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建中医药大学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是一所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高等学府。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创建的福建中医学院,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现已成为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
福建中医药大学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是一所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高等学府。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创建的福建中医学院,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现已成为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在中医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秉承“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构建了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现有13个学院(部),开设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等22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药学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全链条中医药人才培养格局。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于1994年率先在全国开设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凸显了办学特色。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个,福建省高峰高原学科6个。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彰显国际影响力。依托福建省中药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学校在闽产道地药材研究、中医康复技术等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建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研究中心、福建省中药资源重点实验室等2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百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6项,研发的“康复机器人”等成果实现产业化转化。
学校坚持医教协同发展,拥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省人民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附属康复医院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国际康复质量认证(CARF)的医疗机构。非直属附属医院15所,教学医院36所,构建了覆盖全省的临床实践教学网络。附属医院年门诊总量超500万人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临床实训机会。特别在中医特色诊疗方面,学校附属医院开展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被国家卫健委推广。
校园文化独具中医药特色,旗山校区建筑融合传统闽派风格与现代元素,百草园种植药用植物600余种,是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学校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专业的海外教育项目。每年举办“中医药文化节”“膏方节”等特色活动,吸引社会各界参与体验。
面向未来,福建中医药大学正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重点培育中医诊断学、中医健康管理等新兴交叉学科。计划到2030年建成3-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方向,在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药新药研发等领域实现突破,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医药走向世界贡献智慧力量。学校持续深化医教研产融合,打造闽台中医药交流合作枢纽,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
来源:晗晗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