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守护百姓“舌尖安全”,非遗传承助力湖南沙田包子“出湘”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1 15:12 1

摘要:近日,第十二届全国发酵面食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八届“安琪酵母杯”中华发酵面食大赛总决赛在湖南宁乡举办,作为承办方之一,湖南康源沙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沙田包子”吸引了众人眼球。这一承载着厚重文化和历史记忆的传统美食,浓缩着百年匠心、地方风情与现代产业的碰撞。

本报记者 欧阳军 通讯员 蔡畅 黄萍

近日,第十二届全国发酵面食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八届“安琪酵母杯”中华发酵面食大赛总决赛在湖南宁乡举办,作为承办方之一,湖南康源沙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沙田包子”吸引了众人眼球。这一承载着厚重文化和历史记忆的传统美食,浓缩着百年匠心、地方风情与现代产业的碰撞。

“宁乡是‘中国面点师之乡’,宁乡‘沙田包子’制作工艺传承千年,以‘质优味美、祖宗技艺’享誉全国,是中华面点文化的重要代表。”宁乡市副市长杨灿表示,本次大会在宁乡举办,既是对宁乡面食文化及产业发展的高度认可,也为推动地方美食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宝贵机遇。

一个从湖南宁乡沙田乡走出来的湖南老字号,正以其独特的非遗技艺和食品安全理念,成为乡村振兴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了解,目前,沙田乡在外从事包点行业的人数达1.5万人,占全乡劳动力人口的75%以上,带动周边县市4.5万余人就业。

挖掘红色传承,助力沙田包子“走出去”

沙田乡是“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共和国司法奠基人谢觉哉的故乡。近年来,沙田乡坚持党建引领,围绕“红色文旅特色乡、乡村振兴示范区、美丽宜居幸福地”发展思路,凭借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生态、资源、产业优势,盘活山水、土地资源,推动一产增效、二产升级、三产提质,精准发力,实现“党建引领汇聚合力,红色资源转化见效,乡村振兴产品升级”,全面激发乡村活力,探索出了一条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农文旅协同发展的成功之路。“沙田包子”成功“出乡”就是一个鲜活的典型。

沙田包子历经千年传承,在湖南素有“十家包子铺,八家沙田人”之说。

在位于湖南长沙芙蓉中路的一家沙田包子专卖店,记者看到,店内冒着热气的蒸笼整齐地排列着,白色的包子个个晶莹饱满,一股包子特有的麦香和肉香扑鼻而来,橱窗前等候购买包子的顾客已排起了长队。工作人员忙碌而有序,一边招呼顾客,一边快速把包子装进袋子。

作为起源于宁乡的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沙田包子凭借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口感,在本地乃至湖南全省逐渐打响了名气。近年来,随着沙田乡从事包点制作人员“走出去”后的不断推陈出新,这一传统美味不仅守护了文化的根脉,也在现代市场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沙田包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因宁乡市沙田乡地处长沙西南,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这里自古便有制作包子的传统。当地包子师傅世代相传,遵循古法,选用优质面粉和新鲜馅料,注重发酵的温度和时间,成就了沙田包子面有劲、包有形、馅有汁的独特口感。

湖南康源沙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非遗第六代传承人吴达求告诉记者,他14岁就跟随父辈学手艺做包子,从事面点制作已有30多个年头。据吴达求介绍,沙田包子的味道源自宁乡这片土地的自然馈赠和匠人细心的呵护,它承载着宁乡人勤劳淳朴的特质,以及浓厚的乡愁与匠心精神。“沙田包子符合华中地区人们对面点不但要筋道,还有松软的要求,这让它赢得了广阔的销售市场。”

传统与现代化融合,确保食品安全

据了解,沙田包子坚持使用宁乡花猪肉,以传统酒酿发酵,确保馅料新鲜、肥瘦适宜。每个包子都要经过3大步骤、9道工序,做到不走形、不掉底、不漏油。

吴达求认为,传承非遗绝不能仅停留在表面,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让传统工艺焕发现代生机,才能让沙田包子真正一代一代传下去,在全国包点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宁乡市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强强合作,“沙田包子”建立了稳定的面点标准化生产基地,拓展了沙田乡原材料集中采购与加工业发展,增加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助推了“沙田包子”产业发展,也给农民带来收入。宁乡沙田包子,这一承载着厚重文化和历史记忆的传统美食,早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餐桌佳肴,而成为了宁乡乃至湖南地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目前正在申报中华老字号。

当前,宁乡在全国已有超300家沙田包子品牌门店,面点技艺人才超过万人。

宁乡市委市政府、沙田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联合相关企业进行沙田包子的品牌打造,通过投入大量资金引入现代化生产线,整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资源,实行标准化流程管理,将传统工艺与先进设备深度融合,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传统标准,不仅不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走样,又确保了食品安全。这让沙田包子的产能大幅提升,更确保了产品的口感和品质稳定。

沙田包子每天凌晨制作、当天配送,保证消费者吃到最新鲜的包子。“我们利用现代化的生产线和品质检测设备,制作过程成功保证了包子的皮筋道细腻,馅料鲜美多汁。同时,坚持使用原生态食材,做到健康、安全、绿色,消费者吃到的是‘安心包子’。”吴达求说。

这种严苛的品质追求,以及初心为引领、匠心为灵魂、民心为责任、人心做支撑的“四心”坚守,为沙田包子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口碑和信赖。沙田包子经过多年的沉淀,在长沙迅速蹿红并成功“出圈”。目前,在长沙地区,沙田人开的包子店超过2000家。

文化赋能产业链,打造非遗品牌

走进沙田乡,一座包子传承馆正在建设中。“要让沙田包子有根可寻。”吴达求表示,未来将围绕沙田包子做文章,规划建设美食街区和体验工坊,推动文旅融合,让更多人了解这一传统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

沙田乡政府负责人介绍,沙田包子想做品牌,必须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和喜欢沙田包子。通过参与湖南及全国各类美食节、非遗展览,讲述沙田包子的故事,传播它的文化价值。同时,积极利用电商平台和沙田人开的线下门店,将沙田包子送到了广大消费者手中。沙田乡将持续发展“一村一特”,做强富硒米、羊肚菌等特色产业,加强与社会经济实体的市场合作,推动沙田包子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中华老字号”,把品牌资源转化为带动群众增收的致富资源。

沙田包子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宁乡人的乡愁记忆,诠释着湖湘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正在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力量。从革命老区到百姓餐桌,从手工制作到标准化生产,沙田包子用百年匠心守护舌尖安全,用非遗技艺助力乡村振兴,正努力“出湘”“出海”,成为地方的一张名片,书写传统美食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