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个真事:某传统制造厂的老板,花了六十万请来一个"互联网转型专家团队"。半年后,钱烧完了,留下了一大堆包材、商品库存,销量却纹丝不动。复盘会上,老板拍着桌子骂项目负责人:“当初不是你说他们很厉害吗?”负责人低着头不吭声,心里清楚:这锅背定了 ,当时劝你不要做,
有个真事:某传统制造厂的老板,花了六十万请来一个"互联网转型专家团队"。半年后,钱烧完了,留下了一大堆包材、商品库存,销量却纹丝不动。复盘会上,老板拍着桌子骂项目负责人:“当初不是你说他们很厉害吗?”负责人低着头不吭声,心里清楚:这锅背定了 ,当时劝你不要做,你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现在出了事,全赖我。
这种事每天都在全国各地上演。外来的"和尚"通常带着三件套:一堆听不懂的黑话,几个花里胡哨的PPT,还有张口就来的"成功案例"。
他们最擅长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给车间装个摄像头叫"数字化改造"。给产品重新设计一个概念,做一套包装,产品定价翻一倍就叫营销定位走高端市场。在抖音开个店,搞了一些数字人直播就成了"产业互联网转型"。收费倒是明码标价:一场培训课八万,三个月顾问费三十万,营销策划+包装设计20万。最后销量没有增长,统一回复就是:你要打广告,做宣传,请网红。一顿折腾又花了200万,还是没有效果。他们会告诉你:你们公司的执行力不够。
这些“外来和尚”的套路其实很透明:
1. 造神运动:吹嘘自己服务过某某上市公司(实际可能只是给人家前台做过培训);
2. 制造焦虑:"再不转型就要被淘汰"(却不说清到底转什么型);
3. 甩锅准备:前期过度承诺,后期把失败归咎于“企业执行力不够”。
既然避不开,那就给打工人一个建议,现在聪明的中层都学会自保了:
但凡老板提"请外脑",绝对不自己找,都用老板推荐的。对方提的方案必须附带可量化的KPI(比如三个月卖多少钱?)
重要决策留痕,全程跟老板汇报并征求意见。 并且你最好提前准备好这句话:“我建议先让他们在某个区域试点,有效再推广。”这招不能阻止老板被割韭菜,但至少能让你免于背锅。
职场铁律:越是吹得天花乱坠的方案,越要留好退路。毕竟,“和尚”念完经可以云游下一家,你的工资还捏在老板手里。
来源:老代的运营笔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