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开房产app,沉迷熬夜看房,还特别喜欢看vr“溜达”,代入感停不下来,剧都不追了。
这阵子新添了一个小众爱好:
打开房产app,沉迷熬夜看房,还特别喜欢看vr“溜达”,代入感停不下来,剧都不追了。
本来以为只有我一个人这样,没想到一上网,全是世另我。
看房子的乐趣在哪?
其实一开始,就是出租房住得不顺心,就打开刷一刷,后来就有点上瘾了。这种0成本、高回报的脑内狂欢,世另我们肯定懂。
虽然未来可能要买,但并不着急,没事看看周边配套、城市规划、价格波动,了解一下城市发展动向,以期待能遇到一个入手的绝佳机会。
我还“盯”住了几个心仪的小区,每天刷一下成交和调价,比中介还努力,这种赛博狩猎感,也很上头。
而住友们从中获得的乐趣也各不相同。
住友@咚咚咚咚冬
26岁,某互联网公司运营,和无数年轻人一样,上班时常陷入“想死”的日常循环。每当这个时候,她就会打开app精神出走一下。
她看得比较多的是小平方,现在很流行的老破小或Loft,刷一刷,就能支棱起来!
这些房子像极了这个阶段的自己:不大,但独立;不华丽,却有可能。
住友@早日发达
光看这网名,就道出了我等搞钱人的朴素愿望。
对他而言,看房早已超越“看”,到了模拟人生的快乐——云施工,甚至会幻想敲掉哪一面墙,把家具安排的明明白白。
本质上,“我看故我在”的参与和想象,才是这届年轻人看房的灵魂所在!
住友@Claire
她更像是人间观察员,看的不只是面积和格局,而是日子。
这种窥私欲并不带有冒犯,真正迷人的,永远是里面住着怎样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要是看到谁家挂着这么一面锦旗,反手一个收藏,现在没猫不重要,先为主子提前十年看好登基大典的场地!
住友@苦海梦中人
他不一样,就喜欢看豪宅,反正买不起,没有焦虑,主打一个欣赏,顺带点评点评:
刷到智能调控客厅:“嚯!确实是高级啊!”
刷到米其林式高端厨房:“……请问在这里煎蛋是否需要先考个厨师证?”
但最后发现,有的装修是真土豪。钱能买来空间,但不一定买得来品味。
住友@Ziggy
他把目光投向了更隐秘的角落——富人的卫生间。
看他们用的都是什么护肤品,就像看别人的朋友圈。
他还留意到高档小区的职业聚集现象,比如空哥空姐扎堆居住,国际学校旁的高管扎堆居住,看看什么职业赚钱,商机雷达都动了!
住友@向阳而生
他入戏就很深了,刚好是建筑专业,甚至开始给房子画起设计图来。
看得出对家居装修的热爱,买不买得起不重要,灵感,永远自由!
住友@抄手吃两碗
他通过看app关联到老家的自建房,买不起城里的别墅,自己家的三层怎么弄倒是慢慢有谱。
住友@ccccbbbb
她根本不在乎房价涨跌,她刷房,是来看建筑艺术的,欣赏蒙德里安的窗户、草间弥生的灯具……
住友@momo
他早已上车,虽然买得肉痛,但自有一套心理按摩大法:去搜那些看过、还没砍下来价的房子,专治“买亏了”焦虑,疗效显著,零副作用。
还有一种是看自己小区的情况,每成交一套,证明自己眼光不错!
横竖不亏啊,属实拿捏了情绪经济学。
住友@东京小羊
他专门在app上跨国猎奇,每刷到一个怪房子,就保存下一枚人类脑洞勋章,仿佛回到集卡的快乐!
除了线上刷房,线下看房也变成了一种新的citywalk方式。
住友@韩同学豪宅日记
反正看房又不要钱,售楼处缺人气,服务好还能来点下午茶,何乐而不为?
他把看房加入周末活动,就跟看展一样轻松,又没有非买不可的紧迫感,还能了解行情,避避坑,以后真要买时心里有点数。
看着看着,说不定哪天遇到ok的,也就顺势上了车。
住友@豆豆要粗面
她则解锁了看房的新玩法——发展成约会项目。
可以考察下对方的实力或潜力,聊聊未来,聊聊装修,总之能激发更多的话题,讨论一些现实的东西,暗搓搓观察对方反应。
如果聊到未来就支吾、没让他全付还谈房色变的,基本可以考虑一个字——分!
钱固然现实,但她更在意的是:对方是否愿意认真和她讨论将来,两个人是否能在这种约会方式中找到乐趣。
看房上瘾,背后的逻辑
其实不难理解,前面说的那些窥私、猎奇、云装修……都是骨子里,被房子硬控一生的中国人,对真正属于自己空间的那份渴望。
不是什么没钱幻想症,而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看、一直想、就是一直保持期待。
提醒哦,正常看,虽然很容易误触,但尽量别点咨询,会考核对方的录入,造成麻烦,自己如果被加上微信,还得承受一天十几遍骚扰。
归根结底,刷得/逛得开心,就算赢!
来源:新住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