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举头三尺有神明”?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5 22:32 1

摘要:我还想起另一句话,“人在做,天在看”,是不是一个意思呢?神话里总是听到那些神仙们住在距离人间三十六重天之上,多远,咱也不知道。

前几天窗外听到有人聊天,说了句“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知道有什么不平之事让他愤愤不平。

这句话常说,也常听。咱们算算,三尺也就是一米的距离,是不是不远处就有监督你的神仙,你不要去做亏心事。

我还想起另一句话,“人在做,天在看”,是不是一个意思呢?神话里总是听到那些神仙们住在距离人间三十六重天之上,多远,咱也不知道。

咱们今天就去追溯一下这句“举头三尺有神明”。

汉代谶纬之学兴盛,进一步强化了神灵监察人间的信仰。至宋代,随着道教劝善书(如《太上感应篇》)的普及,“举头三尺有神明” 的表述逐渐定型,并通过民间口传、戏曲小说等形式广泛传播。

根据道教文献《太上感应篇》及《业报因缘经》记载,监督人间善恶的神明主要包括:

一、三台神君

诸葛亮在五丈原想用七星灯来祈禳续命时,就曾说“吾见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其光昏暗,天象如此,吾命可知。”

二、灶神

灶神:每月晦日(月末)上天汇报一家人的善恶,是民间最熟知的监察神之一。

三、游神

游神分为日游神和夜游神,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里,姜子牙在敕封八部正神时,太岁部下的温良被封日游神;而乔坤则被封为夜游神。

此外在上古神话里,已经就有夜游神的传说,传说夜游神是给天帝守夜的十六个小人,手臂相连,他们出入在羽民国的东面,小脸颊,红肩膀,行走如飞,夜行千里,游走八方。

到了后来,夜游神变成了一位高大威猛的神明,负责夜晚巡查人世,另一位日游神则是负责在白天巡查,日夜游神与黑白无常、牛头马面一起,成为了城隍爷手下的六大冥界使者,凡人做了善事就会受到福报,作恶就会受到责罚。

四、身体六神

常常会听到“六神不安”、“六神无主”这两个成语,道家认为,人体内各个部位都有神居住,身中六神分别是“心、肺、肝、肾、脾、胆”之神。

对于这些神的名讳与形状,道经中有都有明确的记载,道经曰,“心神名丹元,字守灵,形长九寸。

肺神名皓华,字虚成,形长八寸。肝神名龙烟,字舍明,形长七寸。肾神名玄冥,字育婴,形长三寸六分。脾神名常在,字魂庭,形长七寸三分。胆神名龙曜,字威明,形长三寸六分。”

按照道家的神话,其实要是再细分,身体的神明更多,《无上秘要》记载“人身中亦有三宫六府百二十关节,三万六千神。人身行恶,身神亦奏之三官;人身行善,则度其仙名。生死罪福,莫不先由身神影响相应乎自然也。”竟然有三万六千个小神,实在是难以想象。

五、三 /尸神

“三/尸”是源自于道门的术语,三尸神也叫三虫、三彭,尸者,神主之意。

居于人体的鬼道神灵,分驻头部、腹部、脚部,每逢庚申日上天禀报人的罪过,激发人多思、多食、多淫的欲望。

“三/尸”代表着每个人心中的三种欲望,即私欲、食欲和男女之欲。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虽未直接提及 “举头三尺”,但其记载的秦镜 “鉴照五脏六腑及邪恶心思”,与后世神明监察观念一脉相承,可视为早期思想渊源。

明代袁了凡《了凡四训・谦德之效》明确写道:“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将神明监督与个人修行结合,标志这一观念在明清时期的系统化。

道教《太上感应篇》则详细阐述了天地司过之神 “依人犯轻重,以夺人算” 的机制,成为 “举头三尺有神明” 的重要理论基础。

民间常将 “举头三尺有神明” 与因果报应结合,强调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光明网《生活中14个俗语》中 “奉劝世人休碌碌,举头三尺有神明”,劝诫世人勿存侥幸,言行皆受神明监视。

这一观念通过神明威慑,客观上起到了规范道德、维系社会秩序的作用。如古代衙门悬挂 “明镜高悬” 匾额,借助 “举头三尺有神明” 的心理震慑,促使当事人如实陈述案情(见重庆长安网《一块匾额的故事》)。

道教将 “举头三尺有神明” 纳入其神学体系,认为人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均被神明记录,并影响福报寿命。

综上,咱们不难了解到“举头三尺有神明” 的民俗文化有以上的历史演变后,最终形成传统文化,至今仍在老百姓生活中发挥着道德教化的作用。

来源:灯塔小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