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蝉鸣依旧清脆,暑气尚未褪去,却藏着几分初秋的惬意。在这个既含盛夏余韵、又暗含收获的八月,感谢高原妈妈艺术馆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场充实又有趣的活动,拼凑成属于八月的独特记忆。
活动回顾
蝉鸣依旧清脆,暑气尚未褪去,却藏着几分初秋的惬意。在这个既含盛夏余韵、又暗含收获的八月,感谢高原妈妈艺术馆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场充实又有趣的活动,拼凑成属于八月的独特记忆。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吧!
01 探索民族纹样里的故事
7月底,和华社区携手辖区高原妈妈国际艺术馆精心策划首期“高原妈妈艺术自习室”活动。活动巧妙利用艺术馆的静谧环境,开辟了“美术馆自习”环节。孩子们在艺术氛围环绕中专注学习或阅读,家长们也得以在优雅的环境中享受宝贵的亲子时光或个人阅读空间。
自习结束后“敦煌纹样填色”美术工坊点燃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学习了敦煌莫高窟的瑰宝价值及其标志性的藻井、团花纹样知识,在精心准备的敦煌团花纹样线稿上自由填色,用童真的视角赋予千年纹饰新的生命力,创作出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作品。
02 家门口邂逅千年陇秀
和华社区联合辖区高原妈妈国际艺术馆共同策划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毛线×陇秀”儿童创意手工活动,让社区孩子们在家门口沉浸式体验了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
活动现场,小陈老师将陇秀的深厚历史与技艺知识巧妙融入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孩子们。进入创作环节,没有固定模板束缚,孩子们被鼓励释放天性。老师将五彩毛线喻为“会跳舞的线条”,引导孩子们用针线在布面上自由“谱曲”,创作在独一无二的“毛线交响曲”。现场小手翻飞,古老的陇秀针法与天马行空的童真创意碰撞,一幅幅充满生命力的作品在指尖诞生。
03 童心巧手,织趣盎然
童心巧手,织趣盎然,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儿童编织活动在艺术馆温馨展开。老师用六把椅子和四股绳索巧妙搭建起一个“编织游乐场”,并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演示平面编织的基本原理。
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化身“灵活的针”,兴奋地参与编织接力游戏,在玩乐中初步掌握了编织的技法。有的孩子编织出彩虹般绚丽的片幅,有的则尝试混合不同材质,探索触觉与视觉的双重惊喜。家长们在旁协助固定编织架、提供建议,亲子合作温馨默契。
04 乞巧织心 · 中国结编织
七夕之夜,星河为证,高原妈妈艺术馆邀请辖区居民共同参与“乞巧织心 · 中国结编织”手工活动,以红绳为媒,让指尖穿梭间重温千年乞巧的虔诚与诗意。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一根丝线,不仅能够穿针以乞巧,也能编结成绳以寄长情。亲手编一枚如意结,既是技艺的传承,亦是对自己巧心慧质的温柔期许。
05 星河有声 童诵诗意
今年七夕,高原妈妈国际艺术馆以艺术与诗意装点这个传统佳节。辖区家长与青少年走进美术馆,与来自天南海北的诗歌爱好者共赴诗歌盛宴,用清澈纯真的嗓音,共同谱写一首夏夜最美的诗篇。
此次七夕诗歌朗诵活动,是推动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诗歌这一载体,让青少年在朗诵中触摸历史温度,在互动中感受文化魅力,既丰富了暑期生活,更在心中播下了传承经典的种子。
高原妈妈活动回顾蝉鸣依旧清脆,暑气尚未褪去,却藏着几分初秋的惬意。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