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滚烫的山茶油泼向鱼身,“滋啦……”一声,青红花椒与干椒瞬间迸发浓烈辛香,随热气直冲鼻腔。金黄酥脆的外壳裹着雪白细嫩的蒜瓣肉,浸润在醇香透亮的油汁里,再铺上酸辣脆爽的萝卜干与小米椒——麻、辣、鲜、香、酸、脆六重滋味在舌尖炸开,这便是梅岭深处令人魂牵梦绕的香酥油
当滚烫的山茶油泼向鱼身,“滋啦……”一声,青红花椒与干椒瞬间迸发浓烈辛香,随热气直冲鼻腔。金黄酥脆的外壳裹着雪白细嫩的蒜瓣肉,浸润在醇香透亮的油汁里,再铺上酸辣脆爽的萝卜干与小米椒——麻、辣、鲜、香、酸、脆六重滋味在舌尖炸开,这便是梅岭深处令人魂牵梦绕的香酥油浸鱼。
梅岭青翠的山道上,周末的车流蜿蜒如龙。山坳深处,位于湾里管理局的农家小院里,又迎来了一波慕名而来的食客。“老板,你们家最出名的那个香酥油浸鱼,要给我们上两份!”几乎每桌客人落座后的第一句话都指向这道招牌菜。后厨灶火正旺,新鲜白鱼入锅油炸的滋滋声、热油激淋花椒与辣椒的滋滋声,交织成这座“城市中央花园”独特的味觉交响序曲。
作为南昌西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湾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这里的人们喜用辛辣祛湿驱寒,形成了“鲜辣香醇、注重原味”的基础风格。梅岭山泉清冽,滋养着当地农家自养的鲜活白鱼。香酥油浸鱼的美味密码,便从这一泓好水开始。
江西民间自古擅长“烧鱼”“蒸鱼”,对鱼的处理追求“鲜嫩不腥”,传统红烧、干烧虽入味,但易使鱼肉变老;清蒸虽嫩,但风味相对单一。香酥油浸鱼这道看似粗犷的菜,藏着厨师毫厘之间的严苛追求。
一条鱼对半劈开,先用料酒、盐腌制20分钟,洗干净备用。热油,将油温烧到60度左右,把鱼放入煎,油温太高,鱼肉容易老,小火煎鱼大概三四分钟就可以出锅了。再铺一层厚厚的萝卜干和小米椒用热油爆炒,浇在煎好的鲜鱼上,出锅后浇上滚烫山茶油,油浪瞬间激发出铺满鱼身的青红花椒与干椒的辛香,椒麻气息随热气蒸腾而上,直抵鼻腔。这是“鲜”与“香”的完美平衡术。
“每家农家乐都有一道自己的特色菜,就是想着给自家菜添点特色,”齐小英回忆自家小院开张初期,“没想到大家吃了都说好,还带着朋友专门开车来。”这种“酸辣+热油香”的组合,与湖南的“剁椒鱼头”、四川的“水煮鱼”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突出鲜辣中的酸爽和油浸的焦香感,每一口都让食客在酥脆、麻香与鲜嫩间流连忘返。
如今,这道菜的名气早已随着食客的赞誉和社交媒体的传播,飞出梅岭山坳,成为许多南昌市民郊游的味觉目的地。
近年来,依托“绿水青山”的天然禀赋,湾里管理局积极发展乡村文旅产业,400多家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激活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增收的重要支点。而“香酥油浸鱼”这一源于农家灶台、经巧手改良的乡土风味,竟意外成为撬动梅岭文旅热度的“金钥匙”。
当夕阳为梅岭的层峦叠嶂镀上金边,山间农家乐的灯火次第亮起。灶台前,又一批鲜鱼在滚油中翻腾起舞。一尾山泉滋养的鲜鱼,正以最质朴的方式,在青山绿水间书写着“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篇章。
来源:新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