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溉澜溪青草坝三洞桥往事(6)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5 15:30 1

摘要:如今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好像当天,还是第二天,厂里就派了车,拉着我俩去华新街附近的区教育局取了我们的行李回来。又好像紧接着第二天(记不实在了,应该是这个时候,我印象中数学系的两个兄弟报到了就离开了,是我俩先去溉澜溪宿舍的,到暑假结束我们正式去学校报到时他们才来)

说明:本系列为个人真实回忆录,时隔36年左右了,记忆不清的地方不少,但总体上还是八九不离十的。

如今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好像当天,还是第二天,厂里就派了车,拉着我俩去华新街附近的区教育局取了我们的行李回来。又好像紧接着第二天(记不实在了,应该是这个时候,我印象中数学系的两个兄弟报到了就离开了,是我俩先去溉澜溪宿舍的,到暑假结束我们正式去学校报到时他们才来)就让总务科(不知道是否记错了科室名字)安排,给拉了四套木制硬板单人床,还有带抽屉的书桌椅子啥的,把我们送到了溉澜溪船舶村(门牌号有点记不清了,得找以前的照片看有没有拍到)。

宿舍是一栋两层楼的房子,屋基高出地面三四级台阶,中间是楼梯上下进出,上楼梯右转有两户人家,我们的屋子是左转的端头户,中间还有两三户人家,从他们门前沿楼道过去就是。由于是端头屋子,比他们中间户多了过道宽度,比较起来屋子要大一些。

门是对着笔直的过道开的。进去后,是一大开间,听说原来这里的住户在厂里刚新分了楼房,就在溉澜溪大桥附近,挨着厂里澡堂那栋七层(或是九层?记不太清了)新楼。屋子中间有一面隔断墙,并没有到天花板,外屋有玻璃窗,光线可以从隔断墙上面空着的一两尺空间透过去,自然,里外屋有个什么响动彼此都能听得一清二楚。隔断只是个形式,并没有安装内门。

隔间的里屋稍微大一些,朝外有比较大的窗户,安装了铁护栏,倒显得安全,也并不怎么昏暗。外面修了一道与窗户差不多高的围墙,从我们这屋的外墙修过去与后山的石堡连上,看上去挺安全。然而,过了一两年,外面厂里的一片平房拆了修楼房,有天晚上我睡觉没关窗户,结果不知道是修房子的工人还是小偷或者二者兼具的狗东西,竟然把我搭在椅子上的皮衣偷走了,连带里面有点工资现金(那时都是发现金,每个月签字领回来),我就一刚毕业的穷书生啊,竟然偷我唯一值钱且是我父亲没舍得穿送给我的皮衣,艹。

由于里屋稍大,因此我们摆了一张四方饭桌。后来,我们在这张桌子上喝酒吃饭打麻将,这张桌子见证了我们几个年轻人的几多喜怒哀乐。

里屋左上的角落开了扇小门,出去后外面是石壁,往上望去,是船厂一栋五层楼的青砖家属楼,往右转几步,是在楼梯与石壁之间外搭的一间小厨房(这一排住户都是这样后修的厨房),洗菜的水槽就在屋外。厨房下是水沟,我们这边是端头户,各家的污水都要这么流过来,然后沿着里屋外边的水沟,从围墙下的口子流出去,夏天,这味道,真爽酸。

厂里派人把床和书桌及我们俩的行李东西搬了进去,我俩先来就住了里屋,就把敞亮干燥一些的外屋留给了数学系的两位兄弟。

这时候才7月2号或3号左右,子弟校放假了。我俩穿过船舶村的平房,出来溜达上了溉澜溪街上。到了十字路口,正对着的是溉澜溪正街,看上去人不怎么多,那边有百货商店;右手边口上有一肉铺,往上是一斜坡,上去就是船厂澡堂了。左手边的街道人来人往多一些,似乎是主街。问清了船厂子弟校就往这边走,我们就向主街这边走了进去,街上的鹅卵水泥路高低不平,且一直有点下坡坡度。

往里走了两三百米,右边有一较大单位菜市场,再往前面一点,马路左边有一条岔路,远远望进去看见一道铁门,顶上似乎铸了省船厂子弟校几个大字,这条岔路左手边是一栋五六层的高楼,好像是利华厂的家属楼,右手边是一排低矮瓦屋院子——后来得知,这里也是船厂子弟校的教室区。从这条岔路对直走进去,透过铁门栅栏,看见里面有一小型运动场,左边是一栋二层小楼,右手边是一平房,住有人家,后来得知,这是子弟校过去的老校长现在已经不当校长了的李老师一家居住的地方。

省船厂子弟校的运动场小院和右手边教学区的平房小院中间有一条窄马路隔开,沿着这条马路朝里走,进去是沿着不高的山势修建的利华厂家属区。再往里面还有一所学校,这是利华厂子弟校。

船厂子弟校铁门和运动场那二层楼的左手外边也有一条小马路,往里走,又是一所小学,似乎叫溉澜溪小学吧?与省船厂小学运动场就一墙之隔。但我似乎在后来两三年从来没进去过。利华厂子弟校好像去和他们的老师打过一次篮球。

这一片竟然有三所小学鼎足而立,真是想不到。

这一溜达,就算对未来要生活的地方有了个大概了解。

学校放假了,我们自然也就不可能去上班了,我们的假期得以继续。或许,这是当老师唯一的好处了吧。

我跟随老大回了他的同班女朋友——也是我同系不同班的女同学——位于盘溪的家。这才得知,他们班的一位女同学分到了盘溪造纸厂子弟校,也是教小学。老大未来的老丈人,就在这个厂工作。

搞不明白,运交华盖,我们这是怎么了嘛?

似乎在盘溪住了一些时间,又似乎我曾回过老家去了荣隆?好像是去了荣隆唐同学家,还有高中时的同姓美女姐姐家住了一段时间。然而由于没有记日记的习惯,这些事现在都有些恍惚了,实在记不清楚了。

后来老大要回老家帮家里打谷子,我和他女朋友一起,随他去了巴县南彭乡下。

这是生长于四川盆地东部边沿丘陵地带的我第一次见到这么高的山。他家竟然在山上住,离山顶都不远了,我们干完活后还曾爬上山顶去过。

毕业后的第一个暑假,我没在自己家帮母亲收稻谷,倒是去了大山深处的老大家干了最后一季农活,这也是难得的一次人生体验吧。

来源:李眼中的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