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福建发布精心策划“纸短情长里的烽火记忆”特别栏目,跨越硝烟与战火,以抗战时期战士们的家书为独特视角,回望那段慷慨悲壮的历史,聆听先辈心声,铭记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福建发布精心策划“纸短情长里的烽火记忆”特别栏目,跨越硝烟与战火,以抗战时期战士们的家书为独特视角,回望那段慷慨悲壮的历史,聆听先辈心声,铭记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
在众多闽籍华侨中
有一对父子用一生
诠释了华侨在抗战中
为国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
他们分别是
王雨亭、王唯真
1939年
王雨亭把16岁的儿子
王唯真送回国参加抗战
分别时
王雨亭看到成长起来的儿子
心中充满了自豪
提起笔在儿子的纪念册上
写下了这封家书
短短百余字
写尽了一位华侨父亲的家国大义
王雨亭留下的临别赠言
点击下方音频
把家书读给你听♫
真儿:
这是个大时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成你的志愿,决不能因为“舐犊之爱”而掩没了我们的民族意识。
别矣,真儿!但愿你虚心学习,勿忘我平时所教训你的“有恒七分,达观三分”,锻炼你的体魄,充实你的学问,造就一个强健而又智慧的现代青年,来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中华民国廿八年六月四日写于香港
王雨亭
家书背后的故事
王雨亭
福建泉州人
1908年赴马亚西亚谋生
年轻时目睹华侨在异国他乡
创业之艰辛
曾创立“平民党”
办《平民日报》
誓为天下饱受欺压凌辱的平民百姓
争得温饱和做人的权利与尊严
王雨亭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
王雨亭从日本游学后回到菲律宾
受梁启超“人群之镜”的
办报思想影响
独自经营文化事业
先后创办四家报纸,一个电影公司
向世界华侨宣传共和思想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
王雨亭担负菲律宾华侨
抗战后援会宣传工作
参与介绍200多位华侨青年
参加八路军、新四军
筹募款项和药品支援抗战
投身于抗日的洪流之中
爱国青年徒步涉水奔赴延安(图源:鲤城区侨联)
王唯真是王雨亭的长子
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
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
这位年仅16岁的爱国少年
心系祖国安危
多次恳求父亲
允许自己回国参加抗战
父亲一开始不允
后被儿子的坚持打动
亲自送他回国,报效国家
临别时为儿子写下了
饱含家国情怀的家书
王唯真早年画作--再会南洋、胜利后再见(图片来源:鼓浪屿华侨文化展馆)
王唯真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
1940年10月
王唯真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因绘画天赋
他被调往延安《解放日报》
绘制战争形势图
后又被调到新华社
担任英文翻译和国际新闻编辑
王唯真(右)和妻子陈萍(左)在延安王家坪合影
在延安期间
他把抗日宣传画
画到了延安的城墙上
画到了《解放日报》的版面上
用笔杆子传播抗日消息
发动群众救国,直至抗战胜利
王唯真为延安《解放日报》读者绘制的“滇缅边形势图”(图源:鲤城区侨联)
王唯真为延安《解放日报》读者绘制的斯城(斯大林格勒)前线战争形势图(图源:鲤城区侨联)
此次分别后直到1949年5月
王雨亭陪陈嘉庚先生
从香港来北京参加筹备
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与王唯真重逢
父子俩才再次相见
当王唯真把10年前的
“临别赠言”拿给父亲看时
王雨亭感慨地说
“唯真,当年你选择
奔赴延安的路走对了!”
1937年
王雨亭决定送长子王唯真回国抗日前
一家人在马尼拉合影留念
拂去老照片上的历史尘埃
用AI技术让他们的笑容重现清晰
让黑白照片里的他们
看到这如愿盛世
王雨亭(左一),王唯真(右后)
来源:福建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