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日,西宁市民李永明驾车途经凤凰山快速路时遭遇野生狍子撞车的消息,引发市民对城市周边野生动物活动的关注。这起意外不仅让“国家三有动物”的狍子进入公众视野,更从侧面印证了近年来西宁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的显著成效——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荒漠猫现
9月1日,西宁市民李永明驾车途经凤凰山快速路时遭遇野生狍子撞车的消息,引发市民对城市周边野生动物活动的关注。这起意外不仅让“国家三有动物”的狍子进入公众视野,更从侧面印证了近年来西宁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的显著成效——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荒漠猫现身市区,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鬣羚、豹猫频频亮相。
意外撞车:狍子横穿快速路,车辆无超速保险处理
8月31日13时33分许,市民李永明驾驶车辆沿凤凰山快速路自西向东行驶,当车辆行至与劳动路匝道附近、处于道路最左侧车道时,前方绿化带中突然跳出一只野生动物,径直砸向车辆前风挡玻璃,导致玻璃瞬间破碎。据李永明回忆,当时车辆正处于劳动路匝道口处,呈继续向前行驶的状态,动物突然出现让他猝不及防。随后,他迅速将车辆移至道路右侧安全区域,并第一时间拨打了西宁市植物园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的电话。
接到报警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城中大队事故中队民警与市植物园野生动物繁育中心工作人员迅速抵达现场。经工作人员初步鉴定,与车辆发生碰撞的野生动物为一只野生狍子,属于国家“三有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遗憾的是,这头狍子因撞击当场死亡,李永明的车辆损失则通过商业保险进行后续处理,狍子尸体由市植物园救护中心带回。
9月1日,记者从西宁市植物园获悉,被撞死的狍子为野生成年雄性,体重约17公斤。因为狍子无法人工圈养,也没有接到群众救助的案例,西宁野生动物园一直没有圈养狍子。依据相关死亡动物处理办法,园方已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生态风险。
关于狍子的来源,警方通过出警记录与周边监控复盘发现,这只狍子最初从凤凰山快速路自东向西方向的外部隔离带闯入道路,随后跨越道路中间的绿化带,最终从李永明车辆前方的绿化带跳出并发生碰撞。李永明车辆的行车记录仪数据显示:事发时车速为76.3公里/小时,而该路段限速为80公里/小时,车辆并未存在超速行为,事故系野生动物突然闯入所致。
物种频现:从荒漠猫到中华鬣羚,珍稀动物“打卡”西宁
“狍子出现在城市快速路,看似意外,实则是西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一个缩影。”相关野生动物专家在接受西宁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西宁市区及周边的野生动物物种不断丰富,除了此次出现的狍子,距离市区较近的区域已发现荒漠猫、中华鬣羚等珍稀物种,周边自然保护区更是有雪豹、狗獾、白唇鹿、赤狐、蓝马鸡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活动的踪迹。
这些野生动物的出现,并非偶然。
2022年6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传来喜讯:工作人员在西宁市西山植物园首次通过红外相机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荒漠猫的野生个体。这一发现震惊了生态保护领域,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连新明直言:“在闹市区发现野生荒漠猫,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他表示,荒漠猫对生存环境要求严苛,其在西山植物园的出现,充分证明西宁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已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条件,“希望未来能在西宁发现更多野生动物,给市民带来更多惊喜。”
同年9月10日,正值中秋节,另一则野生动物救助新闻温暖了西宁市民。一市民在南川河河道发现一只外形奇特的动物,立即拨打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报警电话。警方迅速联系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工作人员到场后确认,这只“怪动物”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鬣羚。中华鬣羚俗称“四不像”,奔跑速度可达80公里/小时,因此也被称为“天马”。据了解,这是中华鬣羚首次在西宁市区被发现,其现身南川河河道,进一步说明市区生态环境已能满足部分珍稀野生动物的短期活动需求。
除在市区之外,西宁周边的自然保护区同样传来生态佳音。2022年12月26日,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影像资料时,惊喜地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的活动画面。除此之外,红外相机还捕捉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赤狐、蓝马鸡,以及“三有动物”狍子、狗獾等物种的踪迹。保护区工作人员表示,珍稀野生动物频繁现身,不仅体现出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更证明当地生态系统持续向好,已为野生动物种群的恢复与繁衍提供了稳定的栖息地,同时也为区域物种多样性研究积累了宝贵数据。
生态向好:救护与保护并行,人与自然共生图景渐显
除了野生动物的频繁现身,西宁在野生动物救护领域的实践,也成为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4月26日,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接到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群众来电,发现当地林地内有一只受伤的狗獾,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对狗獾实施麻醉,将其带回救护中心进行治疗与观察饲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照料,救护人员发现这只狗獾进食正常、行走无碍,已具备野外生存能力,最终选择将其放归自然。
从野生荒漠猫、中华鬣羚现身市区,到豹猫、赤狐等在周边保护区活动,再到狍子意外闯入城市快速路,近年来西宁野生动物物种的丰富与活动范围的扩大,背后是全市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的坚实支撑。无论是市区绿地、河道生态的改善,还是周边自然保护区的严格管护,都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而市民保护意识的提升、相关部门快速响应的救护机制,也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增添了保障。
正如连新明研究员所言,西宁的生态改善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坚持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结果。随着生物多样性的不断丰富,未来或许会有更多野生动物出现在市民的视野中,而如何在城市发展与野生动物保护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西宁生态建设的新课题。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狍子撞车事件引发的关注,以及近年来一系列珍稀野生动物现身的新闻,都在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西宁的生态环境正朝着更优质、更多元的方向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正在这座高原城市逐步变为现实。
来源:黄河新闻吕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