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树基:侵华731部队不存在!历史虚无主义终难逃证据围堵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6 05:05 2

摘要:14年,央视《新闻1+1》披露的中国学者发现的1740件细菌战文物与这份档案形成互证,再次印证了当年活体解剖、细菌培养等恐怖细节。

2020年上海教授曹树基:731部队不存在,侵华日军鼠疫战不是历史

3月22日,日本共产党议员山添拓走进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他高举起的731部队人体实验原始档案。

14年,央视《新闻1+1》披露的中国学者发现的1740件细菌战文物与这份档案形成互证,再次印证了当年活体解剖、细菌培养等恐怖细节。

与之对应的是:2020年,曹树基否认731部队。

五年前,这位上海交大教授曾以“数据史学”推翻司法证据,否认侵华日军鼠疫战。

“只相信绝对数据,不相信口述证言”,这既是曹树基走红学界的标签,却也成了他学术风波的起点。

作为上海交大历史系原主任,他的《中国移民史》《鼠疫:战争与和平》一度被列入教育部人文社科获奖名录;在2003年非典疫情研究中,他运用量化分析溯源华北鼠疫传播链,得出了颇具参考价值的统计结论。

官方媒体当年专门发表评论,称他“以数据还原历史图景,颇具有突破意义”。

但这一切的正面评价,却在他日后对“侵华日军鼠疫战”等敏感话题的态度上,显出了另一面。

他将2000余条来源于民间受害者的口述证言,统统斥为“无效样本”,只相信档案中可量化的数据。

黑龙江卫视在2024年的一档《真相调查》节目曾质疑:当年日军大规模焚毁罪证,难道能在‘数据黑洞’里洗白历史?

这一质问,也道出曹树基学术方法的极限:当证据失散、文献断裂,数据还原就容易陷入不近人情的冷漠。

2020年,他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直言“侵华日军鼠疫战是建构的”,并否认了早在2002年东京地方法院就承认细菌战罪行的判决结果:“我用数学模型推算得出,那些所谓日军主导的鼠疫爆发,其实是自然疫源造成的。

此言一出,《光明日报》即刊发评论,将其定位为“实验室里的历史虚无主义”,并点名批评他用自洽的模型推翻司法证据,“忽略了日军指令、日伪档案、活体实验口供等多项人证物证”。


央视《新闻1+1》也在同年跟进报道,援引哈尔滨平房区731遗址出土的细菌弹片、陶瓷碎片、带编号的囚衣,力证细菌战并非虚构。

随后,至少37位细菌战幸存者家属向上海交大联名抗议,要求校方就其言论做出调查。

湖南经视随后也深入常德细菌战受害者家中采访,采集到多份鼠疫病理报告。

这场风暴最终在2024年迎来阶段性结果。

上海交大宣布取消其特殊津贴,处分文件里详细披露了学界的态度: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奇生明确指出,“曹氏研究忽略的是东京审判后,美日之间对档案的交易,其所谓‘数据缺失’本身就是史学黑洞”。

俄罗斯国家档案馆2023年解密的“伯力审判录音”,与美军德特里克堡1946年接收731部队800页人体实验报告的证据形成印证。

这些跨国证据链的补足,让一味强调‘没看见就不存在’的学术观显得苍白

有学者在2024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直言:当历史铁证如山,“数据史学”若只依赖残缺文献,就不可避免地走向片面甚至误导。

二、731部队罪证链

哈尔滨平房区,曾经的731部队核心驻地,如今静静矗立的四方楼细菌实验室基址,是最直观的控诉。

2025年最新文物陈列上,用马路大(“マルタ”)编号的囚衣公开展出,并搭配了战犯柄泽十三夫所供述的活体编号系统。

人民日报在2025年3月的“不能忘却的编号”系列报道中,通过AR技术直观展示了囚衣背后的故事:这些“编号+人名+病症”完全吻合了日本《陆军军医学校50年史》的关键记载。


央视、新华社也第一时间转发相关资料,强调“当年见证者所言绝非凭空捏造”。

据黑龙江卫视的新闻数据,平房区现场出土的大量陶瓷细菌弹片与日本防疫给水部当年的武器研发文献相互对应。

这样的回忆与实物并行,成了最沉痛的历史证言。

对731部队罪行的追溯不只在国内。

2023年,俄罗斯国家档案馆解密了伯力审判录音,详细记录了川岛清少将承认冻伤实验的过程;这一供述内容,恰与日本NHK在2017年公开的731部队军官合影相吻合。

合影中,石井四郎胸前的“荣字第1644部队”徽章,被确认与南京汤山遗址出土的军服号标完全一致。


与此同时,吉林省档案馆发现的关东军“特殊输送”指令,也在省级媒体频繁露出:湖南经视、黑龙江卫视等多次报道这些珍贵文件,指令中明确写有“关东军司令部将俘虏移交哈尔滨防疫部队”,与川岛清当年的证言丝丝入扣。

在国际视野里,这些被称为“拼图式”证据的零散档案,拼起731部队的丧心病狂

越来越多学者也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档案和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中,找到相应交叉印证,这使得任何“731部队纯属虚构”的论调都难以立足。

除了档案和遗址,幸存者是最有力的见证。

湖南常德细菌战受害者协会提供的1643份死亡证明记载:1941年11月4日,日军飞机对常德撒播谷麦后,一周内暴发腺鼠疫,死伤惨重。

86岁的王金柱老人至今在体内检测到鼠疫抗体,其医学检测报告被收入联合国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会审文件。

央视新闻对此多次做了跟踪报道,强调这些“有名有姓”的人证是历史真相最直接的证明。

在自媒体平台上,信息的爆炸又加剧了彼此对立。

B站UP主“档案解密局”将日军《战时报》中的“防疫给水部”广告逐帧分析,成功定位到哈尔滨平房区的一处药品试验记录,揭示了更多日军投放细菌的佐证。

抖音上,也有不少账号自发翻译日文史料,进行二次创作联动。但与此同时,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账号也借算法漏洞,把曹树基的访谈与“南京大屠杀虚构论”一起剪辑传播,制造混淆与恶意炒作,单条视频的举报量就高达10万次。

官方媒体和学术机构虽然持续辟谣,但在快节奏的信息环境下,虚假内容依然流窜,引发公众对历史真相的再度迷茫。

三、731部队更名

日本文部省正式审定的高中教材中,将731部队改写为“防疫研究组织”,引起外界普遍质疑。

这不是对历史真相的尊重,而是对后代认知的扭曲”。

作为反制措施,中国教育部在同年把哈尔滨731遗址列入《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录》,鼓励未成年人亲临现场考察。

这直接在东京大学的留学生论坛中激化,部分日方学生拿出1938年《医学杂志》原论文,结果却进一步坐实了当年的活体实验事实。

当篡改冲击现实教学,对真相的维护也就成为两国社会舆论的新焦点。

联合国生物武器公约审议会曾召开会议,中国代表出示了731部队炭疽菌株与当代合成生物学武器基因序列的对比图,指出二者惊人的相似度。

随即有报刊发社论“警惕731幽灵复活”,以官方与学术研究资料为支撑,呼吁全球正视历史悲剧与现实安全的关联。

而据日本媒体爆料,日本防卫省早在去年就资助京都大学开展“抗病毒药物研究”,其中注明的菌株编号体系,与战时档案编号方式高度重合。

1.闪电新闻、央视新闻:

2.人民网、新华网:中国专家披露新搜集“731”部队罪证文物1740件

3.学术月刊:历史学的研究方向与范式——曹树基教授访谈

4.人民日报焦点关注:日军细菌战,反人类灭绝人性

来源:市井老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