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及时识别和纠正患者与呼吸机不同步(PVA)仍是确保呼吸衰竭治疗质量并防止危重症患者进一步损伤的基础。患者的通气需求与呼吸机提供的支持之间不匹配是一种常见现象,在ICU住院期间的某个时间点,其发生率高达80%。
及时识别和纠正患者与呼吸机不同步(PVA)仍是确保呼吸衰竭治疗质量并防止危重症患者进一步损伤的基础。患者的通气需求与呼吸机提供的支持之间不匹配是一种常见现象,在ICU住院期间的某个时间点,其发生率高达80%。
1
吸气触发延迟
定义:患者吸气努力开始与呼吸机吸气周期开始之间存在较长的时间间隔(>200ms)。
▲吸气触发延迟——从压力时间曲线上吸气努力开始时可观察到负向偏转,该负向偏转先于对应于所送气机械通气(两个虚线所示)的正向偏转。在这种人机不同步情况中,可以测量这两个呼吸阶段之间的延迟。
可能原因临床处理呼吸机管路泄漏检查管路是否泄漏触发灵敏度低降低触发阈值内源性PEEP增加(PEEPi)考虑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增加剂量增加PEEP(<75-85%PEEPi)设置的PEEP过高适当降低PEEP2
无效触发
定义:指患者的吸气努力未能成功触发呼吸机送气。
▲无效触发——可能仅存在细微变化,例如压力时间曲线出现负向偏转,或呼气流量曲线出现正向偏转,但随后并无机械通气(圆圈标注区域)。在这种特定情况下,食管压(Pes)曲线上所示的同时出现的负向偏转表明这些对应于患者的主动吸气动作,但吸气努力未能成功(箭头所示)。
可能原因临床处理吸气触发设置不当降低触发阈值降低镇静深度(RASS -2到0)存在内源性PEEP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痰液清除减低呼吸频率以延长呼气呼吸机压力支持过度降低压力支持膈肌萎缩膈肌功能训练3
自动触发
定义:呼吸机在患者未进行自主吸气努力的情况下产生机械送气。
▲自动触发——在没有患者先前吸气努力的情况下出现机械通气,即压力波形(圆圈标注区域)和食管压(Pes)波形(小箭头所示)均无负向偏转,这强烈提示存在自动触发。若自动触发与患者的心率同时出现,则可能表明强烈的心脏振荡是原因之一。
可能原因临床处理胸腔引流管高负压增加触发阈值切换为压力触发模式4
双触发
定义:在一次患者吸气努力之后连续提供两次机械送气。(导致潮气量过大,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双重触发——会出现连续两次机械送气(存在差异)——在第二次呼吸中,吸气相之后气道压力的下降速度会比第一次呼吸更快(箭头所示)。食管压(Pes)曲线将显示患者仅进行了持续的一次吸气努力(负向偏转),而这导致了呼吸机的第二次触发(圆圈标注区域)。
可能原因临床处理呼吸驱动过强(发热/焦虑/疼痛)对症处理,增加吸气压力支持提前切换(呼气切换过早)降低切换参数(30%到25%或更低)吸气压力支持不足增加吸气压力支持咳嗽对症处理5
反向触发
定义:在未使用神经肌肉阻滞剂但深度镇静的患者中,当设定的呼吸机送气引发患者反射性的吸气膈肌收缩,而这种收缩反过来又可能触发呼吸机第二次机械送气。
▲反向触发——仅存在于深度镇静且处于控制通气模式下的患者中。(左图)在压力控制模式下,在吸气相的减速期,流量波形会出现小幅上升(圆圈标注区域),与此同时压力波形会小幅下降,这都是由膈肌收缩所导致的。食管压(Pes)曲线对于凸显首次机械通气之后出现的负压摆动(箭头所示)至关重要。(右图)在容量控制模式下,机械通气会显示出较低的吸气峰气道压和总呼气流量(圆圈标注区域)。同样,在第一次呼吸之后,Pes曲线仍会出现负向偏转(箭头所示)。
可能原因临床处理镇静过深减少镇静药物用量呼吸机控制频率过高降低设置频率对于难纠正的病例建议采用神经肌肉阻滞6
提前切换
定义:在吸气相向呼气相转换的过程中,当机械吸气相的持续时间短于患者神经吸气努力的持续时间时,就会发生提前切换(呼气切换过早)。患者会显得不适和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并且在吸气相期间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提前切换(呼气切换过早)——患者的神经吸气时间超过呼吸机吸气时间,主要导致呼气流量波形出现初始向上偏转的扭曲(圆圈标注区域)。此外,吸气后的减速过程加快,气道压力波形近乎垂直下降(箭头所示)。在食管压(Pes)波形中,可以显现出患者在整个吸气和呼气过程中持续的用力情况(虚线方框所示)。如果这种不同步现象足够严重,可能会出现双重触发伴呼吸叠加的现象(见第二个呼吸周期)。
可能原因临床处理吸气努力过强抑制过强吸气努力呼吸机吸气时间过短增加吸气时间7
延迟切换
定义:机械吸气时间超过患者的神经吸气时间,一直延续到呼气相。当呼吸机仍在送气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呼气肌主动收缩,表明其正在进行呼气动作。
▲延迟切换(呼气切换延迟)——流量时间曲线显示吸气流量从较为平缓的下降转变为更快速的下降(箭头所示)。此外,压力波形在吸气末出现正向偏转(圆圈标注区域),这对应于患者在呼气阀关闭的情况下用力呼气,而此时呼吸机仍在提供吸气支持。食管导管波形显示,尽管呼吸机吸气时间明显超过患者神经吸气时间,但患者的神经吸气时间已经结束,这导致该曲线出现正向偏转(虚线所示)。
可能原因临床处理吸气时间过长缩短吸气时间切换参数设置不当(百分比过低)提高切换参数阈值(30%到35%)8
吸气流速过快
定义:吸气流速超过患者的需求,这可能会导致吸气时间缩短,并且在吸气相开始时气道压力升高。患者会感到不适,并且可能会提到吸气时有过高的压力感以及出现呼吸急促的时段。
▲流速过快——过高的吸气流量在气道压力波形上形成一个陡峭的初始峰值(圆圈标注区域),并且吸气相可能会缩短 。
可能原因临床处理压力上升时间过短延长压力上升时间吸气压力设定过大降低辅助吸气压力9
吸气流速不足
定义:当提供的吸气流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时,就会发生这种不同步现象。患者表现出不适并持续用力以获取更多的压力和辅助通气。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以及胸腹矛盾运动。此外,这种努力还会因呼吸肌做功而额外消耗能量,从而进一步阻碍整体的撤机过程,甚至可能导致拔管失败 。
▲流速不足——(左图)在辅助压力模式下,流量曲线呈圆形(圆圈标注区域),这与正常的三角形流量曲线形成对比。(右图)在容量辅助模式下,气道压力波形将呈现凹面形状,且随着患者用力程度的不同,这种凹面形状可能会愈发明显(虚线所示)。同样,食管压(Pes)波形会有助于识别吸气相期间由于流量不足而导致患者用力过度(箭头所示)所产生的非常负向摆动。
来源:重症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