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常熟市总工会坚持把工匠学院建设作为产改工作的重要抓手,按照“服务产业链、支撑创新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的建设思路,从完善体系建设、整合培训资源、强化经费保障、打通技能等级晋升通道等关键环节入手,积极探索实践工匠学院“常熟模式”,有力推动常熟产改工
近年来,常熟市总工会坚持把工匠学院建设作为产改工作的重要抓手,按照“服务产业链、支撑创新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的建设思路,从完善体系建设、整合培训资源、强化经费保障、打通技能等级晋升通道等关键环节入手,积极探索实践工匠学院“常熟模式”,有力推动常熟产改工作向纵深发展。
常熟工匠学院
把工匠学院建在企业,更好地贴近企业实际需求、方便职工就近参训是常熟工匠学院的最大特色。2023年底,常熟工匠学院在常熟市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龙腾特钢正式挂牌成立。学院建筑面积3800平米,建有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光机电一体化等9个实训室和2个实训区。学院秉持“把普通职工培养成技术骨干,把技术人才培养成大国工匠”的办学理念,广泛开展技能培训、技能竞赛、专题讲座、公益讲堂等活动,构建形成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的技能人才培育体系。2024年常熟工匠学院被列入江苏省总工会重点支持建设的工匠学院名录。
坚持上下联动
打造工匠学院体系建设
制定实施《常熟工匠学院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以常熟工匠学院为核心枢纽,打造覆盖全市、特色鲜明、上下贯通的“学院-分院-学堂”三级技能人才培育体系。充分整合各类培训资源,联合产改成员单位、职业院校、龙头企业共同参与工匠学院建设,形成“工会主导、部门协同、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良好发展格局。在体系建设上,搭建形成1+N+N梯字结构,依托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建成4所工匠学院分院;与规模企业、社会组织共建联动,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务、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计划建成10家以上企业工匠学堂。
在培训对象上,覆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智能制造业一线职工、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班组长等人群。在课程设置上,兼顾传统行业和热门、新兴行业,满足职工多元化职业发展需求。同时,今年学院打通了培训取证资质通道,技能等级涵盖初中高三个等级,很多班次出现“一票难求”情况。如无人机驾驶专班,培训职工超一百五十人,取证率近96%,惠及全市企事业单位138家,及时填补了农业植保、物流配送、电力巡检等领域的人才空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电工培训专班,计划培训50人,实际报名73人,56名学员取得技能等级初级证书,取证率达到了76%。通过整合政策资源、优化培训流程、强化服务保障,构建集培训、竞赛、职业资格认定于一体的技能人才培育体系。
坚持需求导向
有序推进产业链产改
以产业发展需要和职工实际需求制定培训方案,深入产改重点企业生产一线,运用“三见三谈”工作法和《工情周记》,与企业管理层、职工代表面对面交流,调研摸排实际诉求,利用“常熟工会”微信公众号开展培训需求征集,11060余名职工参与问卷调查,为确定年度培训项目提供了决策依据。深化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推动形成“党建+工建+产改”一体化长效机制。依托工匠学院三级阵地,开展“虞企强链·聚力赋能”产业链党建攻坚行动。
聚焦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品牌服装、智能座舱等重点产业,搭建产业链党工共建联盟,发挥奇瑞捷豹路虎、波司登等产业链头部企业资源优势,坚持以点带面,连线成片,形成辐射聚合效应,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在科技创新、技术攻关、人才培育等方面发展进步。实施素质提升与技能精进双轨并行,通过思政老师、劳模(工匠)等师资力量,打造高质量沉浸式“双进”思政主题教育;通过“虞工宜业”产业工人赋能行动,采取“企业点单、工会送训”方式开展能力素质培训,打通润心、提技“最后一公里”。
2025年至今已完成送训20场次,惠及职工890人次。通过“一讲一反馈”模式收集意见、建议,全面评估培训实效,动态推进培训效能的系统性提升与流程迭代升级。截至目前,学员整体满意度96.2%。
坚持多举并重
构建技能发展全链体系
充分发挥工匠学院培英育才职能,通过搭建以学促赛、以赛促训的多元竞技平台,推动实现培训成果向实用技能的高效转化。通过完善“培训-竞赛-考证-激励”技能人才梯队培育模式,助力“工人-工匠-先进典型”职场三级跨越,推动产业工人职业发展多维突破,学院成立以来,常熟市总工会已累计投入资金近500万元,按照“以需为要、服务产业”的原则,围绕智能制造、机械加工、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特种设备5大类13个工种,计划开设专班45个,培训职工2500人(次),让1500名职工通过培训取得职业资质等级证书。优化技能人才激励机制,通过费用减免、补贴申领等举措,激励产业工人走技能成才之路。
今年,学院对10个技能等级资格认证的工种按50%比例补贴培训费用,其他非取证类工种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实行全额补贴培训。2025年至今,已开展项目制技能培训8个班次、职业技能等级提升培训18个班次,参训职工达926人次。
筛选工匠学院优秀学员,择优列入劳模(工匠)智库,指导更多劳模工匠、技能人才建设创新工作室,搭建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着力打造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竞赛项目,完善长三角汽车行业技能邀请赛、澄张虞职工技能大赛等跨区域竞赛机制,进一步扩大技能竞赛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围绕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产业,办好“吴地工匠”“常工名匠”两大系列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促训、以赛促练的方式,拓宽高技能人才成长渠道,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