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赋能潜力大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1 09:19 1

摘要:8月29日下午,在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上,以“标准赋能发展 合作共创未来”为主题的标准化与知识产权对接交流分项活动圆满落幕。该活动作为首次纳入中阿博览会的主题对接交流活动,一经推出便成了本届博览会的一大亮点。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首席技术专家 谢宏文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理论战略研究所所长 曹俐莉

约旦投资、贸易和能源项目独立顾问 艾哈迈德·哈莱卡

光伏板在沙海中铺展,智能电网向沙漠深处延伸——一场跨越沙漠的绿色能源革命,正依托标准、技术与合作加速推进。

8月29日下午,在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上,以“标准赋能发展 合作共创未来”为主题的标准化与知识产权对接交流分项活动圆满落幕。该活动作为首次纳入中阿博览会的主题对接交流活动,一经推出便成了本届博览会的一大亮点。

国际国内可再生能源、标准化、知识产权领域专家及约旦经贸专家齐聚现场,围绕可再生能源发展、标准专利协同、国际能源合作等议题深度对话,系统解读了中国能源转型的成果与中阿合作的巨大潜力,为宁夏新能源产业升级及国际能源合作提供了思路。

宁夏打造“沙戈荒”开发典范

“2024年全国新增装机中86%来自可再生能源,这标志着绿色能源已成为电力增量的绝对主体。”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首席技术专家谢宏文在活动现场作《中国可再生能源转型进展》主旨报告时,用一组亮眼数据展现中国绿色能源实力:截至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达18.89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量的56.4%,其中风电、光伏装机规模达14.07亿千瓦,较原定目标提前6年完成规划任务。

作为“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先锋,宁夏在新能源发展中表现突出。谢宏文认为,宁夏正以“分布式能源+规模化基地”双轮驱动模式加速布局:屋顶光伏、牧光互补等场景广泛落地,让“千家万户沐光行动”从理念变为现实,持续重塑区域能源生产与消费格局。

针对宁夏新能源未来发展,谢宏文提出“三大升级路径”:一是推进深化“沙戈荒”基地升级,延伸绿色产业链;二是加快智能电网建设,破解电力消纳难题;三是深化绿电价值转化,激活市场发展动能。她建议:“宁夏应进一步构建‘风光储氢一体化’产业体系,加快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将本地新能源优势转化为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为全国能源安全贡献‘宁夏力量’。”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下,中阿能源合作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谢宏文认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能源领域的互补性,为双方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中国风电、光伏开发建设成本持续下降,技术成熟度与全产业链配套能力在全球领先;而阿拉伯国家正面临油气资源依赖度高、能源转型需求迫切的现状,双方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具有天然契合点。”她认为,宁夏作为我国新能源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前沿阵地,凭借中阿产业互补优势,有望成为中国新能源技术向阿拉伯国家输出的“重要枢纽”。她期望双方在技术交流、产业协同和标准共建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推动能源转型。

标准专利协同激活产业新动能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加强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理论战略研究所所长曹俐莉在活动中,以“强化标准专利协同发展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主题,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解读,并通过典型实践呈现标准专利协同的重要价值。

根据三大国际标准组织官方数据,涉及该标准的专利信息披露声明数量逐年递增,截至2024年底已达6800余项,且覆盖技术领域不断延展。曹俐莉指出,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同步部署技术创新、标准研制、专利布局与产业应用,以此更好地巩固创新持续能力、提升创新竞争能力、塑造创新引领能力。

针对未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清洁能源等领域开展标准与专利协同合作,曹俐莉建议,双方可基于前期良好合作基础,强化互利共赢的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相关国际标准制定,将先进适用的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标准,更好助力“标准丝绸之路”建设。

“‘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也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各方通过对标准的互认建立统一认知,能让跨领域、跨区域的交流合作更便捷。”宁夏标准化协会会长韩作兵表示,当前,标准化已引领各个领域发展,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尤其是2021年《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发布后,标准化发展速度显著加快。

宁夏充分发挥标准在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技术性支撑作用,通过持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与能力,为宁夏在国际贸易中掌握国际标准规则奠定了基础。同时,标准化也让宁夏在特色领域形成了统一规范。“此次中阿博览会标准化及知识产权对接交流活动,是宁夏标准化工作领域迈向国际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宁夏在中阿标准化国际交流中实现新的突破。”韩作兵说,以宁夏的优势特色产业葡萄酒产业为例,标准化的制定使其能够与国际相关企业开展合作交流。近年来,宁夏已制定多项葡萄酒产业相关标准,如今向国际领先标准看齐,不断加大创新型、先进性标准的制定力度,力争在该领域实现领先。韩作兵说,此次借助中阿博览会的交流,推动宁夏的特色产业、经贸合作等借助标准制定走向国际交流舞台。

中约清洁能源合作结硕果

在此次的对接交流活动现场,约旦投资、贸易和能源项目独立顾问艾哈迈德·哈莱卡围绕中阿经贸合作发展态势、双向投资新特征及中约合作重点方向发表主旨演讲。艾哈迈德·哈莱卡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结合翔实数据与实践案例,既深度解读了中阿经贸合作的丰硕成果,也为中约深化务实合作建言献策。

艾哈迈德·哈莱卡说,约旦连接亚、欧、北非,成为地区重要枢纽。过去10年中,中约清洁能源合作实现快速发展,双方在技术转移、项目管理与能力建设方面实现深度合作。

艾哈迈德·哈莱卡建议中约发挥各自优势,重点深化四个领域合作:

一是合作制定新能源方面的国际标准,共建荒漠太阳能项目。共同研发并制定全球通用的太阳能系统技术标准,提升双方在国际能源标准领域的合作;同时依托约旦广阔的荒漠资源,合作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站项目,将“沙漠资源”转化为“绿色能源”,助力约旦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二是携手开发智能电网与配电网络。针对约旦能源基础设施升级需求,引入中国在智能电网建设领域的技术与经验,共同开发覆盖约旦全国的电网及主次配电网络,提升电力传输效率与稳定性,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奠定基础。

三是深化能源存储与传输技术合作。“能源存储是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的关键,也是约旦能源转型的核心需求。”艾哈迈德·哈莱卡说,中约可重点围绕太阳能储能、氢能制备与存储技术开展合作,借鉴中国在储能电池研发、氢能产业链构建中的成熟经验,推动约旦建立“发电—存储—传输”一体化的清洁能源体系。

四是共建清洁能源培训中心,培育本土专业人才。为保障合作项目长期稳定运营,建议中约联合并在中国专家指导下,在约旦建立清洁能源培训中心,针对太阳能电站运维、电网管理、氢能技术应用等领域开展专项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约旦本土人才,为约旦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