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文化长廊”——2025贵阳马拉松的民族文化盛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6-17 01:04 1

摘要:在2025贵阳马拉松的赛道上,现代体育与古老文明的深度对话不断上演。本届赛事突破传统竞技框架的体育活动模式,巧妙融合贵州多元民族文化精粹,在赛道沿线设置多个不同的展演区域,使跑者在23℃的清凉中同时体验速度激情与文化浸润。

在2025贵阳马拉松的赛道上,现代体育与古老文明的深度对话不断上演。本届赛事突破传统竞技框架的体育活动模式,巧妙融合贵州多元民族文化精粹,在赛道沿线设置多个不同的展演区域,使跑者在23℃的清凉中同时体验速度激情与文化浸润。

从比赛起点出发,跑者们便踏上了一段流动的“民族文化长廊”。侗族大歌的天籁之音在4号坡回荡,安顺地戏的铿锵鼓点震撼赛道,反排木鼓舞的豪迈步伐点燃激情,更有身着民族盛装的姑娘们在彩虹桥畔为选手加油助威。这些活态非遗展演不仅为赛事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魅力,更让竞技体育成为传统艺术传播的创新载体。

这场体育盛事不仅重新定义了马拉松的参与价值,更彰显了贵阳"避暑之都"的生态优势。通过创新性的文化赋能,让民族文化在体育赛事中焕发新活力,为全球跑者呈现了一场独具特色的文化马拉松。

银铃伴跑:彩虹桥上的民族霓裳风景线

比赛开始,2025贵阳马拉2.2公里处的松彩虹桥赛段笼罩在朦胧雨幕中。突然,一阵清亮的加油声穿透雨帘——身着苗族、布依族、侗族等传统服饰的姑娘们正热情地为跑者呐喊助威。她们头戴精美的银饰,身穿绣满民族纹样的盛装,在风雨中形成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加油!加油!”姑娘们清脆的喊声此起彼伏,头上银饰轻摇,为疲惫的选手注入一股新的活力。这支队伍由10位专业模特组成,她们凌晨五点就已冒雨集结,精心梳妆,只为了以最美的姿态迎接全球跑者。

“我们挑选十种民族服饰呈现在大家面前,希望来自省内外的参赛选手都能看见这份美。”彩虹桥展演点位导演付泽明介绍道。

与此同时,由100名志愿者组成的方阵正活力四射地跳着加油操。他们喊声震天,动作整齐有力,为赛事增添了一抹动感的色彩。“今天的志愿社是我们从3700名志愿者中精选出来的,希望能让跑者感受到贵阳的热情。”付泽明说。

“这样的文化体验,让这场马拉松更加难忘!”参赛选手于先生被现场的氛围深深感染,“奔跑起来是疲惫的,但一听到姑娘们的加油声,看到她们身上精美的民族服饰,整个人瞬间精神起来!”

风雨中,十种不同的民族服饰交相辉映,宛如一座移动的非遗展廊,向世界展示着贵州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侗歌破晓:8.9公里处的天籁“加油站"

在清晨微凉的空气中,随着马拉松发令枪声的回响渐渐消散,8.9公里处的4号坡突然飘来一阵空灵婉转的歌声。十余名身着民族盛装的年轻人站在赛道一侧,他们银饰叮当、靛蓝的织锦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泽。

来自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表演系的同学们正用民族的表达,为奔跑中的选手献上侗寨的天籁之音。

赛道旁,大三侗族学生杨超忍怀抱一把侗琵琶,手指在琴弦上灵巧翻飞,他微微仰头唱起悠扬的旋律,将音乐化作对跑者最特别的祝福。特别的表演吸引几位选手放缓脚步,举起手机记录这意外邂逅的文化盛宴,甚至有选手忍不住来到表演区域,跟着节奏跳起了即兴舞步。

“大批选手即将到达,大家注意加油声要整齐!”表演导演杨琪轻声提醒着。当一组选手跑过时,她举手示意,同学们立即齐声喊出,“坚持不懈,脚步不停。胜利闭营,贵马加油!”声浪裹挟着侗语特有的韵律,格外透亮。

歌声清亮的吴锈云站在队伍中央,裙角被微风吹得微微鼓起。这个从黔东南侗寨走出的姑娘演唱时总是很认真,仿佛这样能让歌声传得更远。"小时候就在寨子里跟着家里长辈一起学唱侗歌,没想到今天能在马拉松的赛道上唱给全世界听。"她说这话时,恰好有选手跑来击掌加油,喝彩声与欢笑声响成一片。

表演者的齐声欢唱,与跑者们的脚步声奇妙地交融。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师不断按下快门键,镜头里盛装的表演者、奔跑的选手与远处层叠的青山,构成一幅动态的民族风情画卷。赛道旁的群众忍不住笑着说,自从表演开始,经过这里的选手明显放慢了配速——不是体力不支,而是都想多听一会儿这“最美的和声”。

面具战鼓:地戏演员的铿锵“助威术”

奔跑继续向前,8.9公里处的赛道旁隐约传来铿锵的锣鼓声。来自安顺大屯堡非遗地戏演艺团的地戏演员青巾蒙面、战裙飞扬,随着鼓点腾挪跳跃,额顶的木雕面具在晨光中泛着粗犷的纹路。两位伴奏老师双臂肌肉紧绷,一锣一鼓的节奏震得空气发颤,引得途经的跑者纷纷侧目。

“我们五点半就到了这里开始准备了!”团队宣传对接、安顺地戏传承人周顺告诉记者,这次的表演队伍由7人组成的团队——5名演员和2名伴奏(一锣一鼓)特意调整档期,编排了融合加油助威元素的节目。

他身后,团员们身着缀满彩穗的戏服,反复调整着面具系带。这支团队的行程十分紧凑——月初在北京演出,前一天还在毕节表演。但为了这次马拉松助威,他们每晚抽空排练,力求呈现最佳状态。表演时,演员们情绪高涨,敲锣打鼓,高喊“加油”,不少跑者被感染,上前击掌、合影。

此次演出不仅为马拉松增添了文化色彩,也让民族文化在体育盛事中焕发新活力,展现了贵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黎炳伟是表演演员之一,也是此次表演剧目的策划者。他9岁开始学习地戏,这次特意在传统表演中加入为运动员助威的元素。“希望既能为跑者鼓劲,也能让更多人了解安顺地戏。”

团队中的许维凯12岁开始学戏,参加过许多省内外演出,但为马拉松助威还是第一次。“贵阳马拉松氛围很好,很多选手和我们互动,还有外国友人驻足观看,让人很开心。”他笑着说,贵阳马拉松是一个绝佳的展示平台,让更多人了解贵州的文化魅力,“很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平台,让安顺地戏被更多的人认识与了解。”

锣鼓声渐渐远去,但地戏演员们昂扬的呐喊仍回荡在赛道旁。跑者们带着这份独特的文化助力继续向前,而安顺地戏的精彩演绎,也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朱迪

编辑 罗丹

二审 谌思宇

三审 胡丽华

来源:aaa体育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