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毛主席走的那一天,华夏神州震荡,世界也随之颤抖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1 09:54 1

摘要:消息公布的瞬间,路透社、美联社和法新社的新闻稿已发往世界各地。全球新闻界以空前规模回应这一重大事件,日本《朝日新闻》用了五个整版。法国《世界报》罕见地拿出九个版面;英国广播公司将新闻级别升至最高。

不知不觉毛主席离开我们四十九年过去了,但世界依然记得那个下午!

1976年9月9日下午4时,全球各大通讯社在15分钟内同时发布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这一刻,地球仿佛停止了转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那沉重的声音传出:“毛泽东主席逝世……”这一刻,亿万中国人民的心被揪紧了。而在遥远的海外,同样的悲痛正在蔓延。

消息公布的瞬间,路透社、美联社和法新社的新闻稿已发往世界各地。全球新闻界以空前规模回应这一重大事件,日本《朝日新闻》用了五个整版。法国《世界报》罕见地拿出九个版面;英国广播公司将新闻级别升至最高。

美国广播公司循环播放毛主席与尼克松会面的历史画面,《纽约时报》则打破常规,以罕见篇幅刊登纪念文章。这一刻,新闻界的反应超越了意识形态与地域界限。

1976年9月9日,注定成为世界新闻史上一个标志性的日子。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消息后,全球新闻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

在伦敦,路透社编辑部的电传机嗡嗡作响,在纽约,美联社记者紧急联络各方专家,在巴黎,法新社的翻译人员忙碌地工作着。十五分钟内,这三家世界主要通讯社已经将消息传遍了地球每个角落。

日本《读卖新闻》和《每日新闻》当天预留了最少五个版面进行报道。法国《世界报》用了整整九个版面,详细回顾了毛泽东的生平与事业。英国政府将这一事件定为最高级别新闻,要求各大媒体严肃对待。

在大洋彼岸,美国广播公司中断了正常节目,连续播放毛泽东和尼克松会面的纪录片。纽约时报》则罕见地用长篇文字刊发了毛主席去世的专题报道,这种待遇通常只保留给国家元首。

联合国总部在得知消息后迅速作出反应。当天,联合国降半旗致哀,这一速度在联合国历史上极为罕见。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在悼词中表示,“他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也改变了世界进程。”

联合国大会主席在特别会议上发言时说:“毛泽东是我们时代最英雄的人物,他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这样的评价从一个国际组织发出,其分量不言而喻。

各国政府的反应同样令人震撼。数据统计显示,在毛主席逝世后的十天里,共有123个国家的政府和首脑向中国政府发来了唁电;105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亲自到中国使馆吊唁。

全球范围内,有53个国家宣布降半旗致哀。这种规模的国际致哀,在世界外交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位常驻日内瓦的外交官感叹,“这在外交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毛主席的逝世引发了自发的哀悼浪潮。巴基斯坦总统阿里·布托动情地说:“像毛泽东这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里也许产生一个不说,他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

在尚未与中国建交的哥伦比亚,大批学生自发聚集在波哥大的切·格瓦拉广场,手持毛主席画像和鲜花,悼念这位在拉美左翼运动中具有深刻影响的中国领导人。

朝鲜政府宣布9月10日至18日为全国哀悼期。在毛主席追悼大会举行的18日下午4时,朝鲜全国各地民众同时默哀三分钟,平壤街头许多市民自发佩戴黑纱。

中美洲小国牙买加的场景令人动容,络绎不绝的当地群众来到中国大使馆吊唁,许多人一边流泪一边唱起《国际歌》。这种跨越文化隔阂的真挚情感,成为那个特殊时刻的国际友谊见证。

在世界各大城市,普通民众自发组织了各种悼念活动。巴黎的悼念队伍从巴黎公社墙一直延伸到中国驻法使馆,参加者超过万人,其中包括许多法国共产党党员和进步人士。

在联邦德国(西德)、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以及刚果等国家,民众举行了各种形式的游行和集会。西德游行的群众打出了“光荣永远属于毛泽东同志”、“毛泽东思想万岁”的标语。

埃塞俄比亚的悼念活动规模尤为庞大,据当时媒体报道,有近十万人参加了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纪念毛主席游行,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民间悼念活动之一。

在这些国家,毛主席被许多人视为被压迫民族的代言人和精神导师。他的形象超越了国界,成为追求民族独立和社会正义的象征。

毛泽东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经久不衰。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哈佛大学教授罗斯·特里尔曾这样评价:“毛泽东神奇地创造了一个不等式,毛泽东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大于马克思加列宁加斯大林。”

世界各地的媒体和研究机构给予毛主席百余个褒扬性称谓: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思想家、哲学家、战略家……这些头衔折射出他多方面的卓越才能。

日本首相福田赳夫的评价可能最为概括,“就毛泽东的业绩来说,无论做多么高的评价,都是不过分的。他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伟大人物。”

即使在今天,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仍然对世界产生着深远影响。许多国家的政治家和学者继续从毛泽东的理论中寻找解决当代问题的智慧。

进入21世纪后,研究毛主席的热潮从中国扩展到了世界各地。如今,英国成为专职研究毛泽东人数最多的国家,有3000多名学者致力于毛泽东及其思想研究。

日本出版毛主席著作品种全球最多,达3000多种。在巴基斯坦,对毛主席的尊敬几乎成为一种全民情感,数十年来保持着对毛主席的特殊感情。

美国给予了毛主席70多个褒扬性称谓,从“世界的思想明灯”到“哲学之王”,这些充满敬意的称号反映了美国学界对毛主席历史地位的认识。

在非洲和拉美许多国家,毛泽东的著作仍然是大学政治学课程的必读书目,他的游击战理论被多个国家的解放运动奉为经典。

美国街头播放的毛主席影像

毛泽东逝世已经四十多年,但他的思想遗产仍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回响。他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集若干“大家”于一身的杰出人物。

作为开天辟地的大革命家,他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解放;作为天才绝世的大军事家,他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作为卓越无比的大政治家,他重塑了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

他还是气吞山河的大战略家,拓荒求是的大理论家,高瞻远远瞩的大预言家,以及在诗歌和书法领域开创时代新境界的大艺术家。

德州游行人举毛主席画像

南斯拉夫前总统铁托称毛主席为“伟人中的超级伟人、巨人中的超级巨人”。美国学者施拉姆和英国学者约翰·列农都认为,世界上深受毛泽东影响和把毛泽东作为精神图腾的人以几十亿计。

外国人游行

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进行了一次跨越千年的评选,从公元1000年到2000年间选出影响世界的100个人和100件事。在这份名单中,毛主席和万里长征同时入选,被放在显要位置。

而美国的开国元勋华盛顿和独立战争却未能入选。编辑解释说,“毛泽东的影响超越了国家界限,改变了世界格局。”

将近四十九年过去了,世界依然记得那个下午。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毛泽东如一颗璀璨的恒星,持续散发着思想的光芒,照亮着人类追求公平正义的道路。

来源:豫桥私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