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axi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1 16:01 1

摘要:当人们谈论智能化汽车的未来时,往往会把目光集中在头部车企的激烈竞争上。此时,华为、理想、小鹏、小米们正挤在同一条赛道上,为硬件配置、操作系统、外观设计、价格营销拼得水深火热,尤其是被寄予厚望的智能辅助驾驶。

当人们谈论智能化汽车的未来时,往往会把目光集中在头部车企的激烈竞争上。此时,华为、理想、小鹏、小米们正挤在同一条赛道上,为硬件配置、操作系统、外观设计、价格营销拼得水深火热,尤其是被寄予厚望的智能辅助驾驶。

然而,Robotaxi选择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向——它并非关注传统制造业的单车销量,而是偏向运营,试图从根本上改变“人和车”的关系。

01两条路径

Robotaxi,通常指基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用户通过手机呼叫即可由无人车完成接送。与量产私家车市场的短兵相接不同,Robotaxi正在通过两条路径探索未来:


一条是以Waymo和国内几家领先企业为代表的“多传感器+安全冗余”模式,在高精地图的基础上堆积传感器和算力,并与车企合作对车辆进行改装,属于重资产的运营模式;


另一条则是特斯拉最新押注的“纯视觉+量产车”路线,刨去了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极大的减少了硬件成本,并期望通过基数庞大的私家车网络直接实现规模跃迁,属于轻资产的运营模式。


目前,特斯拉这一激进路线刚刚起步,仅小范围试运营,尚未形成真实的数据。而根据小鹏汽车近期透露的消息,公司计划在2026年试点运营“无图模式”的量产Robotaxi,但依然保留部分硬件冗余和云端接管,这一路径似乎是上述二者的折中选择。


当然,由于第二条路径尚处于发展早期,本文只聚焦传统的“多传感器+安全冗余”模式,深入分析这一模式的盈利特点及未来天花板。

02数据说话

Waymo

Waymo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全球自动驾驶先驱,在2018年年底于美国菲尼克斯首次推出Robotaxi商用服务。根据公司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Waymo已经累计完成了7100万英里的车内无人里程,约合11426万公里。

事故率方面,Waymo每百万英里严重伤害或更糟的事故率仅为0.03。如果按累计里程7100万英里计算,严重伤害事故仅2次。同时,除了几大城市城区内的限定区域外,高速路段Waymo目前仅做测试,尚未提供正式商用服务。

根据今年5月Waymo发布的数据,目前公司在菲尼克斯、旧金山、洛杉矶和奥斯汀的周订单数量超过25万单,约合1300万单每年。相比之下,公司2024年的周订单数量为15万单,全年完成订单数超过400万单,累计完成订单数为500+万单。业内媒体The Driverless Digest的数据整理同时显示,Waymo的周订单在近两年内迅猛增长。

我们假设今年1-3月周订单数量为20万、2024年年底累计完成订单数量为500万,那么截至今年3月7100万英里的累计里程将对应1260万左右的订单量,约合每单9公里。

目前,Waymo覆盖的运营面积约为588平方英里,约合1523平方公里,略小于厦门市全域面积。此外,截至今年5月,公司在几个主要城市拥有超过1500辆的运营规模,预计在2026年底达到超过2000辆的全自动驾驶汽车。

萝卜快跑

国内Robotaxi商业化的时间不长,运营数据不如Waymo全面,这里选取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与谷歌的Waymo进行比较。


根据百度百科的数据,萝卜快跑自2021年开始正式商业运营,已于全国11个城市开放载人测试运营服务,并在北京、武汉、重庆、深圳、上海开展全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与测试。截至今年5月,萝卜快跑在全球累计提供超1100万次出行服务,安全行驶里程超过1.7亿公里。按这一数据换算,每单行程约15公里,而上文已分析Waymo每单行程的模糊测算为9公里。


根据萝卜快跑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公司订单数约为140万单,约合单周11万单。据了解,公司车队目前车辆数超过1000辆,折算单车单日约16单,与网约车数据相近。上文Waymo单车单日的订单数换算后达到24单,可能存在运营模式的细节差别,但萝卜快跑的订单数预计仍有提升空间。


安全方面,萝卜快跑尚未出现过严重的安全事故,所有公开运营路段均在城内或城市快速路,未开放高速公路载客。武汉、北京、重庆、深圳等多城已常态化“方向盘后无人”,仅后台远程监控;部分早期路段或极端天气仍保留随车安全员。


03算一笔账

实际上,老大哥Waymo以及国内的文远知行、小马智行、萝卜快跑目前均未实现真正盈利。


这笔账并不难算,主要分为成本和营收两个方面。


成本:

第一大成本项是车辆折旧。去年年中,萝卜快跑发布第六代无人车,价格仅20.46万元,整车成本相较第五代下降60%。由于激光雷达、算力芯片3–5年会被迭代淘汰,底盘耐用但电子架构落后,因此业内通常取5年作为假设的折旧年限。折算后,萝卜快跑单车日折旧约112元。


第二大成本项是安全辅助人员的薪资。2023年11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规定,“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的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经设区市人民政府同意,在指定的区域运营时可使用远程安全员,远程安全员人车比不得低于1:3”。也就是说,一位远程安全员可同时负责三台无人驾驶汽车。假设一二线城市远程安全员的薪资水平为1万元每月(含加班,robotaxi每日运营预计不小于8小时),换算到单车约为111元。


最后一项是平时的维护费用,包括充电、保险、保养、维修等等。按单日行驶150公里、电价0.4元、电耗百公里15度计算,单日充电费用约9元;保险费用按一年8000元计算,换算到单日约22元;保养费用按一年2000元计算,换算到单日约5.5元。以上平时的维护费用合计约40元/天。


因此,与日常运营直接相关的成本预计为112+111+40=263元/天。


营收:

对于营收,网约车的运营数据可以给予一定的基础支撑。


根据深圳市港务管理局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市网约车日均订单数为12.69单/车,其中每天完成订单量


根据杭州交通的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全市网约车单车日均订单量为16.02单,日均营收为407.43元。按不同上线时长分析,上线时长小于4小时的单车日均营收为143.74元;4至8小时的单车日均营收为335.52元;8至12小时的单车日均营收为494.82元;12小时以上的单车日均营收为631.95元。


根据广州市交通运输局的数据,2025年6月全市网约车单车日均订单量约13.29单,单车日均载客里程约128.85公里,单车日均营收约331.78元。


根据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的数据,2025年5月全市网约车单车日均订单量约14.85单,单车日均营收约335.4元。


根据以上数据估算,如果一二线城市网约车的日均上线时间为8-10小时(这也是一班制安全员的极限时间),那么单日营收预计在400-450元之间。假设Robotaxi成熟后的定价为网约车的八折(换算下来预计每公里2-2.5元),那么Robotaxi单日营收预计为350元。


盈利:

根据以上估算,Robotaxi单车日均毛利率约为25%,盈利能力较好,但也并非“暴利”生意。


根据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发布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公司的研发费用均达到3亿元以上,远超当期全业务口径的1亿多元营收。也就是说,短期内研发费用还将占据费用支出的大头。


我们假设未来净利率为5%,那么一家1000辆级别的Robotaxi运营商当年的营收约为1.3亿元,净利润超600万元。

04尾声

当然,以上的测算均处于行业早期的假设情景下,仅可作为数量级的参考与感性认识。如果按照上述测算,当前部分公司的营收水平还远未达到理想情况。

未来盈利的大方向有两个,就是降低单车成本和增加营收。对于单车成本,车辆的硬件造价和设计方案是一方面,监管对于安全员的配置要求则是另一方面。对于增加营收,首先是要培育用户的习惯,再往后则是需要计算日夜运营的人员配置和收支平衡,以打破日间运营的物理天花板。

来源:新财富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