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读漫记(五)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1 08:00 1

摘要:入学与毕业的时节,每每见到这样“深情”的文字:“一批批莘莘学子走进学校大门。”“莘莘学子们惜别了他们的老师。”“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永远不忘我的母校。”

▌听读斋

读书刊,每遇错讹知碍眼;听播音,常闻疵漏觉障耳。于是稍作沉吟,或有查考,如白米饭中挑沙子,绿草茵上拔杂叶,漫笔记之。

“莘莘学子”

入学与毕业的时节,每每见到这样“深情”的文字:“一批批莘莘学子走进学校大门。”“莘莘学子们惜别了他们的老师。”“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永远不忘我的母校。”

大家用心良苦!

“莘”,“草字头”下边加上个“辛”字。大概是与我们大多数人日子都过得挺“辛苦”有关,于是一些人也“大估摸”地以为这词儿是形容学生们“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辛苦状态。其实,咱们思谋的路子不对了。莘(shēn),音同“申”,意思即“很多”。《诗经》中有句“莘莘征夫,每怀靡及”,翻译过来是“那么多远行之人,常常担心不能到达目的地”。实际上,《诗经》版本流转,这里也用过“駪駪征夫,每怀靡及”的字样,“駪”的音与义上是与“莘”相通的。

“莘莘”是个众体描述,“莘莘学子”意即“众多学生”。这时候,倘来那些个莘莘学子“们”,“一批批”莘莘学子,或者“每一位”莘莘学子,就都属“窝里打架”,自相矛盾了。

“款识”读音

近二三十年来,时兴古玩文物的“收藏”“鉴宝”“一槌”等等,形成了颇为可观的波逐浪涌。是不是每场鉴定会上用的频次最多的名词当属“款识”这两个字?但现在已弄不清是哪位“师傅”带的头,把这一名词读为“款识(shí)”,于是很多人“前行后效”地说顺嘴了。

正确的读音应为“款识(zhì)”。东汉张衡在他的《东京赋》中就有“鄙夫寡识(zhì)”,嫌自己见识太浅陋的慨叹。您称赞一个人“博闻强识(zhì)”是对的,倘若说成“强识(shí)”就有点“露怯”了。另外,孔子的话“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不也是大家都背过的吗?

书画作品,按大多来说,一般有“上款”与“下款”;铜器或瓷器类通常铸有或写有特定的文字,《史记索隐》中有注释说“款,刻也”,“‘识’犹‘表识’也。”讲得是很清晰。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