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熬不住,想要躺平的时候,就看看“陶渊明”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1 12:00 1

摘要:陶渊明就是一个熬不住,躺平,回老家的例子,用他作为镜子,就知道我们要何去何从了。

有人说:“人间就是炼狱。”

似乎生活的每一天,都在煎熬,太难受了。

真的好想,能够躺下了,啥事也不干,或者到农村老家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慢生活,农村生活,真的可以让自己远离煎熬吗?

陶渊明就是一个熬不住,躺平,回老家的例子,用他作为镜子,就知道我们要何去何从了。

01

陶渊明,依靠家族的实力,祖上的荣光,有几次出仕做官的机会。

第一次,投靠了王凝之,做了江州祭酒。

王凝之痴迷道教,政治上不求上进,工作也不太有起色。陶渊明作为下属,不好直接批评,就写下“不堪吏职”,然后找一个理由,离开了。

第二次,在桓玄的手下干事。

桓玄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陶渊明一次次给他歌功颂德。但是诗句动荡不安,这弄不好要掉脑子。陶渊明就以孝顺为名,离开了。

第三次,他做彭泽县令,也算是一方大员了。

平时工作都是自己安排,但常常要接受上级的考察,要对上级阿谀奉承。这让陶渊明很烦躁,就挂印辞官了。

他辞官的前几天,妻子还劝说:“是否等稻谷熟了,有了口粮,再辞官呢?”

陶渊明没有听妻子的,而是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做法让很多人敬佩,但陶渊明的结局,不是优美的诗文,而是无法摆脱的穷困潦倒。

陶渊明先后找了三个妻子,留下五个儿子一个女儿。

不说别的,就是一家人的吃喝,都是不少的开支了。

为了养家糊口,陶渊明努力干农活——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哪是什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只有忙不完的农活,月色下还拱起脊背。

本以为,自己足够勤劳,就能有好的收成。到了收获的季节,陶渊明沮丧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田间的野草,总是比豆苗长得快,怎么除草,都效果不佳。还有各种虫子,啃咬豆苗。要是来一阵台风,这大半年就白干了。

经历了生活的毒打,陶渊明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要是子女有出息,家境也会好起来。

可是子女生活在农村,没有享受到城市的资源,读书、社交等都打不开局面,那也看不到希望。

陶渊明看着孩子们,垂头丧气——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陶渊明很老的时候,觉得愧对家人,说:“使汝等幼而饥寒。”

生活越发悲伤,陶渊明自言自语——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当一个人轮到借酒消愁的时候,就无药可救了吧。放弃了折腾,远离了闹市,拒绝群体,为自己“孤傲”的个性买单。

陶渊明没有大家想象中的成功,多数的诗文,都是聊以自慰而已。晚年的生活,被穷困压得喘不过气,子女和妻子也跟着遭罪。

逃避解决不了问题,躺平是弱者的行为。退一步不一定海阔天空,也许是绝路一条。

02

从生活现实来解读陶渊明,再看看我们的现实生活,扪心自问,熬不住,想躺平了,该怎么做?

第一,保持理智,客观看问题。不管你在社会的哪一个角落,都有压力,只是压力的类型不同而已。逃避,不如接纳。

在城里,工作很烦躁,每天被上司吆喝,被同事算计,还怕业绩不够好。也想到开销太大了,加班太多。

到农村,交通各种不方便,收入也很难增加,还有子女的就业,学习,都是大问题。

没有一个地方,是让你过满意生活的。只能去找一个收入还行,有利于子孙发展的地方,就很好了。一定要相信,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总会找到好一点路。

第二,“熬”变成常态化,用几十年的时光去承载,必然可以熬过去。

你看很多退休老人,他们经历了下岗失业,创业,外出打工等。但是到了六十岁之后,就轻松自如了。

读书,十年磨一剑;夫妻,折磨一辈子;育儿,来日方长;存款,日积月累......哪有一件事,三五年就成功了。

当一个人习惯了熬,那就不会想要放弃了,而是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继续努力。

幸福的本质,不是当下多好,而是活着有希望。

第三,放弃很容易,但你要想一想,可以承担放弃的后果吗?

常常听人说,把大城市的房子卖了,去农村老家,拿着存款的利息,慢慢过。

就没有想过,你这一代可以这样,但是你的子女要如何混出名堂?农村已经大变样了,多数村庄只有老人在留守,学校也没有了。你的子女如何成器?

再说了,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你的存款是养不起一辈子的。你还是要焦虑不安。

多考虑后果,看未来几十年,人就不会任性。

一个人真正的傲骨,不是任性一次,而是坚持就是胜利。

03

我们看到大部分名人,对陶渊明的评价,是点赞其诗文,对其人生的选择,避而不谈。

清代史学家一针见血地戳穿了陶渊明的人生:“栗里之徵士,淡然若忘于世,而感愤之怀,有时不能自止,而微见其情者,真也,其汲汲于自表暴而为言者,伪也。”

愤世嫉俗是真实的,但是笔下是诗和远方,是虚伪的。

人到底不会活在真空里,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需要子女读书谋业,需要好好工作,总有那么几年,为五斗米折腰。

如果弯腰是为了收获,让明天活得好一点,那多弯腰几次,也无妨。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来源:布衣粗食6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