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不得不 | 台上台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1 14:00 1

摘要:是的,生活中每天都有大大小小说不完的故事。我喜欢制造故事,也喜欢说故事。这个故事我不得不说给你们听,实在是太不一般了。

林青霞与林步冉(左)手拿对方为自己所画的肖像。作者供图

是的,生活中每天都有大大小小说不完的故事。我喜欢制造故事,也喜欢说故事。这个故事我不得不说给你们听,实在是太不一般了。

那天我从江西会昌小镇看完戏剧,搭了五个小时车到达景德镇,刚安定下来,随手刷了一下手机,跳出来的画面和句子吸引着我。一个高大瘦长的背影从幽暗的窄门走出,旁白是“身处现代,却偏爱古代的节奏”,我好奇地往下看。

他操着流利的普通话娓娓道来,每句话、每个画面都深深地打动着我。心想,如今世上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人,太不可思议了,我既佩服又尊敬。

他是加拿大人,八年前看了《红楼梦》舞台剧,就迷上了曹雪芹,迷上了林黛玉,他迷曹雪芹《红楼梦》的写法,他迷林黛玉的不俗、不妥协。为了看懂《红楼梦》原著,他在江西师范大学修读中国文学博士学位。

他爱上八大山人,看了八大的真迹当晚就拿起画笔。

他也写诗,所有中英文诗和画都是用毛笔写在宣纸上。

他画山水、人物、动物,人物多数画的是林黛玉。在中国的八年里画了近五千张画,每幅画只卖二三百元人民币。最让我心疼的是,他住的地方九平米,月租三百五十元,没有冷暖气,即使这样,也有付不出房租的时候,不得不搭过夜的绿皮火车去外地摆摊,省下的住宿费买宣纸。

他通常晚上听蒋勋讲《红楼梦》,画画至凌晨,下午三点起身去吃碗馄饨。朋友说看到视频,他用一张画换一餐饭。我想到孔子赞赏弟子颜回的话“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一双旧鞋、三件上衣、三条长裤、一碗馄饨,居陋巷也不改其乐。

他的中文名字叫林步冉,意喻步步高升,冉冉升起。

第二天到陶溪川参观美术馆,我跟同行人讲起这位林步冉的故事,当地人说景德镇曾经展览过他的画,并立刻联系上了,说他几天后将会在深圳书展卖画。

正好六月六日我回香港,会在深圳下飞机,到了深圳就可以直接去书展找林步冉。我的秘书网名叫不醒,非常醒目,一早在网上订好两张展览馆的票,进馆就问工作人员林步冉的摊位在哪儿。我见大堂里摆满了许许多多的小摊位,人头涌涌,心想他一八几公分的大高个儿应该不难找,就往人群的头顶望过去,果然他比最高的还高出一个头,只见他双手抱在胸前,气质像长着一张外国脸的中国书生,我即刻唤不醒,指着左前方说:“走!”

到了那儿见到桌上几本结集的宣纸画册很是喜欢,旁边有位大婶买了一本,边翻着边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跟我们说:“他是外国人嘢,画得真不错。”我戴着帽子口罩也拿起一本翻着:“真的嘢,真是不简单。”桌上总共四本画册,我豪气地望向林步冉:“我买了!三本!”

台面上的画不多,他是跟隔壁合租的一个摊位,他那块就像麻将桌的宽度那么窄,墙壁上倒是贴满了画。不醒是学哲学的,她看中一幅哲学家黑格尔的画像,我说:“买了!”

我问他,可有画林黛玉?他答卖光了。问他,还有其他的画吗?他从枱子底下拿出一幅画,我说这幅很好,他说这幅不卖,是画给朋友的,于是又放回去了。不醒在我耳边低声说:“姐,这幅肯定画的是你。”又假装问他:“这幅画是送给谁的?你朋友叫什么名字?”他没想到有人会这样问,犹豫了一下,礼貌地说:“青霞姐姐。”原来他知道我会去看他,连夜赶了一张画。

我叫不醒把原先准备好的牛皮纸袋拿出来,递给他:“这个送给你。”那是当天凌晨我对着手机上他的头像画的,他先是一愣,疑惑地望着我,我轻轻地说:“你打开来看看。”他抽出里面的紫色纸,见到上面的画又一愣,最有趣的是,当他看到署名,验明正身是我后,反倒变得异常冷静,不急不徐地把刚刚收回去的那张画交给我。

我脱下口罩邀请他拿着我们各自收到的画拍张合照,之后跟他握手道别。

林步冉每张画的后面都有他的邮箱号码,因为他的画也可以用邮购的方式买。我请不醒把照片传给他,心想联系上了再跟他多订购一些画。一个多月过去了都没收到他的消息。有一天不醒兴奋地大叫:“姐姐!林步冉有消息了!我马上传给你!”那是一首诗:

我身边所有人俗

我也俗

但唯一她的举动不俗

所以无法忘记

也难以回复

凡最好的时刻大约都是这样

同感是有所追求

一握手就知道

的确是绝对平等

但无几能感受到

总之是奇遇

不得不

我望着手机,琢磨着这“不得不”三个字的含义,口中喃喃道“好诗,好诗,不俗”, 心中有种贾宝玉初遇林黛玉那样似曾相识的感觉。

我即刻回复:“步冉,我也喜欢喝啤酒,哪天去南昌找你,一起喝酒、谈天、画画。青霞”

我想我可能是吓到他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收到他的回复。

责编 邢人俨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