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安岳:“新农人”解锁粮蔬双丰收密码,玉米大豆“组团”生长助力乡村振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5 18:49 1

摘要:3月24日,资阳市安岳县石桥街道洪坝村蔬菜种植基地的田垄上,轰鸣的旋耕机划开松软的春泥,一粒粒略带红晕的玉米种子被玉米播种机精准打入土壤。不远处,三五成群的农人正弯腰施肥,在他们深浅交错的脚印中,现代化农业的密码正在这400余亩土地上生根发芽。

3月24日,资阳市安岳县石桥街道洪坝村蔬菜种植基地的田垄上,轰鸣的旋耕机划开松软的春泥,一粒粒略带红晕的玉米种子被玉米播种机精准打入土壤。不远处,三五成群的农人正弯腰施肥,在他们深浅交错的脚印中,现代化农业的密码正在这400余亩土地上生根发芽。

百姓俯身土地进行玉米苗播种 解小锋摄

“这块地是我在安岳承包的第三块土地。”业主代聪抓起一把混合着玉米和大豆种子的颗粒,这位皮肤晒成小麦色的90后笑得腼腆。2015年,代聪大学毕业;2018年,他选择回到家乡从事农业种植工作。刚开始,他对于农业种植几乎一窍不通。2019年,他在资阳市安岳县农业农村局的推荐下,参加了四川省农科院组织的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至此,这位90后“新农人”揭开了农业种植的“神秘面纱”。

“过去总以为种地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代聪正在实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4米宽的种植带内,玉米与大豆间隔种植,其间还巧妙搭配着南瓜等蔬菜作物。不远处,冬瓜苗床被覆上薄膜,育苗成形后将移栽到土地上。这种“高低搭配、疏密相间”的种植模式,既保证了玉米生长所需的充足光照,又利用大豆固氮特性改善土壤。

如今,玉米苗刚种植下去尚未破土,代聪早已在图纸上勾勒出立体的种植蓝图:当玉米秆长成天然的遮阳屏障,套种的冬瓜将在绿荫里积蓄甘甜;大豆固氮的根系化作天然肥料,为来年轮作注入养分……这方土地上的作物,将演绎相生共荣的生态哲学。

百姓正在移栽玉米苗 张英摄

“传统种植每亩地只能收800斤玉米,现在通过带状复合种植,玉米产量基本持平,还能多收200斤大豆,加上间作的冬瓜、南瓜,亩均增收至少1200元。”代聪弯腰捧起一把泥土,黝黑的指缝间渗出湿润的春意。在这位90后“新农人”的账本里,既有看得见的经济效益,更装着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考量。

这种“一地多收”的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吸引了周边40余户农户参与。村民李大姐正在种植玉米苗:“往年这时候早就出去打工了,现在在家门口种田,既能照顾老人孩子,每天还能取得务工收益。”基地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运营模式,预计全年将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

夕阳西下,播种机在最后一垄土地上划下完美的句号。代聪望向远处使用便携式灌溉机的农户们:“等玉米全部种植完成后,我还想要把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引进更多现代化农业设备,让周边百姓都参与进来,提升农业效率的同时,为百姓就近务工寻求更多元化考量。”这位年轻“田秀才”的蓝图里,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正碰撞出新的火花,在川中丘陵的褶皱间,谱写着乡村振兴的绿色乐章。

连片土地等待耕作 解小锋摄

据悉,资阳市安岳县农业农村局已将这种复合种植模式纳入重点推广项目。随着更多“新农人”的涌现,这片土地正在书写“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的新答卷,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记者:易奎西 张英 吴泯西

来源:安岳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