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B Insights作为全球领先的市场情报与数据研究公司,其发布的《2025年Q2全球人工智能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全球AI行业动态的绝佳机会。这份报告不仅揭示了AI融资趋势、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还对中美两国在AI技术发展上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
CB Insights作为全球领先的市场情报与数据研究公司,其发布的《2025年Q2全球人工智能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全球AI行业动态的绝佳机会。这份报告不仅揭示了AI融资趋势、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还对中美两国在AI技术发展上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
CB Insights 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市场情报与数据研究公司,长期追踪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数字医疗等前沿行业。客户包括几乎所有顶级科技公司、专业服务机构、26 家全球前 30 银行,以及所有财富 10 强企业。
CB Insights 以其数据的准确性、深度和实时性著称,是理解全球创新经济动态的权威来源之一。它的《State of AI》系列报告一直被视为观察全球 AI 行业的重要参考,被众多投资机构和媒体引用。
今天就为大家深度解读下这份140页的2025 年 Q2 全球人工智能报告。
01 报告总体解读:2025 年 Q2 全球 AI 趋势概览1. 钱用得“更聪明”了
报告里提到,全球AI融资整体变得“更挑剔”:钱不再砸在“万能大模型”的烧钱游戏里,而是转向那些更有真实落地场景的方向,比如:
医疗影像诊断制造业预测性维护自动驾驶智能客服2. Q2 融资规模再创新高,投资者信心强劲
2025 年第二季度,全球 AI 初创公司共融资473 亿美元,成为有纪录以来第二高的季度。交易量环比增长 2.5%,显示投资者对 AI 领域的持续看好。中位交易规模达到 460 万美元,创下四年来新高。
3. 并购活动异常活跃
AI 领域的并购交易在 Q2 达到177 笔,是五年平均水平的两倍。美国是这一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 AI 初创公司被收购的数量几乎翻倍。IBM 等企业科技巨头成为最活跃的收购方。
4. 估值水平居高不下
本季度融资的 AI 公司估值普遍偏高。例如,模型开发商 xAI 以750 亿美元的估值融资,对应 2025 年预计收入 5 亿美元,收入倍数高达 150 倍。AI 初创公司的收入倍数中位数为 17.1 倍,远高于其他科技领域。
5. 早期阶段仍占主导
尽管大额融资频出,AI 领域的投资机会并未被巨头垄断。2025 年至今,72% 的 AI 交易流向早期初创公司。尤其是在生成式 AI 领域,增长最快的新创公司集中在AI 代理(Agent)应用和语音 AI 开发方向,显示出 AI 正朝着更自主、更交互式的方向发展。
报告中特别提到几个值得关注的领域与案例:
1. AI 代理与语音应用成为新焦点
报告显示,早期生成式 AI 公司中,AI 代理开发和语音 AI是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例如:
Sapien(数据标注)员工数增长51,150%Wordware(AI代理开发)增长49.75%NURIX(语音AI代理)增长1,611%这些数据表明,AI 正在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执行”演进,AI 代理在客服、编程、工业自动化等场景中的应用正在加速落地。
2. 医疗影像诊断:AI 已能在部分领域达到甚至超过医生的准确率,投资金额持续增长。值得注意的是,监管的参与让行业更趋成熟,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技术”。
3. 制造业的AI优化:通过 AI 驱动的供应链预测、设备监控,部分工厂的效率提升 15-20%。这显示 AI 正从“白领辅助”走向“蓝领赋能”。
美国:仍然在基础模型和创新应用生态上领先,资本更偏好平台级企业(如OpenAI、Anthropic、Mistral)。硅谷生态形成了“资本—科研—应用”的正循环。
融资总额:397 亿美元(占全球 84%)
交易笔数:728 笔
代表性交易:Scale(148 亿美元)、xAI(50 亿美元)、Anduril(25 亿美元)
主要投资者:General Catalyst、Khosla Ventures、a16z、Lightspeed
中国:在应用落地和产业融合上更激进,例如在电商、教育、政务和本地化大模型上进展较快。虽然单个基础模型的国际影响力有限,但在规模化应用和场景丰富度上具备优势。
融资总额:13 亿美元
交易笔数:120 笔
代表性交易:Biren Technology(2.09 亿美元)、Galbot(1.53 亿美元)、United Imaging Intelligence(1.39 亿美元)
主要投资者:GSR Ventures、HongShan(原红杉中国)、Plum Ventures
虽然美国在融资规模和交易数量上遥遥领先,但中国在机器人、医疗影像、自动驾驶等垂直领域的 AI 应用仍在稳步推进,显示出较强的行业深度和国产化能力。
相比之下,美国强调“技术创新+全球生态”;中国则走“规模落地+行业渗透”的路径。两种模式各有壁垒,美国在前沿研究占优,中国在商业化速度更快。
04 其他值得关注的重点独角兽数量持续增长:全球AI独角兽总数达302家,新增15家,美国占10家。退出活动活跃:M&A达177笔,IPO8笔,SPAC2笔(SPAC是一种先上市、后找标的的资本运作工具)。欧洲表现亮眼:尤其是德国(Helsing6.93亿美元)、英国(Juvenescence1.5亿美元)和以色列(AI21Labs3亿美元)在AI融资中表现突出。这份报告释放的信号很清晰:AI 已经从“烧钱和讲故事”转向“落地和赚真金白银”。
未来最值得关注的,不是下一个OpenAI,而是那些能在细分行业用好AI、真正提升效率的企业。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