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税、逃税、欠税、骗税、抗税……有什么区别?全网最全!一文讲清楚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6 09:31 1

摘要:但很多人分不清偷税、逃税、欠税等行为的区别,一不小心就可能踩雷。

作为企业老板,税务合规是经营中的“高压线”。

但很多人分不清偷税、逃税、欠税等行为的区别,一不小心就可能踩雷。

今天长财咨询跟大家简单说清楚他们的区别和后果,内容有点“干”,建议收藏自查!

一、偷税 vs 逃税:本质相同,后果最严重

1. 什么是偷税?

通过伪造、变造账簿(如虚增成本、隐瞒收入)、虚假纳税申报等手段,故意少缴或不缴税款。

典型操作例如:

(1)用私人账户收款不入公司账;

(2)虚开成本发票冲减利润;

(3)两套账本,内账真实、外账虚假。

2. 逃税=偷税?法律已统一!

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将“偷税罪”改为“逃税罪”,统一法律定义(《刑法》第201条)。

逃税罪的构成要件:

(1)主观故意(明知应缴税而逃避);

(2)采取欺骗、隐瞒手段;

(3)造成税款流失的结果。

3. 偷逃税有什么后果?

行政责任: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每日万分之五),0.5至5倍罚款。

刑事责任(分两档):

(1)逃税数额较大(5万元以上)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2)逃税数额巨大(无明确标准,通常参考地方司法实践)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3-7年有期徒刑。

🔎那为什么这么多明星网红爆出来偷逃税数额巨大,但只是补税罚款呢?

“免死金牌”:首次被查且及时补缴税款、滞纳金、接受行政处罚的,可不追究刑事责任(但5年内再犯无效)。

二、不进行纳税申报:看似无税可缴,实则暗藏风险

1. 零申报≠不申报

无应纳税款也要申报,例如企业亏损、享受免税政策时,需按时提交申报表(如增值税零申报)。

未申报的后果:

(1)无税款流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处2000元以下罚款;

(2)导致少缴税款:视为“偷税”,按偷税论处,补税+罚款。

2. 老板们千万别再说这几句话:

(1)“我公司没收入,不用申报”

错误!需按时零申报,否则罚款。

(2)“申报晚了几天没事”

逾期申报可能影响纳税信用等级,导致贷款受限。

建议企业设置申报提醒,或委托专业机构代账,避免低级错误。

三、骗税:专盯税收优惠,直接构成重罪

1. 什么是骗税?

以虚构事实(如伪造出口、虚开发票)骗取国家退税或税收优惠。

常见类型:

(1)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

(2)伪造高新技术企业资质,骗取所得税优惠。

2. 骗税后果严重,千万别干!

行政责任:追缴税款,以及1-5倍罚款;

刑事责任(《刑法》第204条):

(1)骗取税款5万元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2)数额巨大(50万元以上)或有其他严重情节,5-10年有期徒刑;

(3)数额特别巨大(250万元以上)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案例:某贸易公司虚开1亿元发票骗取出口退税1300万元,主犯被判无期徒刑,公司被处罚金3000万元。

四、抗税:暴力抗法,后果最直接

1. 什么是抗税?

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如殴打税务人员、聚众围攻税务机关)。

关键点:必须存在暴力或威胁行为,单纯的拒缴不构成抗税(可能属于欠税或逃避追缴欠税)。

2. 法律后果

刑事责任(《刑法》第202条):

(1)一般情节,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1-5倍罚款;

(2)情节严重的(如致人重伤),3-7年有期徒刑,1-5倍罚款。

行政责任:税务机关可扣押、查封、拍卖财产抵税。

提醒:企业相关人员与税务人员沟通时,请务必理性,抗税行为可能让企业瞬间破产!

五、欠税:暂时困难≠免责

1. 什么是欠税?

因资金问题未在法定期限内缴纳税款,但无主观恶意逃避。

关键点:需主动向税务机关说明情况,否则可能被认定为“恶意拖欠”。

2. 暂时困难≠免责

(1)滞纳金:按日加收欠税款0.05%(年化利率18.25%,远超贷款利率);

(2)强制执行:逾期不缴,税务机关可冻结银行账户、扣押财产(如车辆、设备);

(3)影响信用:欠税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导致贷款、招投标受限。

建议企业资金紧张时,向税务机关申请分期缴纳(最长不超过3年)。

六、赖税:恶意转移财产,可能构成犯罪

1. 什么是赖税?

长期拖欠税款,并转移财产、隐匿收入,拒不配合追缴。

2. 立案标准

(1)欠税金额1万元以上,即可立案;

(2)金额10万元以上,3-7年有期徒刑。

案例:某企业欠税80万元,将名下房产无偿转让给亲属,导致税款无法追缴,法人代表被判4年有期徒刑。

七、不缴或少缴税款的其他情形

1. 漏税≠偷税

因计算错误、政策理解偏差等非主观原因导致少缴税款时,要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一般不加收罚款。

2. 避税与违法的边界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这是合法的;但滥用税收洼地、阴阳合同等,可能被认定为偷税,是违法避税行为。


八、老板必知的3条“保命法则”

1. 合规优先

(1)每年至少做一次税务健康检查,重点关注收入确认、成本费用凭证;

(2)避免用个人账户收公款,否则可能被认定为隐瞒收入。

2. 现金流管理

(1)单独设立税款专用账户,确保税款不被挪用;

(2)与税务机关保持沟通,资金困难时主动申请缓缴。

3. 红线绝不可碰

(1)绝不虚开发票(包括“帮朋友开票”);

(2)绝不购买发票冲抵成本;

(3)绝不暴力抗拒税务检查。

END

税收违法没有“擦边球”,从罚款到判刑,每一条都可能让企业一夜归零。

合规经营才是企业长青的底线!

老板们相互转发提醒,守住底线,远离风险!

来源:长财咨询官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