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1 09:43 1

摘要:编者按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8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14年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伟大胜利,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遭侵略的屈辱,成为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点。在这一特别值得纪念的时间节点,《中国报道》推出系列报道,

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8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14年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伟大胜利,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遭侵略的屈辱,成为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点。在这一特别值得纪念的时间节点,《中国报道》推出系列报道,从东方主战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抗战精神的时代传承等多维视角,深入回顾这段峥嵘岁月,缅怀先烈,捍卫和平,启迪未来。

“日本投降矣!”

80年前的8月15日,《大公报》头版用5个前所未有的超大号铅字和一个感叹号向全国人民报告了抗战胜利的消息。

△ 1945年8月15日的《大公报》头版头条。

10余天后的9月2日上午,《大公报》随军记者朱启平在东京湾停泊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见证了中国和其他反法西斯盟国接受日本投降仪式的全过程。他在长篇通讯《落日》中写道:全体签字完毕后,看表正是九点十八分。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现在14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

14年凝于这一时刻:从林海雪原到卢沟桥,从四行仓库到雨花台,从太行山脉到台儿庄,从滇缅公路到昆仑关……中国人民以无数浴血奋战、无数家园破碎、无数军民牺牲,终于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开辟时间最早、坚持时间最长

△ 1945年9月2日,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之后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说法仅能表明战争的规模,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一称谓更清楚地表明这场战争的性质和全貌。”8月15日,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原主任、研究员张士义以《东方主战场: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题,以演讲形式向公众分享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

日本法西斯主义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出现的反共反民主思潮和极端反动的专制政治体制,是世界法西斯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日本明治维新后形成的军国主义反动思潮,主张军部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特殊地位,把国家政权完全变成军部控制下的政策工具,对内实行军事独裁、对外实行扩张侵略,最早成为世界东方的战争策源地。

结合大量史实,张士义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具有鲜明的反法西斯特征。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作战时间长、作战区域广,是开辟时间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东方主战场。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在中国东北点燃法西斯全球扩张的第一把战火,中共中央于是年9月20日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强烈谴责日本的侵略暴行,要求日本立即撤退在华的一切海陆空军。中国人民开始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1942年4月2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称赞“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

中国战场也是抗击和消灭日本侵略者最多、付出代价最大的主战场。中日双方交战的兵力最高时达到1000余万人。其中,中国军队近500万人、民兵200余万人,日军近200万人、伪军100余万人。战线长达1800多公里,战火遍及中国十多个省区,中国直接和间接卷入战争的人口达4亿之多。仅8年全国性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就进行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总数的70%以上。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共128万余人,占当时日军海外投降总兵力的50%以上。

△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典礼在南京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图为中方代表何应钦接受日方呈递的降书。

中国战场对日本侵略军旷日持久的有力抗击和巨大消耗,对日本法西斯的彻底灭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曾指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仅败于美国,而且更惨地败给了中国。正确地说,败给了中国人民。”

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其中中国军队伤亡380余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所遭受的精神创伤更是无法用数字衡量的。

不同于苏联、美国、英国等其他反法西斯国家,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农业国,严重缺乏现代化武器和补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指出:“中国抗战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坚持并最终取得胜利的。”

△ 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通过英语国际广播发出乞降照会,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0日至11日,《新华日报》连发三期号外:“毛主席发表声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朱德总司令发布命令”。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这首由杨靖宇将军作词的《第一路军军歌》,是当年东北抗联战士传唱最多的歌曲之一。2021年至2024年年末,吉林省考古队在红石砬子山区共调查发现东北抗联遗迹点3300多处,发掘面积4000平方米,出土抗联遗物900多件。昔日抗联战士们的生存状态与战斗场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资料显示,1939年冬,当地最低温度可达零下42摄氏度。在这样的极寒天气里,东北抗联战士依旧爬冰卧雪,风餐露宿,坚持抗战。1940年2月18日,杨靖宇身边的最后两名战士牺牲。在没有任何食物补给的情况下,杨靖宇同敌人周旋了5天,于2月23日下午在濛江县(今吉林省靖宇县)保安村三道崴子被日军包围,战斗中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日军对杨靖宇的遗体进行解剖,发现胃中没有一点粮食,只有未能消化的棉絮、树皮和草根。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旅法国际政治问题专家宋鲁郑指出,在美苏等国卷入战争前,贫穷的中国几乎完全凭借弱小的力量独自抵抗日本法西斯,这种精神对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来讲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鼓舞。

对其他战场的重要战略配合

△1945年10月10日,在太和殿广场举行华北区侵华日军投降受降典礼,各界20余万民众亲临见证此次盛会。

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策应和支持盟国作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其他战场胜利也起到了战略配合的重要作用。宋鲁郑认为,如果当时中国稍作抵抗就选择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恐怕将大不一样。德、意、日加上中国的人口和资源,会形成极其庞大的战争力量。轴心国很可能实现会师中东的图谋。一旦苏联在德日夹击下崩溃,英国和美国也将独木难支。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5年1月6日的国情咨文中指出:“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中国战场持续有力的抵抗,迫使日本放弃了侵占西伯利亚的“北进”计划,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也牵制了日本进攻南洋的“南进”步伐,还为苏联、美国、英国等其他反法西斯国家赢得了宝贵的战争准备时间,使同盟国得以顺利实施“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

日本山口大学荣誉教授纐纈厚在《“安倍政治”与日本的战争责任》一文中指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最大原因在于与中国的持久战争,无论兵力或军费,中国战场的压倒性比重决定了日本与同盟国军队(尤其是美国)的战争结局……日本投降的对象是中国和美国,但投降的原因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失败。

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不仅在于本土抗战。1941年12月7日,深陷侵华战争泥潭的日本铤而走险偷袭美国珍珠港,并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各地,英美驻军望风披靡。已经独力抗击日本侵略者10年之久中国,不顾自身困难,毅然派出10万余人的精锐部队组成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解救败退的英军。1942年4月19日,中国远征军取得仁安羌大捷,救出英军官兵7000多人和被俘的英美传教士、新闻记者等500多人。

“中国远征军与英军汇合时,对方已断水多时,虽然水源地距离部队扎营处仅百余米,可每当英军士兵想外出,日军就会用机枪扫射。”张士义介绍道,中国远征军了解这一情况后,随军携带了水车。双方会师后,英军士兵并未急于奔向水车,而是激动地径直去拥抱中国远征军士兵们。

△中国军队在缅北与日军作战。

中国军人甚至参加了远在欧洲的诺曼底战役。1944年,卢东阁等20名在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留学的中国海军军官作为盟军海军军官,被分配到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等战斗舰艇上,参加了6月的诺曼底战役,其中一些人直接参与了对诺曼底滩头德军阵地的炮击任务。

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战略基地,中国还为盟国提供了机场、港湾以及大量的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了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斗争。据张士义介绍,抗战期间,中国向盟国提供了大量高价值情报。比如,中共中央获悉德国将于1941年6月22日进攻苏联时,立即将这一重要情报转告在延安的苏军情报组。苏德战争爆发后不久,苏方曾以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名义致电朱德总司令表示感谢。

积极倡导与推动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 1945年9月28日,按照《开罗宣言》,第1方面军司令卢汉奉命代表中国政府率部开往越南受降。在河内接受了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及老挝90%以上地区日军投降的受降仪式。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跨国受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意义的深刻洞察。

然而,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西方世界很少有人认真思考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甚至在谈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叙事时忽视中国的抗战。但近十几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扩大,在越来越多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在国际上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2009年,英国著名军事历史学家安德鲁·罗伯茨指出,中国在整个战争期间牵制了日本约一半的作战力量,为盟军获胜作出极具意义的贡献;2011年,英国军事史学家马克斯·黑斯廷斯提出,中国战场是日本最终失败的关键;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拉纳·米特在其2013年出版的著作《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二战》中指出,中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参与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所有同盟国的胜利;2022年,美国学者克里斯汀·穆尔里迪-斯通表示,如果不是中国军队坚决抵抗日军的疯狂进攻,英国、美国和苏联就不可能长时间集中精力于欧洲,直至打赢。

中国最早意识到德意日法西斯的危害是全球性的,反法西斯必须加强全球合作。1936年7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时指出,东方的和平与战争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日本帝国主义不仅是中国的敌人,同时也是要求和平的世界各国人民的敌人。

中国积极倡导与推动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937年3月1日,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谈话中极富预见性地呼吁:“我们主张中、美、英、苏、法建立太平洋联合战线,否则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险。”1938年2月,毛泽东指出,现在有三个反侵略的统一战线,即中国的统一战线,世界的统一战线,日本人民的统一战线。

1941年10月,延安召开了“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来自朝鲜、日本、印度、越南、缅甸、泰国、马来亚、菲律宾、印尼等国家和地区的130多名代表参加,成立了“延安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联盟”,推动亚洲人民团结抗日;1941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指出,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1942年1月1日,由中、美、英、苏四国领衔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至此,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42年1月4日,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成立,统一指挥中国、泰国、缅甸等地的联合国家军队作战,最大时范围扩展至朝鲜半岛。中国还在政治和经济上积极支持朝鲜和越南人民的抗日独立运动,使其抗日力量迅速壮大。

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得到了当时国际社会的公认,中国的大国地位由此确立,走上了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 1945年6月26日,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派出包括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在内的10人代表团与会,与美、英、苏三国共同担任轮值主席,为《联合国宪章》的制定作出了积极贡献。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这是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直接见证,也承载着中国人民对捍卫战后和平的庄严承诺。” 张士义说。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焱

来源:中国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