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清明将至 又到一年明前茶飘香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5 18:57 1

摘要:清晨的薄雾还未完全消散,在仁怀市连绵起伏的茶山上,茶农们身姿轻盈地穿梭于青翠欲滴的茶树间,双手飞快地抢摘着嫩绿的芽尖。远处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鸟儿在枝头欢唱,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忙画卷在山野间徐徐展开。

清晨的薄雾还未完全消散,在仁怀市连绵起伏的茶山上,茶农们身姿轻盈地穿梭于青翠欲滴的茶树间,双手飞快地抢摘着嫩绿的芽尖。远处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鸟儿在枝头欢唱,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忙画卷在山野间徐徐展开。

3月24日,阳光轻柔地洒在仁怀市九仓镇小湾村的大地上,香慈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迎来了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游客。他们满怀期待,如同追寻宝藏的探险家,踏入这片绿色的茶海。其中,很多是带着家人来体验明前茶采摘乐趣与制茶工艺的游客,欢声笑语回荡在茶园间。

此时,九仓镇那1万余亩明前茶,在春日暖阳的轻抚下,陆续吐露新芽,仿佛在向人们发出采摘的邀请。茶农们深知明前茶的珍贵,个个脚步匆匆,双手如灵动的蝴蝶,熟练地采摘着茶叶,一心想着能在最佳时机将这些嫩绿的芽尖采摘下来,送往加工园,制成那令人唇齿留香的佳茗,供应市场。

在仁怀,说起小湾村的茶,市民们大多亲切地称其为“小湾茶”。这种茶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味型,深深扎根在当地人的心中,成为他们日常饮品中的最爱。九仓镇,几十年来静静地依偎在赤水河上游,是一个纯粹的农业乡镇。

当汽车缓缓驶入九仓镇,你会惊喜地发现,成片的紫红泥如同一位无私的母亲,滋养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万物生灵。而这些紫红泥,也是生产酱香型白酒的重要物产,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魅力。

香慈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已建成茶园5000余亩,每年干茶产量达80吨,产值达4000万元,带动当地上万人次务工。

走进香慈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热闹非凡的场景映入眼帘。车间外的道路上,小汽车一辆挨着一辆,满满当当。游客们漫步在茶园中,眼睛里满是新奇与赞叹,他们或是驻足欣赏那漫山遍野的茶树,感受着茶香的萦绕;或是大家一块儿,在茶园边拍照留念,想要将这美好的瞬间永远定格。

记者注意到,许多本地主播活跃在茶园里,正热情地进行直播。他们手持设备,站在茶园中,对着镜头自豪地介绍着这里的茶叶,脸上洋溢着为家乡农产品助力的喜悦。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直播,能让更多人了解这里的茶叶,帮助茶农们增加收入。

“连日来,气温回升,十多天前茶园就陆续迎来了慕名而来的游客。”香慈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陈英说道,她的眼中满是笑意,“很多都是带着家人来体验明前茶采摘乐趣和制茶工艺的,大家充满了好奇。”

专门从市区自驾近2个小时车程的张先生,脸上带着兴奋与期待。他坦言:“之前对采茶、制茶不是很了解,借助‘deepseek’,我对红茶和绿茶的种、采、炒、售全过程有了大概的认识。正好今天天气好,就特地带家里老人来这儿实地感受感受。”

为了让来茶园的游客能全方位体验明前茶采摘的乐趣,这几天茶园特意安排了工作人员。从游客踏入茶园采摘的那一刻起,到茶叶的加工过程,都有专人耐心地讲解和指导。

据了解,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叶,因受虫害侵害少,茶芽细嫩,制成的茶叶外形美观,味道香醇,堪称茶中佳品。按照传统的制茶技艺,从鲜叶到成茶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不过,现在有了炒茶机的助力,大大缩短了制作时间。所以,在清明节期间来到香慈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游客们都能品尝到新鲜出炉的好茶。

白酒产业是仁怀的优势产业,那么茶酒之间是否存在联动机制呢?

据介绍,茶园与当地多家白酒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白酒企业会在茶园订购茶叶,用于赠送客户和公司内部使用,有些还会将茶叶与白酒搭配销售,市场反响相当不错。

这一创新的合作模式,不仅为茶叶找到了新的销售渠道,也为当地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颖

编辑 杨柳

二审 程佩佩

三审 唐正平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