,你们来看一下这个。”
小王在电脑上打开一个音频分析软件,屏幕上是两条花花绿绿的声谱线。
“上面这条,是‘渔夫’一个月前的通话背景音,下面这条是昨天的。”
小王指着屏幕说。
“你们看,一个月前,背景音里有清晰的街道噪音,人声,甚至还有远处施工的声音。但是最近两周,背景音变得异常‘干净’,只有一种很微弱的,像是钟表走动的滴答声。”
“这说明他换了个更安静的办公环境?”
张凯问。
“不。”
小王摇了摇头,他把下面那条声谱线放大。
“你们看这里,有几个频段的波形非常不自然,像是被硬生生切掉了一块。这不是自然环境下的安静,这是经过了后期处理,有人为他‘净化’了通话背景。”
监听室里一片死寂。人为消除背景音,只有一个目的——防止通过环境音定位他的具体位置。
陈默,可能已经被控制了。张凯的脸色瞬间沉了下去。
他盯着屏幕上那条被处理过的声谱线,一字一顿地说。
“他不是在办公室,他是在一个笼子里。那个钟表声,可能就是笼子里的唯一声音。”
他转向林岚,眼神锐利如刀。
“从现在开始,24小时监听,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不能放过。他正在用生命给我们传递消息,我们必须把他捞上来。”
04
晚上七点,那通仿佛被宿命捆绑的电话,再次准时响起。林岚戴着耳机,双手放在键盘上,但一个字都没有敲。
整个监听组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空气粘稠得像要凝固。这次的通话,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短,只有2分15秒。
“老婆,我今天一切都好,你不用惦记。”
陈默的声音听起来很平稳,甚至比以往更平稳,像一潭不起波澜的死水。
“孩子最近学习辛苦,你多照顾好他。”
“家里的门窗记得关好,别让陌生人进来。”
“我这边工作顺利,过段时间就能回家。”
“你自己也要注意身体,别太累了。”
他说完这五句话,没有像往常一样等待苏晴的回应,甚至没有说一句再见,就直接挂断了电话。听筒里,只剩下苏晴带着巨大困惑和不安的“喂?喂?”声,像一颗石子,投进一片空旷的寂静里,连回声都没有。
林岚握着耳机线的手,不自觉地收紧,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她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抑,仿佛有什么无形的、巨大的阴影,正从电话那头蔓延过来,笼罩住了陈默,也笼罩住了这里。
“回放!”
张凯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林岚立刻按下了回放键。
陈默那五句平淡无奇的话,又在监听室里响起。她一边听,一边在纸上飞快地写着,每一个字都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惦记。”
“……好他。”
“……进来。”
“……回家。”
“……累了。”
当她写下最后一个“了”字时,整个人像被电流击中一样,猛地定住了。她的目光死死地锁在纸上那五个孤零零的字上。
记……他……来……家……了。不对,不对!
她的心脏狂跳起来,血液冲上大脑,带来一阵眩晕。她想起了之前的那些通话,那些被她忽略的,同样平淡无奇的结尾。
她几乎是扑到了电脑前,指尖在键盘上因为激动而有些不听使唤。她调出近一周的通话录音,打开一个空白文档,逐句逐句地提取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
屏幕上,那些汉字一个接一个地跳出来,像一串被解开的密码珠。
不是“记他来家了”,而是……林岚颤抖着手,删掉了那几个字,重新组合。
来、家、了、他、记。
不对,还是不对。她的脑子飞速运转,陈默的语气,苏晴的话题,那些重复的细节,那些反常的停顿,像无数碎片在她脑海中碰撞、旋转。
他记……他记……林岚猛地站起身,椅子被她带得往后滑出很远,发出一声刺耳的摩擦声。
她指着屏幕,声音带着哭腔和一种压抑不住的狂喜,朝着办公室的门外大喊:
“张队!张队!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张凯和几个同事几乎是冲了进来。当他们的目光落在屏幕上那几行由单个汉字组成的短句时,整个办公室的人瞬间如遭雷击——
来源:得鹿知梦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