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编者按“星火”成炬,榜样引领。高密东北乡以“党建引领、全域建强”为导向,进一步倡树新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组织开展“微星火”身边好人活动,依托《东北乡身边好人》专栏,深入挖掘群众身边的凡人善举,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让一群人的真善美燎原高粱正红东北
编者按“星火”成炬,榜样引领。高密东北乡以“党建引领、全域建强”为导向,进一步倡树新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组织开展“微星火”身边好人活动,依托《东北乡身边好人》专栏,深入挖掘群众身边的凡人善举,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让一群人的真善美燎原高粱正红东北乡,使点点“微星火”聚沙成塔传递“大能量”,形成“正直向上、坚韧顽强、宽容淳朴、奋斗争光”的浓厚氛围,上下一心,团结奋斗,不断为“高粱正红东北乡”增光添彩,为中国式现代化高密实践贡献东北乡力量!
从“后进村”到“先进村”的蜕变历程,高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主任科员、东北乡社区王家屋子村第一书记张勤德,用一年半的实干给出了有力回答。
2023年11月,张勤德同志受组织选派,赴王家屋子村担任第一书记。彼时,该村面临村班子涣散、基础设施薄弱、历史矛盾错综复杂等多重严峻挑战。面对摆在眼前的这一个个亟待破解的发展难题,张勤德同志迎难而上,迅速进入角色,精准把脉施策,团结带领村“两委”和党员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较短时间内打开了工作局面,成功推动村庄实现破茧成蝶的华丽转变。
建强基层堡垒 筑牢发展根基
初到王家屋子村,面对王家屋子村党支部书记因病无法履职、班子战斗力薄弱、村级事务几近停滞的困境,第一书记张勤德同志深刻认识到“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迅速将建强基层组织作为破局关键。他深入走访党员群众,严格履行民主程序,将政治素质过硬的新党员郭华森纳入骨干力量培养,并积极配合社区党委推选青年党员张志敏担任党支部副书记。2024年11月,原书记病逝后,张志敏同志顺利接任党支部书记,确保了村级工作平稳过渡与发展势头不减。同时,他指导党支部规范发展党员1名,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为组织注入生机活力。为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张勤德同志带头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创新设立党员责任区,扎实开展“亮身份、作表率”活动,推动30名党员在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中冲锋在前,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为民解忧,民心所系;民心所望,政之所往。针对村里遗留多年、如巨石般压在干部群众心头的两起信访积案,张勤德同志主动担当、包案化解。他坚持一线工作法,白天走访当事人、查阅档案厘清事实,夜晚寻访知情人、固定关键证据,精准把脉矛盾症结。在找准突破口后,他积极协调司法所、乡贤理事会等多方力量,多次组织调解,将法理、事理、情理有机融合,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圆满和解。“张书记办事公道,咱心服口服!”当事人的由衷赞叹,不仅道出了群众认可,更彰显了张勤德同志以扎实党建凝聚民心、破解难题、推动村庄由“后进”迈向“先进”的坚实步伐。
办好民生小事 传递惠民温度
聚焦民需,补齐设施短板。张勤德同志心系群众所盼,将办好“关键小事”作为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抓手。看到上级配发的健身器材长期闲置,他深感痛心:“农闲时村民连个像样的活动场所都没有,这怎么行?”他立即行动,带领党员干部清理村东闲置建设用地,并积极协调派出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支持,建成全村首个集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文化广场。如今,这里已成为村民跳广场舞、下棋娱乐及孩子们节假日活动的首选之地。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夜间出行难问题,他千方百计争取单位支持,筹集资金7000余元,为全村主街巷安装了40盏太阳能路灯。在零下10℃的寒冬里,他顶风冒雪坚守施工一线,确保路灯如期点亮,照亮了村民的回家路。
破解痛点,兜牢民生底线。王家屋子村地处高氟区,长期饮水安全困扰着村民,过去,大家不得不高价购买桶装水,每逢年节更常因供水紧张发愁。张勤德同志将此列为头号民生难题,主动对接专业商家,成功引进大型直饮水设备。此举大幅降低了村民购水成本,每桶水价格从1.5元降至0.5元左右,有效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饮水思源,村民们由衷感慨:“这水真甜,张书记办了件大实事!”同时,他积极协调后方单位强化帮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李梅同志先后3次入村召开产业发展座谈会,组织党员群众外出学习取经;局党组为村委配备取暖设备改善办公条件;每逢春节,李梅同志带队走访慰问特殊困难家庭14户,送去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张勤德同志更以身作则,个人出资2000元清淤湾塘改善环境,并带头响应发起“慈心一日捐”活动,当日即带动干群捐款4000余元,个人累计捐款1000元,凝聚起共建家园的强大合力。
盘活资源,夯实发展根基。着眼村庄长远发展,张勤德同志深知壮大集体经济是关键。2025年麦收后,他与新任村党支部书记张志敏同志果断决策,在全村启动“三资清理”专项行动,他们主动提请社区党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协调支持,推动经管站业务骨干驻村,联合村干部对该村跨度约30年的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梳理、规范管理。此项工作旨在最大限度盘活集体资源、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为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强村庄发展后劲奠定坚实基础,标志着王家屋子村在强村富民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扮靓乡村面貌 绘就宜居图景
创新治理,塑造乡村颜值。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张勤德同志创新推行“党员带头+群众自治”工作模式。他率先组织村“两委”干部、公益岗人员成立专业清扫队,以身作则清理自家庭院及房前屋后,并义务清理村内外大小湾塘11处,为村民树立了鲜明标杆。同时,建立健全“早晚广播点评+微信群曝光”监督激励机制,对环境卫生先进户公开表扬,对后进户耐心引导督促整改。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王家屋子村仅用半年时间便实现了华丽转身,从潍坊市级“脏乱差”典型跃升为社区环境卫生评比先进村,张勤德同志也因此作为先进代表,在全区环境整治经验交流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涵育乡风,提升文明内涵。张勤德同志深知美丽乡村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他积极倡导成立红白理事会,牵头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抵制铺张浪费。同时,精心组织“好媳妇”“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用群众身边的榜样力量引领道德风尚、弘扬文明新风。通过一点一滴的浸润与引导,他有效激发了村民向上向善的内生动力,推动村庄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心系群众,筑牢执政根基。驻村期间,张勤德同志用脚步丈量民情,深入走访全村236户村民,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群众的所需所盼。他倾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孤寡老人修缮房屋、为留守儿童协调助学资金、为种植户拓展产品销路……从机关干部到扎根田间的“泥腿书记”,他用真心换真情,以实干赢民心。如今的王家屋子村,班子坚强有力、产业蓬勃发展、村容整洁优美、民心凝聚向上,鲜红的党旗在乡村振兴第一线高高飘扬。张勤德同志的事迹生动证明:唯有将人民放在心头最高位置,才能在广袤田野上书写出让时代满意、让人民认可的精彩答卷!
来源:爆料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