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加诺夫:如果不转向社会主义和解放乌克兰,俄将无法摆脱困境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5 20:47 2

摘要:久加诺夫,这位从1967年就在基层摸爬滚打的老党员,如今站在俄共的舵前,面对着俄乌冲突的硝烟和西方的层层制裁,显得格外忙碌。

2023年初的莫斯科,而俄罗斯共产党的总部却灯火通明。

久加诺夫,这位从1967年就在基层摸爬滚打的老党员,如今站在俄共的舵前,面对着俄乌冲突的硝烟和西方的层层制裁,显得格外忙碌。

他曾带领党员在1993年的炮火中印刷传单,喊出“休克疗法正在杀死俄罗斯”;也曾四次冲击总统宝座,虽屡败却让俄共声势渐起。

如今,他接受《自由新闻》采访时掷地有声:“如果俄罗斯不转向社会主义,不解放乌克兰,我们将无法打破僵局。”

他的计划真能扭转乾坤,还是只是左翼老将的又一次豪赌?

久加诺夫的故事得从1967年拉开帷幕。

那一年,他正式投身工会、共青团和共产党的工作。

他最初的舞台是奥尔洛夫州,那是个不算起眼的地方。

他先是从共青团的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干起,每天忙着组织活动、开会、动员年轻人,事儿多得不得了。

后来,他又被提拔到市一级,还是当第一书记,管的事儿更多了,涉及到的范围也广了,从学校到工厂,几乎哪儿都得跑一趟。

再往后,他升到了州一级,依然是共青团的第一书记,这时候他已经得管整个奥尔洛夫州的青年工作了,经常得带着队伍去各个角落宣传政策、落实任务。

在共青团的历练还没完,他又转到了苏共的体系里。

先是当上了市委员会的书记,后来又成了第二书记,负责整个城市的党务运转,大到制定计划,小到检查落实,他都得掺和。

没过多久,他又被调到苏共奥尔洛夫州委员会,担任宣传鼓动部的部长。

这个职位得管全州的宣传口,报纸、电台、标语口号,全都得经过他的手审核和安排。

那时候,苏联的宣传系统是个庞然大物,他每天得翻阅一大堆材料,组织会议传达上级精神,还要下去基层看看群众的反响怎么样。

跟群众打交道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不管是工人、农民还是学生,他都能聊上几句,了解他们的需求,再把这些反馈带回去调整工作。

到了1983年,久加诺夫的职业生涯迎来了一个大跨越。他被调到了苏共中央,正式接手宣传部局长这个重头戏。

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早上开会讨论宣传方针,中午审稿定调,下午还得接待各地来的汇报团。

那几年,苏联正处于冷战后期,他得确保每一份报纸、每一场广播都能精准传达党的声音,同时还要应对西方传来的各种信息干扰。

1983到1989年这六年,他几乎没怎么闲着,带着团队把苏联的宣传体系撑得稳稳当当,影响力辐射到了全国每个角落,连国外的对手都不得不侧目。

1989年,他的职务又往上挪了一步,成了苏共中央意识形态部的副部长。

那时候,苏联内部的民族矛盾已经开始冒头,俄罗斯作为最大的加盟共和国,地位特殊,问题也多。

他在这个岗位上没少下功夫,专门带着人研究俄罗斯的民族利益该怎么维护,政策该怎么调整。

1991年,苏联轰然解体,国家四分五裂,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就在这片混乱中冒了出来。

久加诺夫抓住机会,顺势进入了新成立的俄共核心层,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央书记。

那时候,俄罗斯政坛一片迷雾,新生的俄共得从零开始建起自己的地盘。

到了1992年,他的角色又多了起来,先是被选为俄罗斯人民爱国力量委员会主席,这个组织集合了不少反对西方改革的势力,目标是团结爱国力量,给国家找条出路。

同一年,他还当上了俄罗斯全国代表会议杜马的两位主席之一,这个会议虽然不像后来国家杜马那么有实权,但也算是个能发声的平台。

1993年,事情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点,那就是著名的“十月事件”。

那年10月,叶利钦和议会彻底翻脸,冲突升级到武力对抗。

叶利钦直接下令出动坦克,炮火轰向了白宫——俄罗斯最高苏维埃的所在地。

就在这节骨眼上,久加诺夫刚被选为俄共主席没多久,他没选择躲远点,而是带着一批党员钻进了地下室,干起了印刷传单的活儿。

上面清清楚楚印着“休克疗法正在杀死俄罗斯”几个大字,油墨还没干透就往外发。

那时候,叶利钦推行的“休克疗法”让经济一落千丈,工厂倒闭、物价飞涨,老百姓日子苦不堪言。

久加诺夫挑在这个时候发声,直指改革的弊端,传单一张张传出去,迅速在民众中传开了。

事件过后,白宫成了一片废墟,议会势力被削弱,叶利钦巩固了权力,但俄共却借着这场危机站住了脚。

久加诺夫个人的名声也在这场风波里传得更远,不少人开始把他和俄共联系在一起。

这次经历,让俄共从一个刚起步的小党派,变成了能在俄罗斯政坛上有点分量的力量。

久加诺夫的政治路子越走越宽,他不满足于只在党内发声,而是把目光瞄准了俄罗斯的最高权力——总统宝座。

从1996年开始,他接连四次参加总统选举,每次都卯足了劲,想把俄共的理念推上国家舞台。第一次是1996年,对手是叶利钦。

那时候,叶利钦虽然推行改革搞得民怨沸腾,但靠着掌控媒体和资源,还是稳住了位置。

久加诺夫带着俄共到处拉票,宣传反对私有化、恢复社会保障的口号,跑遍了大城小镇,可最后还是没拼过叶利钦。

2000年,他又站了出来,这次对上的是刚崭露头角的普京。

普京上台没多久,带着强硬作风收拾车臣乱局,声势正旺。

久加诺夫这边照旧打左翼爱国牌,强调国家主权,反对西方式的市场改革。

他带着团队走街串巷,发传单、办集会,甚至还去工厂和农民中间拉支持。

可那时候,民众更想要一个能稳住局面的强人,普京正好符合这个期待,久加诺夫的选票远远落后,只能再吞一次败仗。

到了2008年,他第三次出马,对手换成了梅德韦杰夫。

梅德韦杰夫有普京撑腰,政策延续性强,俄共的口号虽然响亮,但还是没撼动对手的地位,选举结果又是落败。

2012年,他第四次站上竞选舞台,再次挑战普京。那时候,普京已经重回总统位子,掌控力更强。

久加诺夫没放弃,带着俄共的团队继续跑宣传。这次选举,他调整了策略,除了老一套的反对西方改革,还加了不少具体承诺,比如提高养老金、支持国有企业。

竞选期间,他跑了上百个城市,演讲一场接一场,党员们挨家挨户发材料,忙得不可开交。结果出来,他拿到了超过17%的选票,在所有候选人里排第二。

2022年,俄乌冲突突然爆发,久加诺夫作为俄共的主席,没在这场风波中闲着,手头的事一件接一件。

他得盯着西方的制裁动向,研究怎么应对经济压力,同时还要关注前线的战局变化,确保俄共的立场和行动跟得上节奏。

除了处理这些大事,他还亲自抓了一项更具体的工作:组织人道主义救援。

2022年全年,他一共督导了127支车队,专门去顿巴斯地区接送受困的儿童。

每支队伍都有俄共的基层党员带队,带着物资和医疗人员,冒着战火穿过危险地带。

他们的任务是把孩子安全带出来,送到莫斯科郊外的疗养院安置。

从头到尾,1.8万名儿童通过这些车队被转移到安全地带,得到了食物、衣服和基本的医疗照顾。

这么大规模的行动,全靠俄共的基层网络支撑。

除了救人,久加诺夫还得忙着稳定党内和民众的情绪。

2022年那一年,他跑了好几个城市,组织集会,发表讲话,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支持国家的立场。

他带着俄共的宣传队,到处发材料、贴标语,内容大多是鼓励大家保持信心,同时批判西方的制裁和干涉。

到了2023年1月,久加诺夫接受了《自由新闻》的采访,详细讲了俄共接下来的打算。

他把目标定得很清楚:备战下一届总统大选。

这不是一句空话,他带着俄共的团队已经开始筹划具体步骤,打算从几个方向同时发力。

第一件事,是要在乌克兰战场上打赢“纳粹、班德拉和法西斯分子”。他指的是支持俄罗斯在冲突中的立场,彻底解决乌克兰问题。

他提到,俄共已经组织了不少党员志愿者,协助前线的后勤保障工作,比如筹集物资、运送补给,甚至还有人直接参与了当地的协调任务。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还专门派人去联系退伍军人,动员他们加入支持行动,同时让俄共的宣传机器全力开动,持续发布相关信息,鼓舞士气。

第二件事,是推出一套新的发展计划和预算案,解决国家面临的系统性危机。

他提到的“建设小康社会”的十二个步骤,涵盖了经济、社会和民生多个方面。

比如,提高最低工资、扩大医疗保障、支持国有企业发展,这些具体措施都在计划书里列得清清楚楚。

为了推广这些想法,他让俄共的经济专家团队加班加点,起草了一份详细的预算案,准备提交给国家杜马讨论。

另外,他还特别强调了“人民企业”的经验,打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模式,鼓励地方合作社和集体经济,减少对西方资本的依赖。

第三件事,是加强左翼爱国力量联盟,巩固统一战线的作用。

他提到,俄共已经跟几个小型左翼组织达成了合作协议,打算把这些力量整合起来,形成更大的政治联盟。

为了推动这件事,他在2023年初组织了好几场闭门会议,邀请各派代表来谈条件、定方向。

会上,他们敲定了联合竞选的框架,还分工负责不同的选区,确保宣传和拉票能覆盖更多地区。

在采访最后,他还抛出一句重话:“解放乌克兰不是扩张领土,而是要把基辅从新纳粹手里救出来,就像1943年那样。”

他拿二战时期的基辅战役作对比,意思是现在的行动有历史依据。

他接着说,如果俄罗斯不转向社会主义、不解决乌克兰问题,国家就没法摆脱当前的僵局。

这番话迅速被媒体传开,成了俄共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宣传重点。

参考资料:[1]李兴耕.久加诺夫的“俄罗斯社会主义”评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4):120-124

来源:文史旺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