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来西亚华社支援中国抗战的历史说开去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1 10:18 1

摘要: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节点回望过去,不仅是对牺牲与胜利的缅怀,更是对和平和发展的呼唤。马来西亚华人社群作为热切关注、积极支援中国抗战的群体,其历史行动值得铭记,并且还可为当今全球地区冲突加剧形势下凝

王葰墡,马来西亚青年学者、社会经济分析员及评论员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节点回望过去,不仅是对牺牲与胜利的缅怀,更是对和平和发展的呼唤。马来西亚华人社群作为热切关注、积极支援中国抗战的群体,其历史行动值得铭记,并且还可为当今全球地区冲突加剧形势下凝聚和平共识提供启示。

南洋华社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

在抗战期间,远在海外的马来西亚华社怀揣对中国的深重眷恋与关切,将支援中华民族抗战作为重要使命。他们通过广泛而有效的筹款和物资援助活动,为中国抗战事业作出了巨大而实际的贡献,展现了海外华侨华人的热血担当。

据史料记载,抗战初期230万马来亚华侨每月捐款约420万元,平均每位华侨每天捐近2元。在短短五年间,他们直接汇回中国约50亿元,这一数字在当时极为可观,有力支撑了中国前线的军费、药品与物资开支[1]。柔佛麻坡华社因踊跃捐输,被誉为“筹赈模范区”,甚至出现全村自发义捐,更有马来亚华社先贤派子弟支援前线的感人事迹[2]。

槟榔屿则以另一种方式书写篇章。由于当地华侨众多,其捐款额屡居全马之首。当地侨领多次组织大型义演和义卖,动员范围之广,连年仅十几岁的学童也主动捐出零用钱。这反映出,抗战不只是远方亲人的呼唤,已是深深融入南洋华社日常生活的一件大事。

不仅如此,华文媒体亦成为战斗号角。《光华日报》在抗战前夕不断发文,号召侨胞支援中国,强调“国土存亡,匹夫有责”。这种舆论的力量,在南洋引发广泛共鸣。

游击抗战与民族认同

如果说筹款是南洋华人的物质支援,那么投身抗日游击队,则是他们的血肉担当。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在二战时期成为当地最大抗日武装力量,其中大多数战士为华侨青年[3]。这群青年深入丛林,破坏敌军补给线,传递情报,并与日军正面交锋。

尤其是,许多马来亚华侨青年还毅然回中国参军,加入中国抗战队伍。据统计,当时约3200余名南洋华人子弟踏上归国之路,有的投身八路军或新四军,有的进入滇缅公路运输队,冒着生命危险将物资源源不断运送到抗日前线[4]。正因这份跨越千里的血脉与情感,把散落在南洋、漂泊在海外的赤子之心与中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汇聚成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赴抗战的磅礴力量。

有人提供粮食,有人冒险传递消息,有人暗中收容游击队员,正是这种守望相助,使得马来亚华人群体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建立了深厚的中华民族认同感。虽然那时他们远离中国,却以行动表明:“华人无论身在何方,皆为中华民族一脉。”

历史启示:战争由来与和平的代价

回首这段抗战历史,我们深刻认识到:这场战争是由日本军国主义直接发动的侵略战争,造成大量生命被无辜杀戮,无数人民流离失所。为赢得抗战胜利,中国付出了超过3500万军民伤亡的巨大牺牲。中国为打败世界法西斯、实现世界和平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

华侨支援的背后,是血与火的记忆,是生命与意志的极限考验。它让我们认识到和平的价值,激励我们永远珍视和平,反对战争。这一点在当下国际局势中依然具有高度现实意义。当前,地缘冲突、经济制裁以及个别大国的竞争遏制战略等,不断加剧国际局势紧张。我们呼吁,各国在寻求自身战略利益的同时,不应弱肉强食,不应损人利己,必须坚守和平不可动摇的底线。

和平的路径:对话、机制与经济约束

在全球地区冲突加剧背景下,各国应当坚持以下路径:

第一,各国应推动对话谈判。这始终是缓解冲突、解决分歧的优先方式。历史已证明,和平从对话开始,不能从武力对抗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第二,坚定支持联合国维和角色。联合国肩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要使命,但在实践中往往缺乏足够权威和执行力。这需要国际社会特别是所有大国共同努力,切实尊重、维护和加强联合国权威,支持联合国在维护和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包括加强对联合国维和任务的保障与支持。

第三,强化经济合作与国际道义的约束力。贸易投资、舆论压力、地区机制等,都是维护和平的重要杠杆,能够在不诉诸武力的前提下,为阻止国际冲突起到重要作用。

大马华社的视角与责任

对历史的铭记,不应只停留在脑海里,还应体现在行动上。作为具有特殊历史经历与文化连接的马来西亚华人群体,应积极在本地区推动凝聚和平共识:

首先,我们应鼓励参与区域对话与和平倡导平台,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理解与互信。其次,推动主流媒体与教育机构加强和平意识传播,将历史教训转化为现实警示。第三,积极支持并参与以经济为主导的多边合作机制,并在区域安全上发挥独特桥梁作用。

80年前,包括南洋华侨在内的中华儿女共同参与的抗战,确保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未来,我们更应将和平视为全人类共同价值,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我们的力量。

唯有以理性、共识与努力共同守护和平之基,我们方能无愧于先烈,无悔于当代。

[1]https://m.krzzjn.com/show-897-25367.html

[2]https://johor.sinchew.com.my/news/20250505/johor/6508453

[3]https://www.gov.cn/2015-08/25/content_2919474.htm

[4]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9583044-500006361773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