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据显示,影石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6.71亿元,同比增长51.17%;但归母净利润仅5.2亿元,同比微增0.25%,而扣非后净利润增速更是低至0.06%,显示出“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8月28日,影石创新(688775,以下简称“影石”)交出上市后首份半年报。
数据显示,影石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6.71亿元,同比增长51.17%;但归母净利润仅5.2亿元,同比微增0.25%,而扣非后净利润增速更是低至0.06%,显示出“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影石半年报业绩与资本市场的估值热度形成鲜明反差。
此前,受全景无人机品牌“影翎 Antigravity”开启公测、市场对新业务高预期推动,8月18日影石股价强势“20cm”涨停,总市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市盈率一度飙升至200倍以上。然而,半年报披露后,利润端疲态暴露,8月29日影石股价应声大跌 8.48%,报收322.15元。
与此同时,影石的研发费用同比翻倍至5.62亿元,研发费用率提升至15.30%,资金集中投向无人机相关技术项目;同时营业成本增速超营收、现金流收紧、存货高增等问题凸显,短期财务压力集中释放。
在全景相机行业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影石选择押注无人机业务破局。行业巨头大疆则强势反击,7月底发布首款全景相机 “Osmo 360”,以2999元定价直指影石核心业务。叠加无人机量产与市场验证的不确定性,全景相机龙头——影石的跨界之路充满未知和挑战。
研发挤压利润
财报显示,影石上半年营收36.71亿元,同比增长51.17%。从收入结构看,消费级智能影像设备仍是绝对主力,上半年实现收入31.59亿元,总营收占比高达86.05%。
从区域分布看,海外市场仍是影石营收核心来源,上半年境外销售收入26.3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72.38%。其中美国市场收入8.56亿元,同比增长55.2%;欧洲市场收入7.65亿元,同比增长31.2%;日韩市场收入2.80亿元,同比增长51.9%;境内市场受益于IPO(首次公开募股)带来的品牌曝光与渠道拓展,实现收入10.04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7.5%。
营收大幅增长的同时,研发同比增幅更甚。
2025年上半年,影石的研发投入呈现“狂飙”态势。报告期内研发费用达5.6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2.8亿元同比翻倍,增幅高达100.35%;研发费用率也从11.55%大幅提升至15.30%,显著高于消费电子行业平均水平。这一投入直接分流了利润空间,导致“增收不增利”。
从研发方向看,影石资金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其中多传感器融合的感知避障导航系统(本期投入1.33亿元,累计投入4.07亿元);新一代一体化全景相机(本期投入0.92亿元,累计投入1.85亿元);新一代穿戴式相机(本期投入0.49亿元,累计投入0.8亿元)及智能飞行机器人(本期投入0.4亿元),前三项均为全景无人机业务的核心技术支撑。尽管这些项目旨在构建长期技术壁垒,但在成果转化为收入前,持续高额的研发支出已对短期盈利造成明显挤压。
研发投入之外,成本端压力进一步加剧财务负担。上半年公司营业成本达17.91亿元,同比增长58.38%,增速高过营收51.17%的同比增幅。
应对主营瓶颈
影石的战略扩张,本质上是对主营业务增长瓶颈与外部市场风险的被动应对。
从行业维度看,全景相机市场规模有限问题突出。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3年全球全景相机市场规模仅50.3亿元,预计2027年增长至7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不足12%;而影石创新在该领域的市占率已高达67.2%,连续六年稳居全球第一,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的空间相对狭窄,主营业务难有更大想象空间。
从影石自身收入结构与市场布局看,风险同样不容忽视。2025年上半年,影石消费级智能影像设备收入占比达99.57%,产品结构单一。
另一方面,影石海外市场依赖度高达76%,在当前全球化逆潮下,国际贸易摩擦与关税政策变动风险显著上升。以美国市场为例,2025年以来美国多次调整对华商品关税政策,影石出口业务面临成本上升压力;而若未来更多国家出台贸易限制措施,影石海外营收增长将进一步受限。
在此背景下,跨界扩张成为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必然选择。2025年6月登陆科创板后,影石创始人刘靖康明确将无人机业务定为下一战略目标,8月便宣布全景无人机品牌“影翎Antigravity”开启公测,计划2026年1月正式发售。
影翎Antigravity主打“先飞行捕捉全景视野,再自由截取理想视角”的差异化功能,试图复用公司在全景影像处理、防抖算法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切入更广阔的无人机市场。
据IMARC预测,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或超10.32%,2033年市场规模预计超130亿美元,相较全景相机行业,行业规模更大;而影石切入该领域的核心竞对,即是同处深圳的大疆。
面临竞争焦虑
尽管无人机业务被寄予厚望,但影石短期面临行业巨头的直接围剿,中长期则需应对新业务落地的不确定性。目前,大疆的“反击”已迅速到来。在影石宣布进军无人机的前夕,大疆已于7月31日率先发布8K全景相机Osmo 360,直接对标影石核心的X系列全景相机。
近期更有爆料称,大疆计划9月推出微型磁吸运动相机Osmo Nano,瞄准影石Insta360 GO系列的穿戴式市场。作为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市占率超70%的巨头,大疆在供应链、品牌认知、渠道覆盖上均具备显著优势,其跨界切入影石核心领域,不仅会分流原有市场份额,还可能挤压影石的技术迭代空间,形成“双向竞争”压力。
巨头“围剿”之外,2025年上半年,影石的“追兵”中,光子跃迁、光智时空Looki等新秀累计获超15亿元融资,聚焦 AI 影像处理、轻量化相机设计 ——光子跃迁推出的“口袋全景相机”重量仅18克,较影石GO 3S轻11%,支持AI自动剪辑;光智时空Looki的“运动防抖相机”搭载自研算法,防抖效果媲美影石FlowState技术,定价却低20%,快速抢占中低端消费市场。
这些初创公司凭借灵活策略与创新产品,持续分流影石消费级用户,进一步压缩其市场空间。
从新业务进展看,影石全景无人机仍处于“公测阶段”,量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目前未产生任何收入。对影石而言,千亿元市值既是资本市场对其技术实力的认可,也是对新业务的高预期绑定。但短期盈利承压、现金流收紧,长期面临大疆围剿与新秀追击,若2026年无人机量产及发售不及预期,千亿市值难以支撑不说,影石甚至有陷入“主营业务增长见顶、新业务难达预期”双重困境的可能。
来源:财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