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书法的历史长河中,文徵明的小楷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82岁时创作的《小楷归去来兮辞》 ,探寻其中的艺术奥秘。这幅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纵13.7厘米 ,横16.1厘米 ,虽尺幅不大,却蕴含着无尽的韵味。
在书法的历史长河中,文徵明的小楷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82岁时创作的《小楷归去来兮辞》 ,探寻其中的艺术奥秘。这幅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纵13.7厘米 ,横16.1厘米 ,虽尺幅不大,却蕴含着无尽的韵味。
嘉靖三十年(1551年),文徵明已步入人生的暮年。此时的他,历经了尘世的喧嚣与繁华,内心愈发渴望宁静与平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恰似一阵清风,吹进了他的心田。这篇辞赋中所描绘的田园生活,那种远离尘世纷扰、回归自然本真的心境,与文徵明晚年的心态不谋而合。于是,他在辛亥九月十一日,于横塘舟中,以小楷抄录了这篇千古名文。
文徵明的小楷,笔法渊源深厚,深受《黄庭经》《乐毅论》的滋养,笔画之间,尽显清俊儒雅之风。但他又并非一味地模仿古人,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理解与创新。在《小楷归去来兮辞》 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起笔轻盈灵动,往往以尖锋入纸,如“舟遥遥以轻飏”的“舟”字,起笔的尖锋给人一种灵动之感,仿佛能看到小船在水面上轻轻飘荡。行笔过程中,线条粗细变化自然,富有韵律。转折处,他多采用圆润的笔法,使整个字的结构更加流畅和谐,如“而”字的转折,毫无生硬之感,圆润自如。
结体上,文徵明的小楷方整紧劲,字势修长俊逸,明显受到欧书的影响。每个字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笔画的长短、疏密、开合都恰到好处。“云无心以出岫”的“云”字,上面的两横紧凑,下面的撇折舒展,形成了一种疏密对比,使整个字看起来既稳重又不失灵动。而在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他又巧妙地安排了呼应与连贯,使通篇作品如同一首和谐的乐章,行气贯通,潇洒自然。
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作品虽为小楷长篇,却无界格的束缚。在舟行的摇曳中,文徵明凭借着深厚的腕底功夫,自由地控制着章法布局。这种无拘无束的创作状态,反而成就了作品的平易自然、清逸俊雅与空灵流动。没有了界格的限制,字的大小、间距更加随性,却又不失和谐统一,给人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美感。
文徵明晚年不止一次抄录《归去来兮辞》 ,这种反复的书写,不仅仅是书法技艺的锤炼,更是他内心世界的映照。从这些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他闲适平淡、颐养天年的平和心态,以及对陶渊明式隐逸生活的向往。与他的《前后赤壁赋》卷相比,虽创作年代不同,笔法有所差异,但同样都是小楷书的杰作,展现了他在不同时期的艺术风貌。
对于我们书法爱好者来说,文徵明的《小楷归去来兮辞》 是一座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它让我们领略到了明代小楷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书法大家在晚年对艺术和人生的深刻感悟。每次欣赏这幅作品,都像是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中汲取着无尽的艺术养分和精神力量。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