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4日,舟山市科协联合市委人才办、东海实验室等单位举办了2025年度首期“科学咖啡馆”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南非科学院院士、南非大学催化与能源研究所所长刘歆颖教授与舟山市领导干部以及来自东海实验室、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管委会、浙江海洋大
3月24日,舟山市科协联合市委人才办、东海实验室等单位举办了2025年度首期“科学咖啡馆”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南非科学院院士、南非大学催化与能源研究所所长刘歆颖教授与舟山市领导干部以及来自东海实验室、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管委会、浙江海洋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师生代表们共同围绕新质生产力下的分布式绿色燃料生产主题展开对话,探讨“双碳”背景下燃料生产的绿色创新路径。
在咖啡的醇香中,刘歆颖为参会人员带来了主题为“分布式绿色燃料生产”的精彩分享,他从SASOL公司(即萨索尔公司,总部位于南非的全球知名能源和化学品生产供应商)煤化工技术的发展历程切入,分析了其通过费托合成工艺将煤炭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成功案例,探讨了其在碳中和背景下用增加天然气使用比例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如何拓展到风光发电制氢等措施,逐步减少碳排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策略。
刘歆颖指出氢能是新能源载体,可以解决风、光发电间歇性问题,助力能源长途运输。中国具备青藏高原、新疆、海洋等世界级风、光资源,具备在光电、风电等新能源领域规模化制氢潜力,利用氢能替代传统化石燃料进行航空煤油等产品的合成,可推动航运、航空等难替代领域实现脱碳目标。随着技术进步,未来可能形成以氢能为基础的新产业链,帮助解决能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促进全球经济结构转型。此外,他还分享了生物质、二氧化碳加氢等绿色燃料技术路径,并分析未来燃料生产和供应链体系将不再依赖传统的煤矿或炼油厂,而是在全球各地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分散式的能源采集与生产,从而实现更加环保和灵活高效的能源利用模式。
在专家对话环节,刘歆颖与在场的高校科研人员、科技工作者、企业技术代表们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提问互动热烈,涵盖绿色燃料生产和石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分布式绿色燃料生产理念及其在舟山的应用潜力、二氧化碳转化技术的成本瓶颈和市场化路径、工程化落地的主要难题等多个事关行业发展和舟山产业实际的话题。刘歆颖逐一解答疑问,分享自己的研究见解与未来展望。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舟山海洋经济前沿与绿色石化产业叠加的重要战略位置,他还特别指出舟山拥有海上风能、深水良港、无人居住岛屿等丰富的自然资源,适合结合深海发电与氢能存储,打造分布式绿色燃料生产基地,对接海事燃料、航煤市场,进一步探索“氢能+新能源材料+海洋经济”的融合发展模式。
现场,刘歆颖还受聘成为浙江海洋大学石油化工与环境学院客座教授。双方将在能源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跨学科人才培养与国际项目等领域结合舟山实际展开更多交流合作。
“科学咖啡馆”是省、市科协共同打造的科学传播模式,通过搭建以“人”为核心,以“咖啡”为媒介,以“科技”为主题的线上线下结合的专业化、社交型平台,打造一个可以自由聚会、交换意见的科学空间,促进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等跨界合作交流。舟山市科协表示,后续还将继续围绕全市主导产业,举办大师对话、成果发布、科企沙龙等活动,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来源:猫头鹰农村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