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辛格是美国外交史上绕不过去的大人物,1923年5月27日,他出生在德国巴伐利亚一个犹太家庭,因为纳粹迫害逃到美国,后来在二战中当过兵,靠着聪明脑袋进了哈佛,拿了博士学位。
亨利·基辛格,这位活了100岁的美国老牌外交家,在去世前,留下了不少让人深思的话。
他在晚年提到过一个警告,说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真打起来,日本可能会跳出来,主动进攻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
基辛格是美国外交史上绕不过去的大人物,1923年5月27日,他出生在德国巴伐利亚一个犹太家庭,因为纳粹迫害逃到美国,后来在二战中当过兵,靠着聪明脑袋进了哈佛,拿了博士学位。
他当上尼克松政府的国家安全顾问,1973年又做了国务卿,一手操办了美苏缓和政策,还促成了1972年尼克松访华,把中美关系拉出了冰窟窿。
他因为越南停火谈判拿了诺贝尔和平奖,虽然这奖有点争议,毕竟那时候越南还在打。他卸任后也没闲着,开了咨询公司,写书、出主意,影响力一直没断。
基辛格看问题从来不只看眼前,他喜欢从历史里找线索。日本在近代史上确实是个不安分的角色,从19世纪末开始,日本就憋着一股劲,想摆脱岛国身份,冲出去当个大陆霸主。
明治维新后,日本天皇掌权,把国号改成“大日本帝国”,这名字一听就知道野心不小。改革让日本国力蹭蹭上涨,很快就挤进了大国俱乐部。
明治天皇搞了个“大陆政策”,想靠武力扩张,称霸亚洲。
这政策可不是说着玩的,1872年日本吞了琉球(现在的冲绳),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把清朝打得割地赔款,1931年又搞了“九一八”事变,占了中国东北,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更是全面侵华。
二战时,日本还把手伸到了东南亚和太平洋,连澳大利亚北部都挨过炸。这段历史证明,日本一旦有机会,就不介意用武力抢地盘。
二战结束后,日本吃了败仗,被美国占了,和平宪法直接把军队给禁了,只让留个自卫队。可日本没真老实,自卫队听着是“自卫”,但装备和规模一点不含糊。
到现在,日本自卫队的海上力量在全球都能排前列,舰艇、潜艇、导弹啥都有。
2022年,日本政府还把国防预算提到GDP的2%,打破了之前1%的老规矩,说是要对付周边威胁,比如中国和朝鲜。
这钱可不是小数,2023财年直接批了6.8万亿日元(约500亿美元),还计划买远程导弹,加强东海和台海的防御。
基辛格盯着这些动静,觉得日本这架势不像只是守家门,像是憋着劲等机会。
日本跟美国的梁子结得深,二战时日本偷袭珍珠港,1945年美国回敬了两颗原子弹,广岛和长崎炸得一片废墟,死伤几十万。
这仇日本记到现在,虽然战后日本靠美国帮忙站了起来,经济、科技都飞速发展,可美国也在日本驻军,横须贺、冲绳这些地方全是美军基地。表面上是保护,实际上是盯着日本,不让它乱来。
日本心里明白,自己动弹不得全看美国脸色。2007年,日本防卫大臣久间章生说过一句,美国扔原子弹“也没办法”,结果被日本民众骂得下台。
这事说明,原子弹这根刺还在日本人心上没拔。要是真有大战,日本可能先想着把美国在本土的军事力量敲掉,再找机会报当年那两颗炸弹的仇。
日本跟我国的恩怨更老,从唐朝学文化,到明朝末期骚扰沿海,再到清朝末甲午战争抢地盘,日本对中国的态度从崇拜变成了贪婪。
明治天皇的“大陆政策”核心目标就是中国,想占了它做亚洲老大。
八年抗战,日本在中国烧杀抢掠,南京大屠杀杀了30万人,可谓惨无人道。
这段血债,我们没忘,日本也没法完全抹掉。现在日本右翼势力又抬头,政客老去靖国神社拜鬼,教科书还想把侵略历史洗白。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多,土地广,日本早就眼红。
日本当时想搞“大东亚共荣圈”,1942年轰炸了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想把它当跳板占下来。
澳大利亚拼了命反击,后来还抓住140多个日军战犯,直接处决,没送回日本。
澳大利亚地盘大,矿产丰富,日本要是能抢过来,既能报仇,又能拿资源补给战争。
现在澳大利亚跟日本关系不算差,贸易额2023年有800亿澳元,可历史上的疙瘩还在。
要是真有第三次世界大战,日本可能把澳大利亚当成资源库和战略点,先下手为强。
基辛格这话一出,国际上炸了锅。
美国赶紧在亚太加码,2023年后跟日本、韩国搞联合军演,摆明了敲打日本别乱动。中国这边也没闲着,东海舰队巡航更频繁,摆出守家的架势。澳大利亚跟美国、日本签了更多合作协议,港口城市都提高了警戒。
这三国没明说防谁,但谁都看得出来,基辛格点出的三个目标国心里都有数。日本国内呢,右翼势力跳得更欢了,街头还能看到挥旧军旗的家伙,政客们私下盯着地图研究,像是真有啥打算。
不过,咱们得冷静想想,日本真会动手吗?1947年的宪法第九条明摆着不让它发动战争,自卫队再强,也只能在本土或附近水域活动。
2024年1月,日本跟美国在太平洋搞了个大演习,秀肌肉的意思很明显,但没啥进攻的迹象,跟美国的关系更是铁打的,1951年的《美日安保条约》还管着,日本要打美国,得先把自己从美国手里解套,这难度不小。跟中国的贸易2023年超过3000亿美元,日本经济靠中国不少,真开打自己也得崩盘。澳大利亚那边,经济合作是大头,日本没理由砸自己饭碗。
二战那会儿,日本是工业强国,能自己造航母、飞机,现在自卫队虽然装备先进,可没真正打过仗,实战经验几乎为零。2022年,日本人口才1.25亿。
经济上,日本是世界第三,可债务高得吓人,2023年公共债务占GDP的260%,财政早就捉襟见肘。打仗是烧钱的事,日本这家底撑不起一场世界大战。
日本这国家,从岛国起家,总觉得自己憋屈,想往外冲,这心思几百年没变。
战后60多年,日本忍着,可右翼那帮人一直没死心,安倍晋三这些政客在位时就老提“正常国家化”,想让日本能光明正大有军队。基辛格盯着这些苗头,加上世界格局又乱起来,俄乌冲突还没停,中东也一团糟,他觉得日本可能会趁乱翻身。可他也说了,这只是“如果”,不是板上钉钉。
美国这边,日本是盟友,但也防着一手,美军基地在日本放着,就是个保险栓。中国对日本警惕得很,东海的钓鱼岛争端没停过,军事上早就盯着日本的动静。澳大利亚跟日本做生意归做生意,可二战那段历史让它对日本始终留个心眼。
三国跟日本的关系,合作多过对抗,真要打起来,估计得世界彻底乱套,日本才有这胆子。
2023年后,日本政府还在喊“和平国家”,可右翼的声音越来越响。2022年的《国家安全战略》里,日本明说要加强军事,应对“威胁”。这“威胁”指谁,大家心里都有数。
可日本也明白,自己没核武器,靠常规力量很难跟大国硬碰硬。2024年,日本还在跟美国、澳大利亚搞“四方安全对话”,看着像是抱团取暖,不是要开战的节奏。
现在看,日本要真打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可能性不大。历史上的野心是真,可现在的日本被宪法、盟友、经济绑得死死的。
2023年,日本GDP也就4.2万亿美元,军费500亿听着多,可跟美国的1万亿比差远了。我国这边,军费2023年超2000亿美元,海军规模全球第一,澳大利亚虽小,可有美国撑腰,日本要同时对付这仨,基本没戏。
2025年的世界,俄乌还在僵着,中东乱七八糟,美国忙着稳国内,中国忙着发展经济,谁也没工夫让日本瞎折腾。
日本要动手,得有个大乱局当背景,可现在这乱局还没到那地步。基辛格的警告,更像是个提醒,让大家别忘了日本那段历史,别让它逮着机会翻盘。
那为啥基辛格这话还有人信?因为他看问题太毒了。
他经历过二战、冷战,知道国家一乱,啥事都可能发生。日本这国家,历史上只要有机会,就敢干大事。甲午战争前,谁能想到一个小岛国敢挑战清朝?二战前,谁信日本敢偷袭美国?
基辛格抓的就是这点——日本骨子里的不安分。
亨利·基辛格.IMDB
来源:烟寒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