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结束,中方代表团离开美国,当着全世界的面,特朗普送出11个字,沙利文说了句大实话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1 12:40 1

摘要:8月末,李成钢带队的中方经贸代表团结束了对美国三天的访问,离开华盛顿时,整个世界的聚光灯都还停留在这场并不寻常的会谈上。就在中方团队即将踏上返程航班的时候,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体发了11个字,“美国一定会获得最后胜利”。同一时间,沙利文在播客节目上,脱口而出一句

8月末,李成钢带队的中方经贸代表团结束了对美国三天的访问,离开华盛顿时,整个世界的聚光灯都还停留在这场并不寻常的会谈上。就在中方团队即将踏上返程航班的时候,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体发了11个字,“美国一定会获得最后胜利”。同一时间,沙利文在播客节目上,脱口而出一句被全世界外交圈疯狂引用的“大实话”。这两句话,乍一看只是美式政治常规操作,但背后藏着的是美国权力博弈的真空、全球格局的剧烈震荡,以及中国外交话语权的悄然上升。

简单回顾一下这几天的外交大戏。中方团队在三天时间里密集拜访美国财政部、商务部、贸易代表办公室,和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美国商会、美国企业代表面对面沟通。会谈主题很直接,就是落实两国元首通话共识,推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说白了,这不是谁给谁做面子的问题,完全是一次“务实之旅”。中方甚至把“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重新搬上桌面,给美方官员和企业释放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无论外部环境多么喧嚣,只要守住机制、守住底线,合作的空间就不会被彻底挤压。

可偏偏在同一个时间轴上,美国国内却迎来了关税大地震。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直接给特朗普的“全球加征关税”判了个大多数不合法。理由很直接,总统权力不是万能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没给总统随意征税的权力。看似枯燥的司法判决,一下子点燃了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说是“司法重挫”,CNN干脆用了“致命打击”的字眼,福克斯新闻却把新闻塞进经济版的角落。三家媒体三种叙事,正好映射出美国舆论在贸易战上的分裂和焦虑。

特朗普的反应非常典型。他没有选择低调,也没有任何反思,而是第一时间在Truth Social上高喊“美国一定会获得最后胜利”。11个字,强硬、简单、情绪化,完全是给基本盘打鸡血。可惜的是,这种喊口号的把戏在美国农民和企业家眼里,早就成了“狼来了”的笑话。关税战打到今天,美国农业州的大豆还在堆仓库,制造业的工厂还在等零部件,企业界的焦虑比2018年只多不少。特朗普嘴上喊着“胜利”,但谁都知道,他早就把胜利定义在了未来——也就是“今天没赢,明天也未必能赢,但你们要相信终有一天美国会赢”。这种话术本身,就是对现状的无声承认。

镜头切到沙利文。前国家安全顾问,拜登政府时期的外交大管家,长期在中美战略对抗一线厮杀。沙利文在“The Bulwark Podcast”上一番话,说得比美国主流媒体都要直白。他承认,特朗普的贸易战不仅没占到便宜,反而让美国“花了四年白干”。过去几年,白宫花了无数力气拉欧洲和亚洲盟友围堵中国,结果现在盟友们反过来开始讨论“怎么对美国去风险”。他甚至直接点名印度,说特朗普新一轮对印关税,已经把美国多年苦心经营的“印太战略”变成了笑话。莫迪四次拒接特朗普电话,随后就跑去日本再来中国,外交动作比特朗普推特还快。

别忘了,印度对美出口中,纺织、珠宝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本来就很脆弱,这下50%的关税一加,直接砍掉出口主力。印度不是没记性,1998年核试验后美国对印度制裁,今天的气氛和当年何其相似。只不过这回,印度有中国这个选项,有上海合作组织这个多边平台。沙利文的原话很扎耳朵:“美国已经变成最大的不可靠破坏者,全球品牌已经掉进马桶。”这样的评价放在外交圈,就是赤裸裸的“自家人吐槽自家人”,远比对手的冷嘲热讽杀伤力更大。

美国媒体的集体狂欢和特朗普的高调叫嚣,和中方代表团稳扎稳打的行程形成了鲜明对比。整个谈判期间,中方没有一句情绪化的口号,更没有对美方司法争议评头论足。李成钢团队的策略很清楚,就是把所有矛盾和分歧放进“机制里慢慢磨”,只谈合作、只讲实事,既给美国企业吃了定心丸,也让美国官员感受到某种“不动如山”的压力。中国的底气,其实就在这里。美国可以玩政治,打媒体舆论战,但真正决定企业和市场走向的,是规则和预期。

有人会问,既然美国法院已经判特朗普关税违法,为什么中方还如此低调?答案很简单:美国的司法是政治的延伸,最高法院六比三的保守派优势,足够让特朗普多喘口气。中国代表团比谁都清楚,美国内部的政治斗争还远没到终点。此时在舆论上“踩上一脚”,只会让美方更难下台,反而不利于中美经贸磋商机制的重启。务实、冷静、节奏感,才是中国在这场大博弈中的底牌。

这几年,围绕中美贸易战、技术战、舆论战的争论早已脱离了简单的经济范畴。贸易战没有赢家,单边主义只会让美国自己掉入泥潭。美国农产品卖不出去,企业利润下滑,盟友信任崩塌,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硬损失”。沙利文的担忧其实是美国战略界的共识。盟友不是傻子,欧洲、日本、印度都在用脚投票。关税战打到最后,变成了美国盟友如何“对美去风险”的大逃亡。中国这边,反而成了“房间里的成年人”,不靠喊口号,不打情绪牌,靠的是制度、机制和务实。

来源:洞悉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