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暴增919%!港股创新药高开反弹:百济、荣昌、君实、绿叶领涨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1 10:19 2

摘要:2025年以来,创新药已成为港股涨幅最大的板块,有超30家创新药企的股价实现了翻倍。其中,歌礼制药从2024年下半年到2025年至今,在12个月左右的时间内,股价上涨幅度近20倍,不仅收复上市以来的全部失地,并且创下历史新高。信达生物市值突破千亿,从年初的58

文 陈淑文 医药经济报

港股医药股强势反攻!

8月29日,荣昌生物、皓元医药涨超10%,绿叶制药、石药集团涨超5%,百济神州、君实生物跟涨。受盘面影响,港股创新药ETF直线拉升逾3%。

Wind数据显示,港股创新药ETF近期持续获资金青睐,连续4个交易日出现资金净流入,8月以来累计获超17亿元资金加仓,规模和流动性持续领跑。

2025年以来,创新药已成为港股涨幅最大的板块,有超30家创新药企的股价实现了翻倍。其中,歌礼制药从2024年下半年到2025年至今,在12个月左右的时间内,股价上涨幅度近20倍,不仅收复上市以来的全部失地,并且创下历史新高。信达生物市值突破千亿,从年初的580亿港元涨至1659亿港元;同样地,三生制药股价飙升近3倍,市值突破500亿港元。

二级市场的火热行情,让不少一级市场投资者重燃信心、纷纷摩拳擦掌。据《医药经济报》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已有银诺医药、中慧生物、映恩生物、劲方医药等10家生物科技公司通过18A规则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更值得注意的是,截至8月,除已上市企业外,还有超过20家生物科技公司已按18A规则递交上市申请,数量刷新历史纪录。

目前我国创新药进入成果兑现阶段,研发进展催化较多,加上良好的业绩表现,为未来投资者提供了信心。

2025年上半年多个创新药企业绩亮眼,其中,疫苗“新贵”中慧生物报告期内实现收入7112.3万元,同比大幅增长919.2%,业绩爆发主要得益于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的销售放量。期内亏损由2024年的1.56亿元减少至2025年的1.22亿元,减幅为22.0%,显示出盈利能力的持续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药企公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创新药已撑起了公司一半以上的收入。

2025年上半年,百济神州实现营业总收入175.18亿元,同比增长 46.0%,其中产品收入占比99%,达173.60亿元,同比增长45.8%。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期内,公司营业利润达7.9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达4.5亿元。海外收入首次突破百亿人民币,占总收入58%,全球化兑现度显著提升。

这是百济神州上市以来,首次收获一份盈利的半年报。

与百济神州相呼应,2025年上半年诺诚健华收入同比增长74.3%,达到7.3亿元 ,药品收入上半年同比增长53.5%,达到6.4亿元。业绩增长主要归功于核心产品奥布替尼的持续放量,以及与Prolium达成授权合作所带来的首付款确认。上半年亏损同比降低86.7%,减少至0.36亿元,亏损大幅缩窄是源于营业收入的增加以及成本效率进一步提升。

先声药业公布的半年报亦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1%至35.8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6.51亿元,同比增长21.1%,这也得益于创新药收入增加,公司已上市创新药数量达十款,创新药收入27.76亿元,同比增长26%;创新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首次超过3/4,达77.4%。2025年上半年先声药业有2款创新药获批上市、2款候选药物进入NDA审评阶段,另有2款自研临床阶段产品实现创新出海授权,创新转型成果亮眼。

更值得关注的是,跨国药企纷纷涌入中国“扫货”,大幅增加对本土创新药专利的采购,为资本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根据中邮证券研报,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总金额已接近660亿美元,赶超2024全年BD交易总额。其中,三生制药以12.5亿美元的首付款金额,刷新了中国药企海外授权交易的纪录,也凸显出国际市场对其创新管线的高度认可。

中国创新药出海仍在加速推进,8月25日,百济神州与Royalty Pharma达成一项创新性合作,后者支付8.85亿美元首付款,以购买部分特许权使用费权益。获得百济神州旗下塔拉妥单抗在中国以外地区销售的特许权使用费权益。

与传统的License-out模式不同,该协议允许百济神州保留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完整权益及海外部分收益权。这一模式既为百济神州带来可观的即时资金回报,又保持了其与产品长期业绩的关联性,为中国创新药企国际化路径提供了新的战略思路。

由此可见,中国具备FIC(首创新药)或BIC(同类最优)潜力的管线资产,依然对跨国药企(MNC)具备强劲吸引力,当前BD(商务拓展)通道整体仍保持畅通,中国创新药全球价值持续获得认可。

进入2025年,创新药的支付体系破局开始引起业内的强烈关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7月1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的“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也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作为重点之一。

8月2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公布通过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的公告》。最终,共有311个产品纳入通过形式审查的目录外药品名单-基本目录;224个产品纳入通过形式审查的目录内药品名单-基本目录;121个产品进入通过形式审查的目录外药品名单-商保创新药目录。

首次建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在业内看来是对创新药的认可,更多符合标准的药品有机会进入市场,创造商业价值。目前我国创新药进入成果兑现阶段,研发进展催化较多,有望持续作为2025年医药板块投资主线。2025年将成为医药行业“三个元年”——收入放量元年(医保谈判后产品加速放量)、盈利跨越元年(成批企业进入盈利期)、估值抬升元年(支付端改善拉长估值周期)。

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的市场潜力仍待时间考验,但也已激发行业的期待:具备临床经验的药品,将在医保与商保的协同中,找到可持续的价值兑现通道。

临床创新药物的价值体现也是推动创新药企业估值修复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针对抗体偶联药物(ADC)、糖尿病及肥胖等疾病的创新药物相继获得了临床认可,相关企业的股价也因而上涨显著。

今年4月ADC新星映恩生物亮相资本市场,于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截至当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205港元/股,大涨116.7%,总市值突破170亿港元。

另据发售公告,映恩生物本次香港公开发售获115.14倍的超额认购,国际配售获13.52倍认购,最终发售价为每股94.6港元,全球发售净筹约15.13亿港元。这刷新了港股18A板块自2022年以来的纪录,映恩生物成为近三年来通过港股18A规则上市融资规模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

在8月15日,映恩生物股价一举攻破380港币,由此成为今年第一只涨幅超300%的ADC药企。截至8月29日收盘,映恩生物仍保持315.6港元的收盘价,总市值为277.84亿港元。

综上所述,本轮港股创新药企业的股价强势表现并非偶然,而是由政策支持、资本推动与产业成熟度提升共同驱动的必然结果。从支付环境优化带来的市场空间扩大,到跨境BD交易持续升温,再到企业自身盈利能力逐步验证——层层递进的利好,正共同推动中国创新药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也意味着中国药企已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编辑:张松

来源:医药经济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