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监管到自检!老乡鸡、兰湘子、喜茶等餐饮业的食安突围之道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1 15:52 1

摘要:食安问题千万条,安全清洁第一条。随着食品安全监管日趋严格、消费者关注度不断提升,近几年,越来越多餐饮企业主动开启“自检”模式。尤其像兰湘子、老乡鸡、喜茶等头部品牌,早已经将“自检”变成了常规动作。


食安问题千万条,安全清洁第一条。随着食品安全监管日趋严格、消费者关注度不断提升,近几年,越来越多餐饮企业主动开启“自检”模式。尤其像兰湘子、老乡鸡、喜茶等头部品牌,早已经将“自检”变成了常规动作。

品牌纷纷“自曝家丑”,是新鲜事吗?

事实上,餐饮企业内部自检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清洁消杀、设备巡检、食材抽检几乎是大部分品牌的日常动作。但如今,越来越多品牌选择把这些“摊在桌面上”,把原本只在内部流转的问题和整改措施,直接公开在消费者面前。

以“先行者”老乡鸡为例,早在2021年4月,老乡鸡就发布了第一期自查自纠报告,截至目前,累计发布了近50篇自查自纠报告,内容覆盖顾客投诉、后厨操作、设备清洗、食材储存等全流程,相当于把内部整改台账变成了对公众的“透明日记”。

有着400+门店的湘菜头部品牌兰湘子,同样自2019年创立开始就建立了高标准常态化自查机制,2024年发布首份自查报告,并将门店全面升级为可视化透明厨房,让现场切肉、掌勺颠锅等备餐过程向顾客完全开放,全国门店均可随时参观后厨。

同样,喜茶、霸王茶姬、乐乐茶、益禾堂、奈雪的茶也均组建了自己的“自检队伍”。其中喜茶在2020年5月便开始对外公布自检工作情况,把供应链检测结果与食材溯源信息直接呈现给消费者。

主动“亮底牌”,打造“看得见的食品安全”新标杆

主动亮底牌是一种自信更是对食安承诺的负责与践行。据观察,在湘菜品牌兰湘子,食安管理几乎渗透到每一个细节:餐具清洗消毒、食材清洗、食材摆放保存、食材新鲜度检查、勺子是否有油渍水渍、员工仪容规范、刀具区分、厨房标识、抹布分色使用,所有环节均有严格标准。针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门店会第一时间全集团通报和整改,对违反规定或造成质量问题的会进行适当处罚和警告,并通过定期培训和复训强化员工的食安意识,确保新老员工都能牢牢记住“安全第一”。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的长效性,兰湘子建立了完善的监督机制,不仅每月每日进行一次自查自纠活动,还定期对门店进行突击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兰湘子还积极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提升服务质量,并积极邀请外部监督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管理,比如设立食品安全公示栏、开展“食品安全体验日”等活动,让消费者和媒体直观了解餐厅的食品安全措施,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感。除了持续加强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兰湘子还不断引入新技术、新设备,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并结合餐厅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提升食品安全的检测与防控能力,给消费者营造更加安全、健康、舒适的就餐环境。

可以看出,这不仅是一个让全门店员工和全体消费者积极参与、体验食安管理的政策,还能让员工、消费者更好地理解兰湘子在食安相关制度的同时,从基层“切断”可能出现的食安问题。

老乡鸡的做法则更为“直接”。在最新发布的自检报告中,可以看到,该企业不讳言门店中出现过期食品、异物、器械清洁不达标等问题,甚至将这些“短板”公之于众,强调唯有正视问题,才能实现零事故的目标。

同样,根据相关数据,2024年,喜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超3.3万次门店督检,超过132万名员工接受食安培训,同时还搭建了“茶茶食安智慧平台”,实现人员、物料、设备等环节的数字化闭环管理,让食品安全的每个节点都能被实时监控。

对比传统依赖监管部门抽检、突击检查的模式,这些企业的“亮底牌”做法让食品安全信息更频繁、更透明地呈现给消费者。可以预见,“自检”并公开结果,正在从少数品牌的探索,逐渐演变为行业的共识。未来,谁能把这真正做到日常化、常态化,谁就更有机会成为行业新标杆。

来源:天天美食日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